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的美学时令意蕴及其带来的景观营造作用

2017-03-08 19:01陈多颖崔大方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5期
关键词:杏园杏树杏花

陈多颖,崔大方,李 薇

(1.华润物业设计顾问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杏的美学时令意蕴及其带来的景观营造作用

陈多颖1,2,崔大方2,李 薇2

(1.华润物业设计顾问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杏(ArmeniacavulgarisLam.)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产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在中国诗词中,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植物题材和意向,象征一个审美文化符号。通过收集与分析中国诗词文学代表作,总结了杏的美学观赏价值及其物候与时令意蕴,并从种植手法和配置手段2个角度探讨了杏在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在种植手法上,杏可孤植、丛植、群植或片植;在配置手段上,杏可单植、丛植于公园湖畔,亦可植于内庭、庭前、墙隅做独景或点缀,或是应用在路旁做行道树,更可以种植在山坡、林缘等地。

杏;中国诗词;美学观赏价值;时令意蕴;景观营造;种植手法;配置手段

杏(ArmeniacavulgarisLam.)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杏属(Armeniac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产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杏花春雨江南,在古代文人的世界里,杏花被定位成江南的特征。而实际上,杏属植物遍布中国各省(区),主要集中分布在400~8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区域,特别是中国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区。从北方分布的杏、山杏、毛杏、东北杏、光叶东北杏、藏杏、紫杏,到南方分布的华仁杏、仙居杏、洪平杏、政和杏、梅和毛叶梅,共计有12种、2变种[1]。杏花单生,常具短花梗或无梗,花瓣5枚,白色或稍带粉色,先叶开放,3—4月为花期。

杏花不似桃花妖艳,也不像梅花般冷淡,而是恰到好处的粉白丰盈;其果实肥厚多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在古代与桃、李、栗和枣并称为“五果”。殷墟甲骨卜辞即有“杏”字,《管子》、《礼记·内则》、《山海经》等都提到了杏,涉及其种植、分布和利用[2]。自古文人墨客对杏的咏诵不少,从春秋时代孔子杏坛讲学,到东汉末年妙手回春杏花神董奉,至南北朝时开始出现明确的欣赏与专门的题咏。杏在人文象征上,既有作为儒家、医者、仙隐以及幸运之花的标志,也有将女性拟物化,从古代意为表达温文亲切、小家碧玉的性格到现代已婚女子婚外情的象征,更有杏园欢宴新科进士、“杏花村”、“杏花春雨江南”等组合意向。中国文学诗词丰富多彩,沈博绝丽,不仅有杏的美学观赏,还有体现春耕和清明时令上的意蕴,南朝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的“望杏敦耕,瞻蒲劝穑”,宋代吴泳《郫县春日吟》的“不寒不暖杏花天”等,有关杏的古代文学诗词见证了杏文化的发展史。

1 中国文学中关于杏的描述

文学史上首先提到的杏是指杏树或杏树之材,比如“杏坛”、“杏梁”、“杏堂”、“杏林”等[3]。后来杏树作为一种经济果树作物,人们关注其木材的实用价值、果实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宋代苏颂《图经本草》记载,北宋时杏“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汉帝杏,今近都多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酸不及金杏。……山杏不堪入药”等。而后才关注到杏花的形态色香等特征。杏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4],可见杏花花色极为丰富,娇容三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再有从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唐吴融《杏花》的“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宋欧阳修《镇阳残杏》的“残芳烂漫看更好,皓若春雪团枝繁”中可见一斑。

杏花盛开时,繁茂一片。根据现代园艺学的考察,杏花败育不实的比率较高,古代园艺家谈及杏树也有“多花少实”[5]的感觉,常有“繁杏”的说法。唐代李建勋《春日小园晨看兼招同舍》中有写:“最有杏花繁,枝枝若手抟。”究其缘由,是杏树具有复花芽,即是1~3个花芽并生在一个叶芽之上,因此整树开花时显得极为繁密。杏花落花比较迅速、集中,一株树从开始落花到花落结束仅2~3 d时间[6],元曲中“杏花不耐开时”便是对这落英缤纷的感慨。

杏树作为栽培果树,家家户户极为常见,古亦有言“杏宜近人室家”[7]的说法,且诗句中常见杏花枝条高墙露一枝的情境。如宋代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唐代宋无《墙头杏花》:“红杏西邻树,过墙无数花”。能形成这种鲜明的视觉效果,是因杏树树体较为高大,比起桃树、梅树更为突出,因此在园林中常可以作为焦点树种孤植欣赏。

2 中国文学中杏的美学观赏价值

杏属落叶乔木,其树体有5~12 m高,树冠圆形或扁圆形。树龄古老的大杏树枝干苍虬,冬季飘雪,红褐色或褐色的枝条与雪红白相间,别有一番韵味;更有垂枝杏之低垂枝条在开花时节随风摇曳,姿态婆娑。古有“二月杏”之说,农历二月杏树先叶开花,含苞艳红,粉花盛开,花落纯白,一花三色,由浓转淡。杏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具柔毛,十分秀丽。斑叶杏叶片具斑彩,是良好的观叶植物。杏核果近卵形,与梅果相似,果皮有白色、金黄色、浅黄色或黄红色,常具红晕。果实成熟时,果肉多汁,硕果累累,枝连串串,极具观赏价值[8]。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植物的关注也从实用目的向物色审美的角度转变。唐代是以杏为题材创作的高峰期,从分布区域分析,有新科进士于杏园欢宴,而此大片杏园正是位于唐长安曲江,即今陕西西安东南。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也是感叹昔日曲江杏园朝廷欢宴的旧时光。宋代是一个花卉园艺知识和技术比较繁盛的时代,人们追求精神的享受,著名诗人元好问创作了极为丰富的咏杏诗词,如“何年丹杏留此种,小红溅溅争春华”、“袅袅纤条映酒船,绿娇红小不胜怜”、“四月山泉冻未开,东君才为挽春回。多情丹杏知人意,留著双华待我来”等,而其主要生活的地方——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也是杏花分布颇多。由此可见,杏乃集观枝、观花、观叶、观果等诸多优良观赏特性于一身的园林绿化树种。

3 中国文学中杏的物候与时令意蕴

从中国文学中还可以看出杏花具有一定的物候意义,主要体现在春耕和清明这2个时令上。南朝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的“望杏敦耕,瞻蒲劝穑”,隋朝社稷歌“瞻榆修耒,望杏耕田”,唐朝储光羲《田家即事》的“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等,都可见杏花盛开时节是重要的农事物候期。而东汉崔湜《四民月令》的“三月,杏花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宋吴泳《郫县春日吟》的“不寒不暖杏花天”,宋陈钦甫《提要录》的“杏花开时,正值清明前后,必有雨也,谓之杏花雨”,北宋晏殊《蝶恋花》的“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等,则可见杏盛花期在清明时节,雨水丰润,气候温和。清明时节雨纷纷,古有“杏花雨”、“红杏雨”之说,即是对杏花在这个时节开放的写照。杏花时节也即清明时候,是耕田农作的黄金时期,因此杏花也有象征着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联想,处处体现农耕生活的和谐美好。

4 杏在景观营造中的运用

古代诗画中有杏林、杏园,今有杏花主题公园吸引游客驻足观光,杏树之美、杏花之盛创造了一片诗中画,画中诗。梅也是杏的一种,由于梅在中国自然分布区域很广,故有关梅的文献数量也极多,“十里梅花”即是在唐宋时期位于广东梅州的盛象。成片种植的梅花形成梅坡、梅坞、梅岗等时, 花色之美最为壮观, 气势磅礴, 浩瀚的花海仿佛是一片凝聚的彩云, 白色或淡色梅花如堆堆白雪, 形成“香雪海”[9]。杏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用文化造景,而不单纯因美化造景,使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融于生活细节之中,这对于提升社会文化价值、增强国人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1 种植方式

在种植手法上,杏可孤植、丛植、群植或片植。

1)杏树形优美,特别是有几十年树龄的老杏树,枝干苍劲,早春开花时繁茂美观,枝团粉簇,单株种植于宽阔碧绿的草坪上或者景石旁、庭院内,都能凸显其素雅怡人。到花落之时,雪白漫天,此时树体高大,虬枝苍劲,孤植更能欣赏到其枝干的美丽。杏这种柔中带刚的植物品性,“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显别致风趣。梅傲骨迎寒,枝条纵驳,开花洁白如玉,一树即可显苍劲以及其顽强的品格,由唐代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可见一斑。

2)将杏树三两丛植,相映相倚,因不同植株花期有所差异,故丛植则可营造出一幅白里透红的生动热闹之景。金朝元好问《纪子正杏园燕集(甲午岁)》中就形象地勾勒了杏花开放的全景:“未开何所似,乳儿粉妆深绛唇。能啼能笑痴复墩,画出百子元非真。半开何所似,里中处女东家邻。阳和入骨春思动,欲语不语时轻颦。就中烂熳尤更好,五家合队虢与秦。”

3)古代“杏园”、“杏林”则是杏群植、片植的体现,展现杏树的群体美。比起孤植和丛植,这种大片成景的红杏更具气势恢宏,呈现出一片红霞的艳丽景象。南宋张镃《摘霞亭》有道“一片吹来锦,人言是杏花。倚栏堪把玩,胜似日边霞。”宋代赵蕃《正月二十四日雨霰交作》言:“杏花烧空红欲然。”由此可见,如火如荼的红杏争先盛开的热烈景象,可营造出一番暄暖热闹的气氛。而“梅林”则常在专类园或风景区体现,如广东广州羊城八景之一的“萝岗香雪”、梅州的剑英公园梅园和文化公园梅花岛。唐代罗隐《梅花》中“昊王醉处十余里, 照野拂衣今正繁” 正是描述了杭州久负盛名的孤山梅林,花开时百亩连片,万株植梅形成一片白茫茫的“香雪海”景观。

4.2 配置方式

在配置手段上,杏可单植、丛植于公园湖畔、水边,或是假山石侧,亦可植于内庭、庭前、墙隅做独景或点缀,或是应用在路旁做行道树,更可以种植在山坡、林缘等地。

1)杏树种植于湖畔、池岸、水边,因其树形高大,冠大枝垂,特别是古老的大杏树其姿态更显苍劲,与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古色古香。至落花时节,瓣瓣宛如飘雪在空中轻扬,落至水面波波涟漪,如同一艘艘小白帆船在水中荡漾。杏花白而流水清,行人置身其中,心境平和,趣味多多。而杏树与景石搭配,雅致古朴,融为一体,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梅树亦可栽植在临水边,在平静的水面形成生动的倒影,别具雅致意韵,营造出宋代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象。

2)杏树和梅树种植于庭院内、墙隅等地,无论是做独景树或是点缀树种,都别具风韵。计成设计的影园内“隔水南城脚岸,皆植桃柳,人呼为‘小桃源’。入门山径数折,松杉密布。间以梅、杏、梨、栗。”可见杏树、梅树配置于园内,与梨、栗搭配,以松树杉树为背景做点缀之用。这种搭配除了丰富层次感以外,更增添了天际线高低起伏的变化,以杏花提亮了整个色调,且树种花期不同,趣味层叠,景观效果丰满。与柳树配植,初春柳芽吐绿,杏花红盛,春风送生机,柳摇杏摆,使人如置身于画中一般。杏花、梅花与桃花配植,乍暖还寒梅花开,或洁白如雪或灿若朝霞,三春适中红杏繁,春色渐暮桃花怒,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当杏树梅树作为独景树时,其花开繁簇,叶落枝虬,傲立风雪,颇具将王之风骨。

3)杏树种植于路旁做行道树时,一般选择树干通直、树形高大、树冠浓密的杏树种植,可与玫瑰、黄槐或常绿针叶树穿插配置。春季一片花海,夏季则树荫浓密。杏树作为社区行道树或园林行道树,既可美化环境,又能优化景观,更为社区增添一丝古韵文化气息。

4)杏树种植于山坡、林缘等地,因其习性耐旱耐贫瘠,抗逆性强,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可用作固沙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且也具优良的景观观赏效果。

[1] 王家琼,吴保欢,崔大方,等. 基于30个形态性状的中国杏属(ArmeniacaMill.)植物分类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25(3):103-111.

[2] 王玉柱,孙浩元,杨丽. 我国杏树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2):24-27.

[3] 纪永贵. “红杏出墙”意象考释[J]. 阅江学刊,2015(1):123-134.

[4] 王象晋. 群芳谱·果谱卷二//故宫珍本丛书本[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 周文华. 汝南圃史·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 张加延,张钊. 中国果树志·杏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 屈大均. 广东新语卷二五[M]. 广州:中华书局,1985.

[8] 林培钧,崔乃然. 天山野果林资源——伊犁野果林综合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4):46-48.

Aesthetic Season Implications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Armeniacavulgaris

CHEN Duoying1,2, CUI Dafang2,LI Wei2

( 1. Shenzhen China Resources Land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s the Ⅱ-class national protection of wild plants and one of the oldest cultivated fruit trees,Armeniacavulgarisis native to the northwestern China.Armeniacavulgarisis an important theme and intention of plant which stands for a cultural symbol of aesthetics in Chinese poetr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poetry literature masterpiec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esthetic and ornamental value as well as the phenological and seasonal implication ofArmeniacavulgaris, and discussed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rom planting technique and plants arrangement. In aspect of planting technique, isolated planting, clump planting, mass planting and patch planting were adopted. In aspect of plants arrangement,Armeniacavulgariscould be planted along lake in park with clumps and with single tree, planted as a view spot or embellishment in patio, forecourt and corner, planted as the avenue tree, and planted in mountain slope and forest edge.

Armeniacavulgaris; Chinese poetry; aesthetic and ornamental value; season implication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lanting technique; plants arrangement

2017-06-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246)资助.

陈多颖(1990-),女,广东人,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李息薇,女,湖北人.从事植物资源与应用研究.Email:liweivivi@scau.edu.cn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5.033

S662.2;P901

A

1671-3168(2017)05-0155-04

猜你喜欢
杏园杏树杏花
杏树
没有缺憾,何来完美?
杏花树下
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青青杏园
杏花
杏花弦外雨
生草可优化杏园生态环境并提高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