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08 16:32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谢庆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周长猴子教学活动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 谢庆聪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个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敞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就这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有好奇的天性,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它的周长吗?”“能”,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故事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一节课,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前的导入新颖别致,就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导入就是一种很好的途经。例如: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播出一个童话故事:一天,一只大猴子带着30只小猴子去山上摘了100个桃子。大猴子说:“这里有100个桃子,你们每人分3个,剩下的1个就给我吧”。大猴子怕小猴们不相信,还列出一个算式:100÷30=3……1。旁边的鹦鹉听了哈哈大笑,并说大猴子不老实,专骗小猴子。这时,到猴子满脸通红,但小猴子们却莫名其妙,因它们怎样算计,得出的结果都和大猴子的一样。童话故事播完后,我接着问学生:“你们知道大猴子怎样骗了小猴们吗?你们谁能帮帮小猴们弄清为什么吗?”在学生饶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趁热打铁提示出本课的课题。这样,把课中的知识用故事穿插并以动画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声有色、视听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很自己地把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中,并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以课堂“主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因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五、语言形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主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实施主体教学,就必须讲究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成功的数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要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巧设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向,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猜你喜欢
周长猴子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巧算周长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