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之浅析

2017-03-08 22:11罗世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1期
关键词:肺系风热肺气

靳 丹,罗世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之浅析

靳 丹,罗世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近年来,中医药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在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笔者将从小儿肺系疾病病因病理、方义与配伍特点、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古今悖论、临床疗效等方面出发对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进行论述与说明。通过以上论述,从而发现桑菊饮对小儿肺系疾病表现为发热、汗出等热象明显者疗效突出,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桑菊饮;肺系疾病;小儿

近年来,中医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及经济性在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对于小儿肺系疾病表现为以发热、咳嗽、咯痰、气促、咽红咽痛为主要症状的风热证,桑菊饮疗效尤为突出。桑菊饮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其中有两条论述了桑菊饮,一见于上焦篇风温第6条: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二是见于上焦篇秋燥第五十五条: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1]。中医对于各类肺系疾病的记载见于《内经》肺风、肺痹、上气等症状的描述中。《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乳子中风热,喘鸣息肩的记载[2]。

1 小儿肺系疾病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病变主要在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肺气以下降为顺,上升为逆。小儿肺脏娇嫩,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继发于水痘、麻疹急性热病之后,邪痹肺络,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甚至气急鼻煽;气为血帅,气滞则血凝,血流不畅,可使痰热郁闭,导致颜面口唇苍白、青紫;肝主疏泄,喜升发,肺气闭阻,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可见肝脏增大;肺病及母,脾失健运,可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等证候;热毒之邪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可见神昏抽搐。由此可见,小儿肺系病变可迅速转化或兼加他邪,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2 桑菊饮

2.1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芦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3]。

2.2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2.3 主治

风温初起。咳嗽,身微热,口微渴,鼻干咽燥,胸中烦热,苔薄白,脉浮数者。

2.4 方义与配伍特点

小儿肺脏娇弱,而医家曾说过“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桑菊饮为风药轻剂,辛香发散,轻宣上行,解表除热,符合肺经生理特性。在此方中,桑叶归肺、肝经,对于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桑叶有着明显效果。在解剖构成上,古代医家发现桑叶之纹理与肺叶相呼应,由此认为桑叶可治疗肺脏疾病。《神农本草经》描述到其:除寒热,出汗[4]。肺系疾病多发于春季风木之气旺盛而金衰之时,用桑叶能清肝并防止木火刑金。若肺气郁闭,引起的肝失疏泄调达所致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目赤昏花、两目干涩流泪桑菊饮多能取得良好效果。若肺燥干咳,咯痰不出,可用蜜炙桑叶。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风热犯表症。若火毒炽盛,则可用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疮肿。多种菊花(济菊、滁菊、杭菊,贞菊、川菊)均有明显抗炎作用。常与桑叶相须为用,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上二者共为君药。薄荷辛凉芳香,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降肺气;桔梗宣肺气,共复肺脏宣肺而止咳,三者共为臣药。“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苦与辛合能降能通。与杏仁一宣一降,使肺气宣降得司,气道得畅而止咳。《珍珠囊性药赋》说桔梗:“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现代研究认为,桔梗作为化痰药物但没有消痰作用,主要表现在祛痰,祛痰作用很强,而且还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是治疗痰多咳嗽要药。加上药性平和,所以在临床上治疗有形之痰时不用考虑寒热虚实。连翘透邪解毒,若风热表证可用黄翘疏散风热,若里热炽盛可用青翘清热解毒,若风热兼小肠热盛证可用连翘心清泄小肠实火。芦根不论虚实寒热,有表里双解、虚实两清的作用,出现皮肤、口唇干燥、尿少,干咳,痰黏难咳等症可用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养阴润燥,此为佐药。若热邪偏盛,可用生甘草清热解毒,若燥邪偏盛,可用炙甘草润肺化痰,此为使药。

2.5 加减化裁

在病情变化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的阳明气分证可加石膏、知母;若出现舌绛、身热夜甚可加犀角清营凉血;皮下斑疹隐隐、神昏谵语病在血分者可去薄荷、苇根,加玉竹、丹皮养阴清热;肺热,鼻干,唇焦者,加麦冬、石斛;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若夏日触冒风温,可桑菊饮加西瓜翠衣、丝瓜络、石斛等清暑益气解表。临床上辩证论治后可随证加减,加强药物疗效。

3 药效学研究

3.1 抗炎作用

贺玉琢用桑菊饮10 g/kg灌胃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率为35%,最低有效剂量为0.307 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4.83 h,效应维持时间为24.28 h,效应达峰时间为3.10 h。

3.2 抗菌作用

桑菊饮煎剂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卢芳国等用试管稀释法测定桑菊饮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0、125.00、62.50、125.00、62.50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250.00、250.00、62.50、125.00、250.00 mg/ml。表明桑菊饮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的抵抗作用。

3.3 解热作用

桑菊饮对致热动物模型有明显解热作用。富杭育报道,桑菊饮对大鼠所致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最小剂量为0.45 g/kg,作用期12.2 h,体内生物相当药量的消除半衰期为2.24 h。

3.4 抑制肠蠕动亢进作用

富杭育采取小肠推进运动实验,观察桑菊饮对小鼠肠蠕动亢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灌胃剂量由5 g/kg增加到10 g/kg,药物起效时间快,达峰时间更短。

4 现代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桑菊饮已被广泛引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耳鼻喉科及皮肤科应用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对于各种喉源性咳嗽、顽固性咳嗽、急性肾炎、鼻出血、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慢性结膜炎、目眨、带状疱疹、水痘、过敏性鼻炎、鼻前庭炎等的治疗。在小儿临床应用中又发挥着其更多元化的作用,在抗生素应用频率较高的我国,中药剂型对于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及增强体质,提高患儿免疫力作用独特。

5 古今悖论

《温病条辨.解儿难》认为,小儿“脏腑薄,藩篱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而“邪之来也,势如奔马,其传变也,急于掣电”。笔者认为由风热外邪所导致的风热表证,并非单纯的表证,其病机应该理解为:热邪犯肺为主,兼有寒邪束表(即肺热证兼有表寒证),辛凉解表应理解为:以轻解肺热为主,兼以散寒解表。笔者建议将《方剂学》“解表剂”章“辛凉解表”进行重新归类: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方归入“表里双解剂”中的“解表清里”一节,将桑菊饮归入“清热剂”章的“清脏腑热”一节。

6 典型病例

(1)患儿刘子熙,女性,9月,住院号:2244445,散居;主诉"咳嗽1周,加重呼吸急促1天"。患儿1周前患儿因受凉出现咳嗽、鼻塞,即给予口服"护彤"等药物治疗后(具体用药用量不详),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昨日患儿发热,呼吸稍急促,夜间为重,有痰,不易咳出,咽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紫滞在气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本次不慎外感风热之邪,风热闭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故见咳嗽;鼻为肺窍,外邪郁闭故见鼻塞;表邪入里化热,热邪循经上扰则见咽红;肺气不宣,痰浊内生,肺气升降不利,故见咳嗽痰多、喉中痰鸣。处方:桑叶3 g,菊花6 g,杏仁4 g,紫苏3 g,桔梗6 g,枳壳3 g,荆芥3 g,白前6 g瓜蒌仁3 g,莱菔子6 g,连翘6 g,生甘草2 g。5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随访半月患者已痊愈,纳食可,睡眠安稳,无气道不适(该病例来自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2)患儿师启家,男性,2岁,住院号:2244281;散居,因"间断发热伴咳嗽3天"为主诉就诊。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有喷嚏、流涕,未予以治疗;第2天患儿咳嗽加重,伴有发热,最高温度37.2℃。给予口服"头孢克肟、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具体用量不详)"治疗1天后,效不佳;昨日夜间患儿受凉后体温再次上升,最高温度38.9℃,给予小儿退热栓后,体温逐渐下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寻求诊治,查血常规示:WBC:8.05x109/L Nue:58.1% Lym:36.2% RBC:4.94x1012/L HGB:130/L PLT:284x109/L;查胸部DR示:支气管肺炎;给予"澳特斯、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阿奇霉素(具体用量不详)"治疗1天,症状缓解不明显,患儿现症见:发热,咳嗽,偶有喷嚏流涕,无痰,大便呈稀糊状,日行4~5次,小便未见明显异常,食纳差,夜休不安。综观舌脉症,本病病因为外感风热;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病位在肺;病性属热属实。中医辨证论治,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法,可用桑菊饮加减。处方:桑叶3 g,菊花6 g,杏仁4 g,紫苏3 g,桔梗6 g,枳壳3 g,前胡3 g,白前6 g,瓜蒌仁3 g,芦根6 g,连翘6 g,生甘草2 g。5剂,水煎服200 ml,日1剂,早晚温服。随后继续调整方剂巩固治疗,病情恢复良好。(该病例来自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7 结 语

关于桑菊饮,不论是从临床应用还是方剂分析,古今医家都不胜枚举。笔者从对桑菊饮的方剂分析的详细论述中出发,对其在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中进行观察,将历史与现在进行比较,提出新的观点与论述对于我们临床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在临床应用当中我们不止是一味的借鉴古方,而是要有更多不同的新发现,要敢于去尝试、去探索。对桑菊饮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我们了解的越多,在临床上我们就能准确的将病情与用药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医者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对于患者未偿不是一种福音。

[1]徐慕鸽,魏凯风.《温病条辨》桑菊饮方证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3,9,32(9):25-26.

[2]欧正武主编.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84.

[3]周永学主编.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3-44.

[4]高学敏主编.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3.

R725.6

B

ISSN.2095-8242.2017.061.12070.02

指导老师:罗世杰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肺系风热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张明利副主任中医师运用谷蝉汤治疗肺系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