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

2017-03-07 01:04晖,刘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9期
关键词:性肝炎保肝甘草酸

陈 晖,刘 猛

(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

陈 晖,刘 猛

(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为两组,全部患者均应停止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对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50例实时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综合临床方面的总有效率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得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均有大幅度降低(P小于0.05),同时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异甘草酸镁;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至得是由药物或者相关代谢物质引起的肝组织损伤,从而至发肝炎。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很多中,抗结核仅仅是很多种类的其中一种。本文主要分析了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经相关诊断确认为抗结核要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常用抗结核药基本是乙胺丁醇、利福平和异烟肼等。排除标准:肝脏结核患者、治疗前发现有肝功能患者、以及其他不同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9.1±7.2)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根据一般资料的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前所有患者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并定时对肝脏功能进行尿常规复检。对照组进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在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200 mg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选择静脉滴注法,治疗持续两个星期每天一次。观察组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在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00 mg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持续两周每天一次。在治疗结束后给予抗结核治疗,并给予口服护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ST和SLT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对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评判标准以各项功能完全恢复为有效;以各项功能有一定恢复为显效;以各项没有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以(%)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功能结果观察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对照组的A L T为(307.6±134.6)U/L、AST为(274.6±16.8)U/L,治疗后为(5 6.8±2 4.1)U/L、A S T为(50.1±10.8)U/L;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前ALT为(310.6±130.6)U/L、AST为(275.3±15.2)U/L,治疗后为(2 9.8±1 6.6)U/L、A S T为(32.7±10.8)U/L;两组接受治疗后AST、ALT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12例、有效14例、无效的24例;总有效率为52.00%,同时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35.070;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论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是由药物或者相关代谢物质引起的肝组织损伤,从而导致药物性肝炎[1-3]。同时也是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患上药物性肝炎,会对其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如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同时对后期治疗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现在对于药物性肝炎治疗过程中,保肝治疗是目前最常用到且效果最明显的疗法之一,通过保肝药物来促进恢复患者的肝功能。甘草酸镁是保肝治疗中最常用药物之一,它具有抗炎症、调整免疫的作用,同时还能一定程度降低氨酶的浓度,达到保肝的目的。异甘草酸镁是一种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其结构是单一反式旋光异体结构[4],和其他几代甘草酸制剂相比较来看,异甘草酸镁保护细胞膜和抗炎的效果更为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较,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从总有效率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AST、ALT效果均明显下降(P<0.05);然后观察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研究结果反映,对于药物性肝炎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 峰.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6):798-798.

[2] 陈 涛,邓永聪.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45-46.

[3] 于新喜,王智亮.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106-107.

[4] 吴小霞,辛朝雄,李晓云,等.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72-1274.

R595.3

B

ISSN.2095-8242.2017.059.11636.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性肝炎保肝甘草酸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中亚沙棘保肝有效成分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