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代名厨褚连祥(一)

2017-03-07 02:57王贞虎
烹调知识 2017年3期
关键词:饭庄回民菜品

王贞虎

提起北京西来顺饭庄,老北京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西来顺经常接待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当时的广播电台和北京、天津、上海的报纸经常宣传西来顺,著名的评书演员连阔如经常把西来顺的素材编成段子在电台播讲,更重要的是因为西来顺有一位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敢于创新,善于经营,并为清真菜的发展和改革作出突出贡献的西派菜系创始人——民国一代名厨、著名回民烹饪大师、经理和首席掌灶褚连祥。

清宫御厨

褚家世居牛街,都是以饭馆业为生。父亲褚秀连是启源馆“元兴堂”(现虎坊路南口)有名的“跑堂”。母亲褚杨氏为家庭妇女,生有三儿五女,三个儿子全为手艺人。老大褚连祥学主厨,老二褚连义学白案,老三褚连贵学红案,后来耍手艺、烙烧饼。

褚秀连在当时的饭馆业也算数得着的人物,他一是嗓音好,二是算得快,人称“一口清”。当时的电台为了做宣传,还特意给他灌过片子,拍过电影。每当有钱人来这里吃饭,都点着名预先找他定饭,他经常受到顾客的褒奖。

褚连祥生于清光绪15年(1889年)阴历十月初一,属牛,俗称褚祥儿。为了生活,他这个褚家长子13岁时,就跟着父亲在“元兴堂”当学徒,有时还跟着“跑大棚”(谁家有红白喜事时,为其到家中办宴席)。干活十分辛苦,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准备,事事还要干在师傅前头。有“外活”时,不管春夏秋冬早四点就要起床,还得提前叫醒师傅。褚祥儿当时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担这样重的生活担子,确实有点吃不消。有一次,他朦朦胧胧地爬起来,想去叫醒师傅,还未走到小寺街就歪在粮店门口的台阶上睡着了。粮店掌柜的开张时看见他,才把他叫起来。

学艺的生活虽然苦,但褚祥儿从不偷懒。凡是有学艺的机会,他绝不放过。平时也总是一边帮师傅干活,一边乜斜着眼睛观察师傅如何下料、如何烹炒,并一一记在心里。他为了多学技艺还向当时牛街炒菜有名的王、杨、冯、哈四个人拜了师傅。从他们那里,褚祥儿不仅学会了一般的烧、炒、烹、炸等手艺,还学会了白案上的活计。在学习中,他不光限于模仿别人,还努力钻研技术,处处要高人一筹。不久,他就成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清宣统年间,褚祥儿因年轻有为被召进清宫御膳房,在那里他学到了一般饭庄所不能比及的烹炒技术,也见识了御膳烹制的规模及全过程,掌握了“满汉全席”和“全羊席”的操作方法及所要求的礼仪、服务等饮食管理办法,为后来自己独立掌灶打下了厚实的功底。

袁世凯当总统期间,褚祥儿又被召进总统府独立掌清真灶。他的烹饪技艺日臻成熟,而且显露出创造才华。

和西来顺连到了一起

提起褚连祥,就不能不想到西来顺。因为从1931年9月西来顺开业至1949年歇业,红红火火的十几年中,也是褚祥儿充分发挥烹饪天才,大展身手的鼎盛阶段。他在这里主厨兼经理,不仅尊重、继承了清真特点,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改變原来回民菜“焦、溜、煸、炒”的固有模式,研究创制了许多新菜品,逐步形成了西派菜的完整体系。

西来顺饭庄开业于20世纪30年代初。股东有北京商会会长兼中国农工银行经理冷家骥(人称冷八爷)、原北京内二区区长阴焕然、开中央理发馆和南苑澡堂的蓝七爷、恒丽绸缎店经理潘佩华(人称潘七爷)等。西来顺地点就设在西单十字路东面,现在的鸿宾楼以东,人民银行的位置上。有东、西两个院,50多间房的规模。股东们选中褚祥儿出任经理和主厨,因为他早已名声在外了。

随着褚连祥的到来,一大批熟识他的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也纷至沓来。如西北军的马福祥、马洪逵,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马连良、荀慧生等都成了这里的常客。西来顺经常门庭若市。从此,褚连祥和西来顺的名字不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越传越响,可以说是声名大震了。

改革与创新

褚连祥在西来顺虽然担任着经理,其实也是个靠技术养家糊口的劳动者。为了在竞争中不失利,他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并打破常规,除了向回民馆的高师求教外,还向汉民馆的师傅学习。当时林立在长安街上的高档饭庄有大陆春、新陆春、庆林春、淮阳春及西黔阳、忠信堂、同春园、雨花台等,他和这些汉民饭庄的掌柜结为把兄弟,利用“生日会”的方式向汉民师傅讨教烹饪技术和共同研讨烹制方法。生日会就是节、假日或某个人的生日,大家要在一起每人炒一个菜,边做边切磋。一桌席上什么菜,不上什么菜,什么时候上,配什么料,什么颜色等,外加“色、香、味”都在研讨之中。褚祥儿把大家总结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运用到回民菜中。他还到西餐馆学习洋人做西餐的方法,使回民菜味道更加甜美,菜品也比过去增加了。

在此基础上,褚连祥独创的菜品不光具有浓郁的北京风味,而且还借助了各地佳肴的特点。如“扒三白”学了山东菜;“五柳活鱼”借鉴了江浙一带的烹调技艺;“手抓羊肉”后来作为西来顺的传统菜,是由青海、新疆一带的抓羊肉改革而来,又加了姜末、香菜末、辣椒面、味精、酱油、醋等调料,味道更加细腻;有一品菜上海叫“桃花泛”,云南叫“天下第一菜”,陕西叫“平地一声雷”,主料是锅巴,褚祥儿从此菜引申,制成“鸭泥面包”。以面包代替锅巴,再加精致高汤,风味别具一格。人们在吃这道菜时,不仅能尝到美味,还能听到“嗤拉”一声响,因此,此菜也叫“嗤拉”,后来,由相声大师侯宝林更名为”一鸣惊人”。

众所周知,北京的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如禁食猪肉、马肉、驴肉,禁食自死动物或无鳞鱼,禁食动物的耳、鼻、血、脑等。因此,回民饭馆从来不卖无鳞鱼、鱼唇、鱼皮、鲍鱼、海参之类的东西。

西来顺增添某些菜品后,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褚连祥没有因此退缩,他把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及回民教长请到西来顺,当场给大家表演。他先把鲍鱼、海参之类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然后一一介绍各种菜的营养成分,再把这些菜炒出来给大伙品尝。大家认为他讲得头头是道,菜吃到嘴里味道也鲜美,一致认为这些菜可以增加到回民菜品中,从而革新了回族的饮食习俗。

褚祥儿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西派菜”的完整体系。当时西来顺的花样大约有几百种之多。如:扒三白、鸭四宝、烧四宝、执鱼翅、酸辣鱼唇、酸辣鱼肚、酸辣唇肚、烧唇肚、龙须菜、鸭干鲍鱼、酸辣银丝、鲜肚丝、牛尾、红烧鱼翅、芙蓉鱼翅、通天翅、绣球鱼翅等。扒菜、烧菜是褚祥儿的拿手菜,如“铁碗烧鸡蛋”(现在已失传)等。他创造的“一品芙蓉虾”也深受顾客欢迎。虾做好后,放到顾客桌前,把热油往上一倒,虾立刻膨胀起来,顾客既看到了颜色,又闻到了香味,还感觉到虾如同活了一般,立刻胃口大开。他做的“焦溜肉”更是别具特色。过去行话说顾客吃的是“时间”,不怕坐等。此菜必须用文火烤才好吃,火候长且小,肉才嫩,味才香。可惜,时过境迁,有些菜的做法已经失传了。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饭庄回民菜品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迷惑菜品又来了
浅探西昌回族史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BOTTOMS UP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如何加强菜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