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2017-03-08 00:11
黑龙江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株菌产酸益生菌

曲 巍

(北京靖雪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曲 巍

(北京靖雪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益生菌作为有益菌,是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与诸多微生物一样,对人类健康有着诸多益处,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在益生菌的科学研究中,其生产、分离等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益生菌的培养周期内,高温状态更能体现其活跃性。着重对益生菌的筛选分离进行实验研究,对其安全性研究发展提出见解,以供参考。

益生菌;分离;筛选;安全性;发展

益生菌作为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可保障宿主的健康,保障机体有序运行。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在医学和食品研究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保健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好处。

1 益生菌筛选的具体方法

1.1 培养基

MRS液体培养基;MRS固体培养基;产黏性培养基;葡萄糖产气培养基;抑菌实验检测培养基;V-P反应培养基;溶钙圈检测培养基。

1.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隔水式培养箱;数显恒温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pH计。

1.3 筛选方法

分离纯化:将样品10倍梯度稀释,涂MRS平板,用石蜡封口,37 ℃厌氧培养24 h,并分离纯化。将菌株用甘油管法-20 ℃保藏。溶钙圈实验:在溶钙圈检测培养基上,点种分离,37 ℃培养72 h,以此初步判断菌株是否产酸。产气性实验:将分离的菌株接种到带有倒置杜氏小管的葡萄糖产气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观察杜氏小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培养液的颜色变化,确定菌株是否产酸,以此进一步判断是否产酸的标准。黏性实验:用MRS固体培养基,其中蔗糖代替葡萄糖。接种后于37 ℃培养24 h,用接种针挑取菌落直接观察。抑菌实验:在不加乙酸钠的MRS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利用混菌法,接种新培养的指示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后,点种分离,37 ℃培养24 h,观察菌株的抑菌圈。

2 筛选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与分析

从样品中共分离的21株菌(分别编号为1~21,其中1~10来源于样品1,11~21来源于样品2)。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对单菌落进行了革兰氏染色、镜检。其中编号1~3、6、7、9~11、17~21的13株菌能够形成钙溶解圈(以下称“考查菌株”)。

从筛选分离实验中可以看出,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菌株都有溶钙圈形成,在48 h内都表现出溶钙圈,且部分菌株在72 h内形成明显溶钙圈。所有考查菌株都能形成抑菌圈,且都不产黏性物质。

在产气性实验中,编号1、2、6、7、9、20、21的7株菌没有产生气泡,3、10、11、17、18、19的6株菌有气泡产生,且向其培养液中加入过量NaOH,轻摇试管,静置一段时间,气泡都不消失,证明所产气体不是CO2,并观察培养液颜色发生变化,只有17号菌株,培养液颜色没有变化,无色,证明其不产酸。因此,确定编号1、2、3、6、7、9、10、11、18、19、20、21的12株菌为产酸益生菌。

2.2 菌株的生长和产酸能力鉴定

将考查菌株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37 ℃培养24 h,以MRS液体培养基为空白对照,每4 h用722分光光度计于650 nm测定菌液的OD值,用酸度计测定pH值。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所有菌株在培养8~12 h时,OD值达到最大,编号6、7、10、11、19、20的6株菌生长迅速,1号菌株生长最慢,在12~20 h时达到最大值。第二,pH值数据显示,除1号菌株外都能降低1~2个点;6、11、19、20、21的5菌株变化最快,4 h后能降低2个点,在培养初期pH值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下降趋势逐渐变缓,所有菌株在20 h以后趋于平缓。

2.3 温度对菌株的生长和产酸能力的影响

用MRS液体培养基,在27 ℃~28 ℃培养24 h,以空白MRS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用722分光光度计于650 nm测定菌液的OD值,用酸度计测定pH值。编号2、3、9、10、20、21的6株菌在高温条件下生长较好,低温条件下明显受到抑制。1号菌株表现出更适合低温条件生长,其菌体浓度高于高温条件下培养的,pH值显示在低温条件下酸度更大。编号6、7、11、18、19的5株菌的OD值和pH值受温度变化影响不明显。

3 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3.1 益生菌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常用的安全性研究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厌氧研究检验法。微生物大多在厌氧环境下易于生存繁衍,因此,应用厌氧状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微生物在厌氧状态下繁衍速度加快,而需氧的微生物在无氧状态下会死亡,这样在无氧状态下检验就会使益生菌含量提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如果检验时间过长,检验结果就会不准确。第二,体内研究检验法。此种检验法主要是在益生菌本体的体外利用培养器皿进行益生菌的安全性检验。这项安全性检测技术在我国的益生菌繁衍中还不够成熟,通常都是用小白鼠进行实验,通过数周的连续观察就能得到相关结论。

3.2 益生菌的安全性检验方法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和身体肌能的应用基础和主体,益生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维持人体生命体征稳定运行的有效保证,主要有两种安全性检验方法:第一,重量之差检验方法。益生菌是保健食品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人体肌能和生命健康。在重量之差检验中,要先烘干,冷却称重,记录第一次的称重重量,在器皿中倒出上一层的液体,然后对下层液体进行烘干,烘干之后冷却,置于器皿中称重。两次称重后,将称重结果进行做差比较。这种检验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过程较复杂,容易出现失误。第二,比浊检验法。比浊检验法是益生菌检验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测准确度较高,可节省时间和精力。在检测过程中,检验样品需要稀释大约数十倍,取出样品后,在接近人体体温的温度下,用厌氧环境进行益生菌培育,大约16 h左右,就可以用600 nm的光罩检测吸取光值,在两次光值吸取后做差计算,这种方法检测的益生菌浓度准确率较高。

4 结语

通过益生菌的筛选试验,最终得出12株产酸菌,多数菌在培养初期,pH值不断下降,随着时间延长,下降趋势变缓。按理论分析,菌产生有机酸的强度应与时间成正比,但实验中却发现有时成反比,这可能与细胞自溶、仪器老旧等因素有关。实验获得了6株菌在高温条件下产酸能力强、1株菌在低温条件产酸能力强,这些优势菌株将会继续筛选。选出生长更好、产酸能力更强的菌株后,如何利用它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1] 王俊国,武文博,包秋华. 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133-134.

[2] 邵虎.不同分类鉴定方法在益生菌菌株研究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7):98-99.

[3] 黄永坤,杨美芬,李海林.常见胃肠病患儿胃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07):142-143.

[4] 吴信,江宁,印遇龙,等. 基因工程在益生菌中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01):112-113.

[5] 张达荣.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01):76-77.

[6] 李晓瑜,包大跃. 美国益生菌产品的发展状况(综述)[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01):50-51.

[7] 汤钦林,陈正宏.双歧杆菌及其生物制品[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02):65-66.

Research advances in screening and safety of probiotics

QU Wei

(Beijing Jingxuexua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76, China)

As beneficial bacteria, probiotics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in body, which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Production and separation of probiotics are found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culture cycle of probiotic, its activity can be reflected under the high temperature state. The selection and separation of probiotics were researched, and opinions on its safety research was proposed for reference.

Probiotics; Isolation; Screening; Safety; Development

2016-10-29

曲巍(1982-),女,硕士研究生,食品工程师。

TS201.3

A

1674-8646(2017)02-0080-02

猜你喜欢
株菌产酸益生菌
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筛选及复合菌群脱氮特性研究*
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能力分析
薄荷复方煎液对龋病及牙周病常见致病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
产酸沼渣再利用稻秸两级联合产酸工艺研究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包头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