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

2017-03-08 08:41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校企人才

姜 峰

(长春光华学院,长春 130031)

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

姜 峰

(长春光华学院,长春 130031)

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使培养人才的目标更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教育部虽然提倡校企合作,但关于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高等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特别是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主要依赖关系和信誉,政府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协调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往往呈现短期化和松散化的特点。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目标存在偏差,高校以教学、科研、服务为主,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而企业的目标则是生产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销售等,目的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双方因为目的不同,在合作中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高等院校教学主要是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不够了解,而企业则是注重经济效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重视度不够。高等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达成一致,校企合作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1.2 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培养人才的动力不足

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在经营中只对牵涉自身利益的事情感兴趣,与高校的短期合作中不愿意为高校培养人才而付出过多精力。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会遇到很多阻碍,企业出于自我保护,不会让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技术,学生在实习中只是做些基础的工作,学生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a.一些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目前自身的技术力量可以维持企业日常工作,对于高校提供的人才并不迫切需要;b.部分企业资金不足,没有实力去参与人才培养;c.少数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较高,设备较先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d.个别学生在实习中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并不欢迎高校的实习生来企业实习;e.部分企业实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缺乏自身优势,无法吸引实习生进入企业学习。

1.3 高校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不稳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高校注重自身的科研成果,科研队伍不断壮大,负责协调校企合作的工作人员却极不稳定,导致高等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无法有效沟通。许多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为了转化科研成果,筹措经费,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合作是为了培养人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高校设置的课程不够合理,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的就业情况严峻。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与特点

2.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进行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说,可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保证人才质量;对高校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使培养人才的目标更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2.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优势

A.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高校可以利用本校师资和教学资源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B.降低双方的人力成本。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对外招聘成本颇高,直接聘用在企业实习的实习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节省了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岗前培训的经费。企业与高校合作可以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降低培训成本。C.让学生走向岗位后快速进入专业角色。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岗位需求情况,然后修改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在实际岗位中需要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的理念、文化与管理,有利于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走向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3.1 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建立实习基地

企业可以通过投入资金、提供设备、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高校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或者通过挂牌和签约为高校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校和企业分别派出有较高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人员为实习生提供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后,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2 高校和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优质人才

企业与高校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实习结束,企业按照协议为学生安排岗位。校企合作培养出的人才一般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较高,毕业后可以迅速适应岗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3 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

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共同参与技术研发。一些专业仅依靠学校的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实践技能,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

A.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明确高校和企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切实维护企业和高校的利益。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对校企合作进行协调监管,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B.满足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充分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企业和高校加强沟通,促进校企合作的长久进行。C.加大校企合作的资金筹措力度。高校与企业合作主要以自筹经费为主,因为资金不足,校企合作极易中断,所以,高校应加强资金筹措,为校企合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D.校企合作应按照市场机制,实现互惠共赢。高校与企业合作彼此都有自己的目标,双方利益会有冲突出现。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实现互惠共赢,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稳定进行。E.可以推进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采用股份制合作办学模式可以通过多途径获取资金支持,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员工培训。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被捆绑在一起,双方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校企合作会更加稳定。F.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构。高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不仅选择与一家企业合作,可以建立一个校企合作办学机构,促进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确保校企合作可以长久进行。

5 结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政府机构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校企双方应加强沟通,积极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1]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4):62-66.

[2] 林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论坛,2015,(14):16-18.

[3] 朱梅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4):34-35.

[4] 林丽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36-39.

Researchontalenttrainingqualityunderthebackground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JIANG Feng

(Changchun Guanghua College, Changchun 130031, China)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t is feasibl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s advantages and achieve win-win results so that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education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2017-10-09

姜峰(1982-),男,学士,实习研究员。

G724

A

1674-8646(2017)23-0100-02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校企人才
人才云
四川省金堂县职业高级中学:多元融合发展 增强技能支撑 加速培养人才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