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竞赛教学法初探

2017-03-08 16:32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十三小学谭建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竞赛动作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十三小学 谭建欢

一、竞赛教学法符合新课标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使学生养成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及应变能力等全面发展。竞赛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改变枯燥、单调、成人化、公式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常被教师用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竞赛法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使学生既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在充分享受体育课快乐和体验成功的同时,进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

二、竞赛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人的大脑发育情况是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变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体育竞赛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

体育竞赛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激励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互助性等。体育竞赛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竞赛是在快乐、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竞赛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竞赛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发展了体格又增强了体能,同时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竞赛的对抗因素较多,在活动中,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集体项目中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体育竞赛中,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

三、如何组织竞赛

1.赛前预设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做好预设。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竞赛的主题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在制定课时计划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等方面全盘考虑,以决定竞赛法是否可以运用。例如,低年级学生不易进行强度过大的力量性比赛; “有练有赛、先练后赛”,新授课不宜采用竞赛法,否则容易影响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比赛前老师还要提前做好排查工作,如,场地器材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学生是否穿运动服、运动鞋;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否中参与比赛等。

2.赛中调控

在竞赛过程中,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若发现有危险隐患或者异常现象时教师要及时调整,通过降低难度、改变得分规则等,提高安全度。如当学生因过度兴奋而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降低比赛难度或终止比赛。如,篮球比赛对学生体力要求较大,可以将篮球比赛场地缩小为半场。男女生一起进行快速跑教学时,由于女生的速度、力量等相对较差,课堂上可采用女生跑60米、男生70米的接力赛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女生才能放下畏惧,放松心态,奋勇拼搏;男生也会团结合作,和女生一较高低。

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学生会兴奋地投入比赛甚至会出现高涨的练习情绪,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调控心理活动,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与比赛要示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教师在比赛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

3.赛后总结

比赛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让学生通过比赛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对课上表现优秀者进行表扬,对暂时失利的同学进行鼓励。教师要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合作、奋勇拼搏,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对课上教学竞赛情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总结,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指导。

四、进行竞赛时应注意的事项

1.竞赛法不能代替体育教学

竞赛法是对体育教学成果的检验。它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是,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一味地进行比赛,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有时还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培养,进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粗略掌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阶段。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展开的竞赛外,其他的诸如球类、接力跑、跳跃等项目,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两个阶段,就轻易地动用竞赛法,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忽视了动作的质量。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全盘考虑,以决定竞赛法是否可以运用,切不可盲目行事。

2.竞赛法不可频繁运用

一是容易减弱竞赛对学生的程度,使学生对参与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二是容易造成学生间的矛盾,因此运用时要先做好学生的赛前思想工作和赛后调整总结工作,使他们了解竞赛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3.剧烈的比赛后应组织充分的放松活动

紧张剧烈的比赛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放松活动,如学生跟随老师在音乐或口令的指挥下进行各种轻快、舒畅的舞步动作放松或简单的几节放松动作,都能让学生进入一种轻快详和的自然境地,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有效地消除疲劳,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轻松自然地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总之,竞赛法在体育实践课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合理有效地采用竞赛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强自立、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工。竞赛法如组织得好、运用得当,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竞赛动作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