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策略

2017-03-08 08:41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王 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23)

苏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策略

王 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23)

在调查苏州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分析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策略。

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实施策略

1 苏州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据苏州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苏州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 615个,学校标准场地1 838个,其中中小学标准场地1 672个,中小学体育场地占全市体育场地46.3%[1]。自2009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条例》后,苏州一直重视全民健身工作,从多方面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特别是《苏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后,苏州更是大力推动学校及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是较早实行学校体育场馆节假日对居民开放的地区。调查显示,高新区学校场地设施的开放主要采取如下方式:一是共建式开放,如吴县中学、横塘的学府实验学校、枫桥的中心小学等,采取与企事业单位、大型俱乐部等共建的方式,对指定会员进行开放。二是晨晚练免费开放,如镇湖小学,东渚中、小学,通安中、小学,浒墅关中、小学,阳山实验等学校清晨与傍晚,免费开放学校操场供居民健身。苏州工业园区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也持鼓励和支持态度。区内34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正式对外开放,在这34所学校中,19所是面向社会公众个人开放,15所接受团体预约开放,社区居民可在开放时间段内自行入场锻炼,而团体预约开放的范围为园区学校体育馆、田径场及其他附属体育设施[2]。

从以上两个区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情况可以看出,苏州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持积极态度。而且在政策、财政等各方面都予以保障,使得苏州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率较高,走在江苏省甚至全国前列。但是,苏州在场馆开放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学校没有强制力,出现一些素质不高的市民不服从管理,给学校的维护管理带来困难。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学校要专门安排人员参与管理和维护,增加了学校工作压力。

2 苏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问题的矛盾分析

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四方主体,即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健身者,他们在相互关联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影响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

2.1 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与学校管理成本增加的矛盾

目前苏州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基本上都有学校公用预算经费,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日常维护成本的增加,学校依然面临很大的经费压力。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很大消耗,有些消耗和磨损是隐性的,并不是财政补贴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没有制定明确的考评机制和补偿机制,那么简单的财政补贴并不会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这是部分学校在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学校管理与社会组织难以准入的矛盾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全社会的体育健身场地中占有较高比例,不加以利用会导致优质场地器材的闲置浪费,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社会组织在场地利用、维护、管理、收益方面都比学校具有更加专业的优势,但是迫于政策问题及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考量,社会组织准入非常难。即使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也多由内部的体育科技文化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并不对所有的社会组织准入。因此,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引入社会组织运营管理,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高效运转。

2.3 政府力推与学校消极应对的矛盾

政府部门对于学校场地对外开放往往持积极推进态度,并且会在政策、财政上给予扶持和补贴。但实际上,许多学校在场地对外开放问题上往往持消极态度。目前大部分开放场地设施的学校属于政府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只是在学校财政预算中列支,对学校的补贴有限。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往往要负担管理和安全成本,使得学校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问题上消极应对,甚至还会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

3 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创新思路

3.1 加大开放力度,保障健身需求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趋势和潮流,也是解决城市健身设施不足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普遍欠缺深度,在开放内容和时间上难以保障广大居民的健身需求。在开放内容上,不仅包括室外活动健身场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逐步开放室内健身场馆。室外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组成部分,室外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大面积健身场地要实现免费化使用,突出其健身的便利性。室内体育场地的开放应考虑其补充性,可在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有偿开放。通过收取基本的管理费,保障场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针对群众健身主要集中在清晨、傍晚及周末的特点,在开放时间的连续性和长度上都要加以保障和延长,做到既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方便群众健身。

3.2 引入年卡准入,开放与监管齐抓

目前,年卡准入制度已在公共图书馆、公园等公共服务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体育场馆可以加以借鉴,引入学校体育设施年卡准入制度。学校体育场馆的年卡准入制度是以群众个人信息为基础,以体育主管部门为监管主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辖区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可凭借个人有效身份证明或居住证明,到体育主管部门进行电子登记,缴纳押金后可获得辖区内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时段的使用权[3]。年卡准入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可以在校园场地开放的过程中对入场人员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监管,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制止破坏场地设施的不文明行为,同时又可打破地域、户籍限制,保证辖区居民公共健身资源使用的公平性,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管理困境的思路。

3.3 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破解矛盾难题

目前,造成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难题是难以理顺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健身者四方主体间的矛盾。学校体育场馆具有共享性和消费性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把学校体育场馆归类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务,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4]。一方面,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否则将丧失其公益性质。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绕开市场这一主体,也不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

3.4 完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

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器材场地设施的安全和参加锻炼居民的人身安全两个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积极性。学校应认真研究校园场地设施开放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入安全执行制度,定期进行安保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隔离场地开放区和教学区,以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还可为开放的体育场地购买商业保险,转移事故责任,消除后顾之忧,促进苏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对外开放。

[1] 丁云云.苏州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 园区34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EB/OL]. http://news.sipac.gov.cn/sipnews/yqzt/yqzt2016/201606zxxtyg/mtjj/201606/t20160602_433995.htm.

[3] 杨昊霖.学校体育场馆的深化开放与创新路径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9):41-43.

[4] 刘颖.经济学视角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成本补偿理论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2):49-51.

TheimplementationstrategyofopeningschoolgymnasiumsinSuzhoucity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ervice Outsourcing Vocational College, Suzhou 215123, China)

On the premise of investigating the opening of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Suzhou,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opening up of the stadiums in school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se, the strategies for opening up the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in schools are put forward.

School venue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2017-10-13

王健(1983-),男,硕士研究生,讲师。

G807;G818

B

1674-8646(2017)23-0080-02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