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

2017-03-08 08:33彭佳景
湖南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功底文化底蕴情怀

彭佳景

教师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

彭佳景

自去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以来,“核心素养”一词逐渐升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广大教师又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这些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绕不开、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问题。

客观地说,目前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多,谈教师核心素养的少。但如果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力军是谁呢?一定是教师。因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还得回到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上来。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教育局长也好,校长也好,才能找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力点。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呢?借鉴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如果用关键词语的方式呈现,以下一些词语必不可少:热爱学生的情感、正直做人的品格、指导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跨领域的学科视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育情怀与教育能力。

教育情怀是教师最基础最核心的素养。什么是教育情怀?往大一点说是爱的情怀,所谓“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往具体一点说,首先是热爱教育事业,真心喜欢教师职业;其次是爱自己的学校,无论它是城市学校,还是偏远山区的一所村小甚至是教学点;再次是爱自己的岗位,有执着和坚守的精神;最后是爱孩子,能够尊重孩子、真心地读懂孩子、真正关心每一个孩子。这是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因为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不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的爱都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动力,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养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一个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也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所以,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能力是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看家本领。我们说,没有教育情怀,教师很难出类拔萃,但仅有它也难臻于完美。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具备教育情怀的基础上有非常强的教育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具备哪些教育能力呢?第一为文化底蕴,或学科底蕴,通俗地说就是你做教师的功底。拿一名语文老师来说,其核心功底就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千重要,万重要,读懂文本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文本就没有法”。这可以算作至理名言。那么,怎样提高、夯实自己的底蕴和功底呢?除了读书没有他途。第二为教学艺术。有了文化底蕴、扎实功底是否就能成为好教师呢?不一定。有些老师的文化底蕴和功底不可谓不扎实,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受学生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一定懂得“循循善诱”等教学的艺术。

当然,教师的核心素养远不止教育情怀与教育能力,还有许多。我们期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踏踏实实抓好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惟其如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功底文化底蕴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一线记者如何练好新闻采访功底
理论宣讲者要修炼文化功底
笔墨功底扎实 感情含蓄真挚——读杜征麟的画作
学者功底缔造智能山河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