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群体择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研究

2017-03-08 08:41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贫困生学业困难

蒋 伟

(南京工程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南京 211167)

特殊学生群体择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研究

蒋 伟

(南京工程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南京 211167)

在就业工作实践中,特殊学生群体呈现出机会选择少、就业层次低、求职周期长的择业困境。在准确分析这类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应从缓解经济压力、促进学业水平提升、加强情感关怀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促进特殊学生群体的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从而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特殊学生;择业;困境

特殊学生群体,是指自身情况或者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群体[1]。此类学生在就业时,常因自身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而面临择业困境,而成为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并正确分析特殊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契合特殊学生个性特点及现实需求的指导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这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是就业工作实践中需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特殊学生成因及择业困境

依据学生日常管理及就业工作的实践,因经济困难、学业困难、身心异常等因素从而导致择业困难的特殊学生中,贫困生群体占比较大。一般来说,“贫困生”是经济意义上的界定,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教育费用困难以及生活费用不足的学生[2]。这部分学生群体,多来自于边远欠发达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如低保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而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贫困生在学习期间,通常需要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

而经济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疏导,在一定因素刺激下,会滋生出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进而衍生为学业水平的压力及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相较于富裕家庭的学生,贫困生通常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中有8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有15.5%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有24.5%存在中度的自卑心理,有41.7%存在轻度的自卑心理[3]。除家庭经济因素外,学业水平低下、情感受挫、人际关系等其他因素也容易诱发学生个体性格和心理的异常。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特殊困难学生有时会典型呈现某一类型特征,但通常会更为复杂地集几种类型特征于一身。问题的诱发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彼此之间会交替渗透影响。如因单纯的贫困因素会引发心理自卑、抑郁,进而产生情感困扰、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等状况,或者衍生更严重的心理危机或导致学业水平低下等问题。

特殊学生群体背负着不同的压力,这深刻影响着他们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限制着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择业时会表现出相对比较集中的群体性特征,也会遇到较为一致的择业困境。特殊学生中,许多贫困生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不得不放在寻找兼职机会补贴生活费用方面,用于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培训、发展兴趣特长的时间则相对缩减。相较于家庭富裕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在上学期间就背负了不少的物质负担和精神压力,在现实条件和家庭责任面前,他们不得不首先考虑谋求生计[4]。

他们通常性格较为沉闷内敛,敏感内向,也承受着更为沉重的学习及发展的心理压力。因缺乏来自朋辈的关注与支持,通常容易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自卑自闭,甚至自暴自弃。从就业能力发展的视角来看,这类学生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综合能力素质不高。在最终的择业环节,特殊学生群体的能力劣势会进一步扩大。由于就业市场存在的天然竞争性,较弱的就业竞争力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就业层次,拉长了就业周期。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的普通同学相比,他们的就业质量难以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受经济条件所囿,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不会过多地考虑成本较高的考研升学或频繁地异地求职,这在无形中减少了许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而家庭经济状况的延伸因素,诸如关系网络、学习条件、爱好特长、心理状况、视野范围、信息获取渠道等均可能对其就业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贫困生相比非贫困生在就业时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更少的选择,迫使他们在更小范围进行更为现实和更低层次的选择[4]。

除了贫困生之外,学业困难的学生,完成正常的学业都有一定难度,通常其表现更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选择上,竞争力不足的劣势会进一步扩大,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挑剔,从而加深就业的难度,并可能因此进一步加剧心理压力。与普通学生群体相比,特殊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就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受到多重因素限制,在择业时整体呈现出机会选择少、就业层次低、择业周期长的现实困境。

2 特殊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帮助特殊困难学生脱离就业困境的治本之策,是提升这一群体的就业能力。在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就业帮扶体系的过程中,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使他们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组织他们参与搜集整理不同行业、职位的具体需求信息,对接校内外各种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使他们深入解社会的现实需求,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就业的启蒙教育;树立培育就业竞争力的意识,按照不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自身的能力和专长是否适应社会所需,使特殊学生群体的职业兴趣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发。

学校应在掌握特殊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实施分类指导和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为精准化的就业帮扶打下坚实的基础。分类指导是进行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前提。对于不同类别特殊学生的支持,可以从经济资助、专业学习、心理调适几个角度作为切入点。

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应“扶贫更应扶志”。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探索改革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机制,以经济帮扶为契机带动贫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如当贫困生获得培训证书,或参与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达到一定时限并获得实习单位认可,则以补助形式发放助学金给困难学生,这样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应将资助工作前置,如对于有参与各类培训、异地求职、创业意向并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生,可探索为学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或提供就业创业基金;对贫困大学生提前发放求职补贴并提高标准,以鼓励他们在校期间缓解经济压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自己的人生志向,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在学业管理方面,应采取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以确保特殊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要将全员育人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学校应当建立基础数据库,打破院系、年级、专业的壁垒限制,组建形式灵活的虚拟化班级,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按课程需求集中起来管理,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定期为他们辅导课程。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要立足实际准确定位,确保学业水平能够顺利通过毕业的要求。

对于特殊学生群体,还要加强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将工作做细做实,而这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5]。在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高校要认识到特殊学生群体的充分就业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及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融入对特殊学生的情感关怀,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增进他们大学生活期间的融入感与获得感。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保护受助学生尊严。各高校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发现那些困难但未受助、不困难却受助的学生,及时纠正认定结果存在的偏差[6]。目的就是确保贫困生的心灵隐私不受到伤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人文关怀。

学校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同学以及家长的作用,建立长久有效的全方位情感支持系统,要重视不同学生组织活动中特殊学生群体的参与度,禁绝对于特殊学生的排斥现象;要加强对于特殊学生心理问题的介入力度,通过定期的观察了解和动态的心理测评及时分析及研究,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适和释放压力;要鼓励他们正常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在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发掘自身兴趣,依据自身的爱好及兴趣特长向灵活就业的方向努力。

3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参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特殊学生群体的客观存在,对于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从社会层面来说,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化帮扶,是社会济困扶弱的道德公义所在,也是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切入点。从学校层面来说,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帮扶,彰显着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能够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特殊学生个体而言,通过提升就业能力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获得更多的择业机会,以自信的姿态享受工作的乐趣,体会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1] 杜焜.构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与管理机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2):90-91.

[2] 黄建美.试述高校贫困生救助的伦理价值[J].云梦学刊,2009,(02):56-57.

[3] 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01):73-74.

[4] 王章佩.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就业选择之比较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01):60-61.

[5]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2-09].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EB/OL].[2017-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505/201701/t20170122_295524.html.

Studyonthecausesandsolutionsofcareerpredicamentofspecialstudentgroups

JIANG W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In the practice of employment, special student groups present job predicament with few opportunities, low level of employment and long job search period.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l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groups of students, we should start with alleviating the economic pressure,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academic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motional care. We should strengthen individu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self-growth and value realization of special student groups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achieve good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Special student; Career choice; Predicament

2017-10-14

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青年基金一般项目“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多维分类法的探索与应用”(QKJB201414);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创新基金面上项目I“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就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通识教育的视角”(CKJB201512)

蒋伟(1980-),男,硕士,讲师。

G647.38

A

1674-8646(2017)23-0175-03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业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艰苦的学业
困难我不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选择困难症
35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