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临床的围手术期应用研究

2017-03-07 11:12李巧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1期
关键词:穿刺术气胸进针

施 进,陈 磊,李巧云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临床的围手术期应用研究

施 进,陈 磊,李巧云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目的分析研究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临床的围手术期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肺部肿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结果 60例患者中,41例为恶性肿瘤,11例为炎性病变,8例为结核。同时,穿刺后,5例患者出现气胸现象,约占8.3%(5/60),4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约占6.7%(4/6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可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分析肺部肿块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围手术期;应用

近几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有所变化,加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因素,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及时诊治肺部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是对症治疗的关键所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通过活检,可实现定性诊断,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选择适宜的术式[2],同时对于GGO肿块可以术前穿刺于术中定位。本文主要讨论术前穿刺定位以定性,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以60例肺部肿块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肺部肿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51~78岁,平均(63.5±10.94)岁。经CT检查,共发现77个肺部肿块,其中,49例为单发病灶,11例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患者中,6例有2个病灶,4例有3个病灶,1例有4个病灶。1.8 cm×1.5 cm×1.8 cm~8.5 cm×7.5 cm×7.0 cm为病灶大小。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穿刺禁忌症,经由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其中,所有仪器设备包括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巴德18G弹簧式自动活检针(美国)。术前,患者接受常规检查,例如,胸部CT、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病灶靠近前胸壁的患者,取仰卧位,靠近后胸壁的患者,取俯卧位,靠近侧胸壁的患者,取侧卧位。CT定位扫描,设置层厚为2.5~5.0 mm,选择病灶最大层面,作为穿刺平面,将离肺内病灶最短、能够避开骨骼、大血管以及重要器官的胸壁部位设置为穿刺点,通过光标,准确测量病灶中心与皮肤间的距离,选好进针角度,并予以标记。采用2%利多卡因,给予局部麻醉处理,以CT测量出的进针角度为指导,进针,直至胸壁后,要求患者屏住呼吸,快速进针直到CT测量深度,随后,叮嘱患者慢慢均匀呼吸。针尖临近或刚刚到达病灶区域时,进行病灶区CT薄层扫描,确保活检针处于病灶位置,待活检针到达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取材后,迅速退针,活检针切割槽内可获取组织标准,大小为1.5 cm×0.2 cm~2.2 cm×0.2 cm。随后,将标本放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保存,并无菌包扎。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CT扫描,查看是否出现气胸、出血等症状。2h后,再行X线胸片检查,检查有无出血、气胸现象。穿刺术完成后,给予抗感染常规治疗,痰中带血的患者,需给予止血处理。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60例患者,41例为恶性肿瘤,11例为炎性病变,8例为结核。其中,41例恶性肿瘤包括7例鳞癌、25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5例转移癌。6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1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与穿刺标本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

穿刺后,5例患者出现气胸现象,所占比例为8.3%(5/60),其中,3例患者肺压缩5%,2例患者肺压缩10%,并无典型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愈合。另外,4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所占比例为6.7%(4/60),给予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每次1 g,每日3次,且静脉滴注40 mL氨甲苯酸注射液,每日1次,2d后,患者痰中带血症状消失。

3 讨 论

支气管镜难以获得病理学依据,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肺周围型肿块[3]。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采用精确准直的X束线、超声波、Y射线等,配合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一个接着一个的断面扫描的诊断方式。CT定位,精确,气体及骨骼对其无明显影响,可清晰显示肺部不同病变的密度变化状况,辅助医师分析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保证进针角度与深度适宜[4]。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中,成功的关键在于穿刺层面的选择,一般而言,选择穿刺层面时,需注意以下要求:①穿刺点与病灶边缘的距离最短,可减少损伤正常肺组织。②尽最大程度避开神经、大血管、病灶坏死液化区和肺大疱。另外,为保证穿刺效果,活检针可多次深入病灶区域,但一般≤3次[5]。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经分析,包括41例为恶性肿瘤、11例为炎性病变、8例为结核。

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患者可能出现气胸、空气栓塞、咯血、血胸、针道转移等并发症[6]。本次研究中,60例患者,5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痰中带血。活检针,穿过皮肤、胸壁、胸膜及肺组织,存在较大创伤,增加了气胸发生几率。一般情况下,穿刺后4 h内,发生气胸,偶尔有患者12~24 h内发生,因此,术后24 h内,需加强病情监测。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期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在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护理措施:(1)术前:一方面,心理干预,护士向患者介绍该项技术的优点、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此技术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消极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诊治。另一方面,护士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例如,麻醉药、穿刺器械、气胸箱、胸腔穿刺包等,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镇静药,指导患者正确呼吸。(2)术中:术中: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基本原则,认真核对麻醉药与用量,指导患者平静呼吸,穿刺枪接近胸膜时,叮嘱患者屏气,穿刺枪匀速到达预定深度后,先平静呼吸,随后再屏气,将枪芯推入后,平静呼吸,待扫描无误后,屏气,结束活检后,平静呼吸,预防气胸。活检过程中,护士密切留意患者生命体征,例如,心率、呼吸,观察面色,一旦发现异常,告知主治医生,给予对症处理。(3)术后:术后24 h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胸闷等症状,叮嘱患者不得剧烈活动。其中,咳嗽明显的患者,需进行止咳治疗。患者若出现不适症状,需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需拍胸片,或者是复查胸部CT,检查有无血气胸、气胸等。

总而言之,实践操作中,围手术期,临床医师应全面掌握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术的禁忌症、适应症、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充分发挥CT引导作用,提高穿刺成功率,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 杨 莉.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4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5):572-573.

[2] 肖越勇,吴 斌,张 肖,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85-189.

[3] 阮程华,倪才方,陈 珑,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40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2):1056-1058.

[4] 李海青,张强,郭淑娟,等.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30):41-42.

[5] 车 波.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临床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2):171-172.

[6] 黄 海,郑 臻,陈依林,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结节的诊断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5):348-349.

R473

B

ISSN.2095-8242.2017.041.7961.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穿刺术气胸进针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引流术后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