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2017-03-07 10:36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人士政治

龚 蕊

(民盟石家庄市委,河北 石家庄 050011)

2017-06-15

龚蕊(1969—),男,民盟石家庄市委办公室主任,民盟河北省委参政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龚 蕊

(民盟石家庄市委,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着力点。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呈现出与老一辈明显不同的新特点。针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在教育引导、培养代表人物、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工作,以期推进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

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对象。加强党外人士统战工作,始终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着力点。我们以石家庄市为例,在调研基础上对做好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石家庄市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底,石家庄市党外人士已达110万人,其中体制内青年一代党外人士30余万人,主要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同胞及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国侨眷等人士中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较强经济实力或者较高学术造诣的代表人士。从结构来源分析,这些人员大多分布于高等院校及有关科研院所、医卫科技界和市级机关系统,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的蓄水池。

随着这些青年一代党外人士逐步登上社会历史舞台,他们呈现出与老一辈明显不同的新特点,特别是在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海外领域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知识层次较高,来源更加广泛

调研显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其中一部分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学术造诣较深。据最新统计,全市拥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党外人士占91%,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达15%,拥有中高级职称的达到83%;约90%的党外干部主要来源于党外知识分子,青年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人士也正逐步进入党外代表人士物色选拔的视野。

(二)结构趋向复杂,政治参与度减弱

随着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社会身份和政治身份与老一辈相比都有了质的转变和量的剧增,结构趋于多样化。另有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担任过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占17%,未担任的占到了83%;在政府部门担任实职的仅占2%。可见,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在政治参与上拥有的政治决策话语权明显偏低,与他们拥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能力不相匹配。

(三)价值取向多元,功利性特征明显

问卷调查显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有关论述,党外人士普遍表示认同,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体现。他们中超过80%的人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拥护态度,说明政治认同感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党外人士片面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甚至出现拜金思想、信仰缺失等问题,思想导向和政治参与都呈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四)队伍逐步壮大,社会影响渐增

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一代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之中。尤其是高等院校,现已成为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聚集地,其中一些党外人士担任正副院长等职。更有一些学术骨干,他们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海外人士具有资源联系广泛的优势,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显。这些人社会联系广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战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统战干部的统战意识还比较薄弱。调研表明,一些统战干部对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新领域、新情况把握不准,在实践中不善于自觉运用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只是满足于上级领导布置任务的完成,致使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发展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2.统战部门相关工作机制仍不够健全。针对如何开展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目前统战部门从上到下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规范、目标清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造成了实践中对党外人士统战工作在具体指导上针对性不强、工作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等中央文件的政策效应。

3.统战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近些年来,一些年轻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核、遴选等多种途径进入到统战部门。面对当前多变的社会环境,这些年轻干部统战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不足以完全胜任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需要。加上平时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多,对做好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缺乏激情和动力,影响着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开展的效果。

4.党外人才优惠政策落实还不到位。走访发现,“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始终是中央统战政策的一贯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保障措施而常常落空。比如:把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方式、标准等等,这些制度化的规范目前都存在很大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从人才统筹的角度来看,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还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二)青年一代党外人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对中央的政策和精神认知不深。在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调研中,超过90%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但他们对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还仅仅停留在召开的时间、出台了什么文件等感性认识的层面。而对于其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新政策、新论断、新思想、新表述等则不太清楚,有的甚至还存在误区。

2.在角色转换和责任担当中客易失衡。据了解,全市县处级以上的党外干部在担任行政职务的同时,大多兼任着各级党外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的还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还有的肩负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在现有体制安排下,他们需要在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身份变化。部分受访者坦言,在多角色的平衡考虑中,有时会产生顾此失彼的担忧,难以两头出彩。

3.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还相对不足。近些年来,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总体数量大幅增长。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其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则呈现出减弱趋势。问卷显示,79.6%的受访者表示与中共合作共事的经验不够丰富、社会威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的党派班子成员因怕担责而存在“讳疾忌医”心理;还有一部分基层负责人在平时工作中政治把握能力不强、社会责任承担不够、参政议政能力不足。

三、影响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因素分析

1.统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做好党外人士的难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特征明显,这“三个多样”直接关系到统一战线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变化、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变化,使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仅靠统战部门一己之力难以解决。而且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老一辈党外人士存在着一定的代际差异。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统战工作的难度。

2.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影响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诱因。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处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思想波动较大,往往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对党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问卷中, 78%的人感到不安和焦虑。在对留学归国人员的调查中,反映出由于长时间对我国的政治形势接触较少或是认识不足,25%的人对西方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制盲目推崇,抱有不切实际的西方民主政治幻想。这也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制约着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效果。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做好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必要性存在误区,对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思想状况、发展规律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问题。加上基层单位统战干部多是兼职,有的单位甚至无人负责,致使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几乎处于边缘地带。

4.党外人士的培养锻炼与使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表明,有些基层单位还没有将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培养锻炼真正纳入议事日程,还没有建立起与党外代表人土定期联系制度;县(区)级统战部门大多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关于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考察、培养、交流、使用等机制;针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教育培养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学习培训、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培养与使用的政策规定缺乏刚性约束,阵地建设滞后等问题依旧突出。

5.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尽管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条例》都对加强党外人士统战工作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并基本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职能职责,但在实际的统战工作中,相关各方都缺乏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青年一代外人士管理机制,从而造成在推动落实中央关于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政策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做好新形势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大力加强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在教育引导、培养代表人物、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作为新形势下对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提高认识,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1.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统战意识。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统战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统战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要求,切实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统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讲《条例》精神,学习宣传统一战线的有关理论和方针政策,切实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2.深入研究,提高统战工作的有效性。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是统战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数量还会持续增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就目前来说,我们对整个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认知情况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这需要统战部门、组织部门以及民主党派机关等单位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加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思想动态研究,弄清楚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

3.强化“不忘初心” 意识,抓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面对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加强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以“不忘初心”为主题的教育引导,是当前摆在各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做好“不忘初心”教育宣传工作。各民主党派要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作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引导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积极参与“不忘初心”实践活动。“不忘初心”是抓好党外人士政治引导的科学指南,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统战部门要积极引导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积极践行以“不忘初心”为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引导他们增强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完善机制,为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1.多措并举,促进统战工作制度化建设。这是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是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对统战工作中的学习培训、情况通报、征询意见、交友谈心等制度作出具体的规定和细化,对统战工作人员的配备、经费使用等情况作出具体说明。二是多途径开展统战干部实践锻炼。每年定期选拔一些刚进入统战工作领域的新人,选派到民主党派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乡镇农村等进行不同岗位的学习实践锻炼,使他们贴近统战工作实际,熟悉统战具体情况,掌握统战工作方法,提升自身解决统战工作问题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结合统战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制定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方案,细化考核标准,以此准确、客观的评价统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情况,从而激发统战干部的工作热情。

2.建立健全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为确保《条例》有关精神和各项规定得到贯彻落实,应结合我省统战工作实际尽快制定《条例》实施细则,将中央《条例》有关党外人士的规定细化为便于执行的具体措施。二是明确党外人士培养使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出台专门的关于青年一代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意见或手册,依据《条例》制定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培养使用的阶段性规划(五年规划或十年规划),明确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培养使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不断夯实中共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三是进一步强化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机制,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由于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情况区别较大,不可能在每一层面都实现他们的直接政治参与,而通过其中代表人士的参与是实现他们政治诉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大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和完善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积极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建立科学实用的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随着老一代党外人士逐渐淡出政治舞台,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担当起了越来越多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和选拔具有较强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青年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进入各级领导层,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与中共合作共事,已成为当下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实践表明,建立科学实用的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是健全和完善党外人士培养选拔、推荐使用的关键一环,有利于引导党外人士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制定评价体系时,应借鉴中共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架和内容,突出党外代表人士的“五种能力”;必须坚持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协调、与统战工作的根本要求相一致、与党外人士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相契合、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政策相承接的基本原则。

(三)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党外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工作机制

1.营造党外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序的政治参与是青年一代党外人士表达合理诉求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是党外人士政治参与有序化的关键。应该不断加强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协商民主理论教育,引导其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等方式,或者通过政府举办的听证会、联系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多种途径,合法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使其成为理性的民主政治参与主体。

2.建立健全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常态机制。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政治认同的最佳路径选择。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定期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形成稳定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增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协商民主意识、依法治国意识、民主监督意识,保障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政治参与的合法、有序、有效的开展。二要构建经常性工作联系机制。除引导青年一代党外人士通过参加国家和地方各级人大、政协“两会”外,还可通过召开座谈会、谈心会、情况通报会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态势,为疏通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诉求,反映国家决策层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信息服务。三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拓宽和完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实现政治参与有序性和利益诉求多元性的统一。

(四)创新载体,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抓培训,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定期组织青年一代党外人士认真学习统一战线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引导他们大力弘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2.建平台,发挥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作用。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大多工作在不同岗位的第一线,他们善于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有些意见和建议对党和政府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要加强对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情况调研,条件成熟时可帮助他们成立青年党外人士企业家联合会、青年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行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起来,鼓励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

3.善统筹,引导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献计出力。一是依托统战部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畅通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的渠道,发挥他们多层次、多渠道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二是建立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合理安排青年一代党外人士不同层面的政治参与。既要充分考虑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每一层面中的代表人物与一般人物的安排问题,又要精心考虑不同层面人物的安排问题,有效扩大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参与面。三是加强与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信息联系与沟通,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拓宽信息沟通、反馈情况的渠道,推动青年一代党外人士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献计出力。

D613

A

1009-6981(2017)04-0058-05

责任编辑:郭清梅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人士政治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WHEELS IN MOTION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