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园地中的自留地
——随笔

2017-03-08 16:32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中学李杏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作文同学语文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中学 李杏芳

作文几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的众多不如意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汗颜。作为其中一员,笔者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探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经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随笔文是作文的一种很好形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搭建了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等要求。可是,固定的作文模式犹如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大大限制了学生表达的自由,更不要说创意了。而随笔文就像学生的自留地,可任由学生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有广阔的空间。它不像单元教学后面的大作文,限定范围,限定字数,受诸多约束。学生尽可放开手脚,自由地表达。岁时节令、自然美景、社会现状、人生百态、悄悄话儿尽可诉诸笔端,喜怒哀乐愁皆可尽情抒发。所以,随笔文能让学生思想的小溪自由流淌,让语言的小石子在水底自然铺就,让感情的扁舟在小溪一任意东西。在学生的随笔文中,难以见到瞎编的故事和无病呻吟的情感。文中袒露的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现的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展现自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随笔文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了舞台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乐观健康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将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而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为它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起点上进行教学,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循规蹈矩的教学步骤和众多的条条框框难以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更谈不上个性的张扬和灵感的激活了。而实际上,由于写作跟生活的紧密联系,任何学生的写作起点都不会是零点。他们可能是理科高手、文科猛将、体育健将、绘画能手、唱歌能手……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一帆风顺,有些人可能遭遇人间坎坷;有些人可能沉默寡言,有些人可能豪爽开朗。如果我们能让他们起步于自我成功的高点,个性得到张扬,实现能力的迁移和转化,则不但能迅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使他们原有的强项更上一层楼。

随笔文突破了模式作文的窠臼,为学生个性的张扬、能力的迁移和提升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所见所闻、爱好特长等入文,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把自己的最爱、最恨或最感兴趣的东西淋漓尽致地在随笔文中表述出来。当然,随笔文形式和内容上的“随意”并不等于“随便”,也不能像脱了疆的野马。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一文一中心”,即一篇随笔文要突出一个中心,不能记流水账。还要适当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每周一篇随笔文,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层次高的同学觉得写一篇还余兴未消,于是写出多篇。对于这部分学生,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生在随笔文这块自留地中,真正享受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和快乐。他们本来就应是快乐的鸟儿,活泼的鱼儿,只因来自各方的限制而变得无精打采、循规蹈矩、无棱无角。随笔文无疑给他们提供了释放个性的舞台,他们尽可在这个舞台上大展拳脚,找回真正的自我,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天地中。

三、随笔文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随笔文因各种起点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写,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起点学生写出的随笔文亦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特征,避免了模式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老师批改随笔文也可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个标准。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文章突出中心,语言基本通顺,或一篇中有一两处写得特别出色的,如富含哲理、描写细腻、运用修辞得当等皆可打“优”;对基础好的同学则要求高些。老师写评语要灵活多变,多以鼓励为主,如“你好棒”“老师也赞同你的看法”“这一段的语言很美”“你的设想很有创意”等。这些赞赏性评语肯定了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拨开了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了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希望。事实上,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因为学生都盼望来自教师的赏识,教师的认可和欣赏,能开启学生内心的门窗,鼓舞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生命中蕴含的无限潜能。学生的写作潜能就这样在日积月累的赏识教育中被挖掘出来,写作信心也因此而骤增。

有过程就会有结果,体验写作的过程自然很重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老师的点拨和自己的努力,可端正写作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思想境界、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成果展示也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可让每位学生挑出自己本学期最得意的一篇随笔文,让他们自己打印,自己编辑,把挑出来的全班同学的随笔文编成“作文相册”,在全班展示,互相交流。一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够变成铅字,向同学展示,成功感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因为面对全体,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写作活动,这对挑战普遍存在的“精英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你就会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也热爱上了你这个语文教师。师生双向的欣赏感,营造了浓浓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学生走出了自卑的泥淖,走向了自信的彼岸,走进了快乐的天地。

实际上,随笔文这种作文形式早已有之,笔者在此有点老生常谈之嫌。不管怎样,能真正实践的恐怕为数不多。广大语文同仁不妨试试,让学生在随笔文这块自留地里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让他们细心除草,耐心施肥,悉心呵护。如此,作文教学的春天何愁不出现?

猜你喜欢
作文同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