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心做好民生新闻之我见

2017-03-07 03:14陈鹏翔
传播力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镇区百姓新闻报道

文/陈鹏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的水澄澈明静,“清”得能映照出 “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美丽的情态。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因此它永不枯竭,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如果说,民生新闻是那方塘水,那么,如何让这一方塘水活起来,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民生之歌呢?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我认为唯有用心,至情,方能给民生新闻之方塘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让民生新闻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用心至情地去做好民生新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年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用心做好民生新闻,当好党和人民的宣传员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当好党和人民的宣传员。工作以来,我时刻用心关注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以民生的角度来解读其内涵和将可能带来的具体、直接的影响,帮助百姓接受、理解宏观上的、上层的信息,通过新闻报道,让党的政策如春风细雨般化入人民群众心中。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要当普通百姓的真正代言人,为百姓提供一个话语平台。在工作中,我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走进群众内心,倾听百姓心声,让民生新闻成为他们的话匣子。因此,新闻工作者便借助民生新闻,在党与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党和人民传情达意。

2011年中央提出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身为一名记者,我以政治的高度和敏锐性,认真学习,找资料,熟知和掌握这一国家宏观政策,结合本县实际,深入挖掘和采写有深度的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典例新闻。从县有关部门获悉,洋青镇胜利村委会让土地流转给浙江老板发展花卉业,引领当地群众致富。我当即与胜利村委会沟通联系好,并约好承包土地的浙江老板,于次日赶往胜利村委会对土地流转工作进行采访。我走进浙江老板承包土地种植的花卉地,实地了解胜利村委会关于土地流转工作方法、流转情况、实效,以及浙江老板的经营效益,还用同期声的手法采访了在花卉地干活的农民。采写了《胜利村委会以土地流转方式发展花卉苗木,引领农民发财致富》的新闻,把中央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惠及农民的这一新政策进行及时报道,当地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后,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增收。新闻播出后,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效果。让广大农民知道农村土地流转是党的惠民好政策,增强了农民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信心,使农民意识到:通过土地流转,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这样,国家政策就以通俗易懂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在民众的心间。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水库移民生活、生产,特别是移民的村庄整体搬迁工作。于是,我从县移民办了解移民的村庄整体搬迁情况。当得知遂城镇新兴村整体搬迁工作成绩显著,我就以新兴村为典例作切入点,深入到该村采访拍摄村容村貌,采访了村长村民。以《新兴村——水库移民移出一片新天地》为题目报道了新兴村在党和政府关心水库移民的利好政策下,实现了村庄整体搬迁,改变了过去旧村庄“脏乱差”的现象,旧貌换新颜,移出一片新天地,移民过上稳定幸福生活,让移民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新闻报道,传达了移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此新闻报道荣获湛江市新闻评比一等奖。

“言为心声。我的世界,你来观瞻;我的心意,你来表达。”新闻记者,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用一支笔,更用一颗心,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了新闻记者的职责与本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

二、用心做好民生新闻,要有人文情怀

著名记者闾丘露薇说:“一个好记者,一定会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真正的新闻恰恰是对新闻苦难的洞见和关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也说:“新闻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一篇民生新闻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影响力度,更在于它对人的深度关注。从扛起摄像机的第一天起,“以人文关怀做新闻”便成为我记者生涯的核心宗旨。

2001年,城月镇潭葛村发生龙卷风造成群众伤亡。我一获悉情况,当即扛起摄像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我在现场看到,在龙卷风的肆虐下,潭葛村房屋无一幸存,全部被掀翻,残垣断壁,砖头瓦片到处都是,惨不忍睹,其中掺杂着受灾村民的啼哭声,让人油然产生悲怜之情。作为一名记者,面对苦难,我不退缩,不害怕,心中充满对受灾群众深深的同情与怜悯之情。出于一名记者的正义感和高度责任感,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场灾难记录下来、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灾情,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于是我冒雨冲锋在第一线,拍摄被龙卷风刮倒的房屋及死亡的村民,并及时在本台和上级台进行报道。随后,又拍摄灾后灾民缺衣少食的困难,采访了受灾群众,传达了群众的心声。同时,也跟踪拍摄县委县政府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安抚群众的感人情景。白天在现场跟踪拍摄,夜里迅速组织整理素材,编辑成稿,赶在第一时间播出。一系列新闻播出后,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组织有关部门进村到户帮助群众救灾抢险,重建家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我以《龙卷风肆虐潭葛村,党群合力重建家园》为题的新闻报道荣获全国新闻评比一等奖。

2007年6月的一次台风,把全县晚稻刚播下的水稻种子几乎摧毁。这时,县农业部门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及早送水稻种子下乡,帮助农民把种子补上。为了反映灾情、民意,我跟随农业部门深入遂溪县最偏远的江洪镇,及时报道农业部门把种子送到农民手里。当时为了更好地拍摄农民补种的场面,就站在田边拍摄,一不小心跌到了田里,刚从广州买回的新皮鞋彻底成了黑泥鞋,但我一点也不痛惜,爬起来扛着摄像机保持最佳角度继续拍摄,定格下了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与农民一起补种种子的深情画面。

“泉眼无声惜细流,绿荫照水爱晴柔”,泉眼因为爱惜涓涓滴水,才让它缓缓地流淌;民生新闻亦如是:“身”入百姓,更 “心”入百姓,把百姓装进心间,关注群众疾苦,我们才能流淌出对人民群众的暧流,才能让人文情怀生长在我们的心里,渗透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绽放出民生新闻温暖温情的花朵。

三、用心做好民生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与其他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更强调以“受众”为中心,百姓 “最想知晓,最盼解决”的事情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要尺度,百姓“最关注的角度”成为确定新闻报道角度的重要标准。我在做民生新闻时,既注重从市政、经济等“大新闻、硬新闻”中寻找与百姓相关的内容,为百姓解读其中要义,更将视点放在百姓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等寻常生活中,选择那些民生小事来反映社会大环境,从小视角做出大文章,尽量更大地体现“以百姓为出发点,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民生视角特色。

2001年前,我县农村普遍没有卫生间,一般用的是简易茅棚,卫生陋习根深蒂固,当时乌塘镇正在全县开展建设农村卫生间试点工作,于是我深入乌塘镇铺子村采访,顶着烈日,穿巷入户,采拍村民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建设卫生间的场景。然后,我以《农村卫生间》为题,系列报道了乌塘镇铺子村大力建设农村卫生间,改善人居环境的农村新风尚。题材虽小,但却真实反映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通过新闻报道,让更多的老百姓正视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激励他们踊跃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去。

遂溪县界炮镇区长期以来没有路灯,对镇区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我接到群众新闻热线后,抓住民生这一热点,多次赶赴界炮实地了解情况,听取民众心声,然后以新闻报道形式传达了民众的期望。新闻播出后,界炮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马上对镇区进行改造,并装上路灯。路灯装好后,群众再次打来新闻热线电话,邀请记者前往该镇感受夜间路灯齐亮镇区的欣喜。记者连夜赶到界炮镇区,远远便看到灯火蜿蜒,渐渐进入镇区,那一盏盏的路灯如少女含情脉脉的眼眸温柔地照亮着每一行人和车辆,更照亮了每一个群众的心灵。我拍摄了在路灯映衬下更加柔美的界炮夜色,并采访了镇区居民,深深感受到了居民喜悦的心情。采访回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编辑了以《界炮镇区新安装路灯全部亮起来》的新闻报道,传达了民众对党委政府急群众所急、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感激之情。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在二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倾力以民生视角关注社会大主题,以小见大,大中有小,二者揉合一起,使所做新闻更好地体现了“以百姓为出发点,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民生视角特色。

以小视角做大文章,对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投以热切的目光,将民情民意集成涓涓细流,融入新闻发展的长河,我相信,民生新闻定会成为一朵美丽的浪花。

“一片冰心在玉壶”,本着一颗有担当的心,一颗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心,回归到曾经养育我们的人民群众中间,永远是新闻记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当我们做到了用心至情地贴近群众、反映民生时,民生新闻就犹如汩汩清泉,深且清,富有清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镇区百姓新闻报道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编导在镇区电视新闻工作中的作用
百姓看家“风”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