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书法的魅力

2017-03-08 16:32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小学熊生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家书法

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小学 熊生才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吸收了江河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形象美,借鉴音乐、舞蹈、戏曲的节奏美、旋律美,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艺术表现力化为一体,抽象化为一种“神态”和“意向”,并极大的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中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产生了灿若群星的书法家和浩若烟海的书法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湛的艺术珍品,为祖国的艺术宝殿增添了光彩,为人类的艺术宝库增加了财富。

中国的书法,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秦代李斯为全国书写了不同于原六国大篆的小篆范本,程邈整理了隶书,他们都是古代杰出的书法家。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北方的魏碑体日臻成熟,而南方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经过刻苦努力,终于登上了当时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创立并完善了楷书和行书,被人尊称为“书圣”。而陈隋间大书法家“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第七代孙,继承祖法,精勤书艺,成为一代草书大家。到了唐代,更是书艺发展,书法家辈出的黄金时代。著名杰出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史称“唐代六大家”。而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更是风格独特,潇洒飞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这些书法巨匠们的努力,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顶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端庄浑厚,各臻妙境,成为后世之宗,他们的作品,成为历代青年学子们临摹学书的范本,直到现当代,还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到了宋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在写意方面的又一发展时期。著名“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成就极为辉煌。元代是以复古而开新的文人书风发展时期,其代表人物是赵孟頫。他真、草、隶、篆皆精,独创一种柔和流畅潇洒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明代是个性化文人书风时代,文征明、董其昌的书法较为著名,其“淡墨书”在日本书道界颇有影响。清代的邓石如,郑燮、何绍基等人的书法较有影响。现当代书法也是百花齐放群星闪烁。如沈尹默、张大千、启功等人的书法就很著名。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精神风貌。书法作品的创作,书法形象的塑造,更是一种造型活动。先是以文字的点画、线条为主,而后融合进各种江河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形象美,借鉴音乐、戏曲、舞蹈的旋律美、节奏美,在吸取这些美的因素的同时,糅合进人的主观意念,从而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表现能力化为一体。自然美在这里被加以改造、变形,抽象化而成为一种“神态”和“意象”。所以,中国书法就是一种似画非画,而又充满哲理性的、动态活泼的“意味”形象。长久以来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它产生了仰慕、神奇的感觉。中国书法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影响最大。尽管各国语言各有不同,但却共同以汉字为基础,开拓出世界东方的书法园地。直至今日,书法在日本、新加坡、韩、朝等国,依然是艺术门类中具有高尚情趣的艺术。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几乎每个时代的日本书道的代表人物多数得到中国书法的直接熏陶,受到中国书法家的影响。不是如此,很难想象日本书道能有今天的巨大发展。

中国书法对朝鲜、韩国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唐代一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的字迹就很受到朝韩人民的热爱。据史书记载,新罗国来长安的使节就曾专门收集欧阳询的书法名迹,欧书作为楷书的范本在朝韩被学习,吸收和流传。如江原道原州郡就有安民厚书作碑刻,碑文端庄,刚劲险劲,法度森严,完全得力于欧书,其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朝鲜李朝时代的李齐贤曾出使中国,他喜爱金石文字,曾造了一座“万卷楼”。在中国时,经常与赵孟頫交往,书风饶有晋唐风味。朝、韩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在研习晋唐书风的传统下,又及时吸取中国书法的最新成果。

中国书法对欧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到过中国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汉学家,将书法作品当作考古文物携运回去。一九一三年,美国的艺术史学者费内洛沙就撰写了《东方艺术史》一书,介绍中国书法并注意到东方书法艺术的独特性。而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就曾经向我国著名书法家张大千讨教过用笔技巧。我国政府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相继开办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中华文化及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化艺术界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广泛。

书法能作为艺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于它具有艺术的特质与内核,这就是它是符合美的规律的自由创造。不同的艺术门类或艺术品所以流传和普及,无一例外地符合上述要求。那么为什么有的书法作品写得也不差,但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呢?这就是缺少个性或者说艺术风格不明显导致。

书法艺术本身包含技术因素,没有了技术艺术也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把技术运用到“出神入化”是进入艺术的前提;这样叙述的意义表明艺术的根是物质的,而由此产生的附着物的风格也就是并非虚幻的,而不是可以把握的。以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有人喜欢用墨如泼,有人擅于惜墨如金,有人长于细腻描画,有人善好粗犷勾勒;这种之不同就是其不同的面貌,不同风格。

风格是发展的,那种把千篇一律视作风格的观点是不正确,说风格是发展的,有两层意思,一说,风格不能穷尽,前人已有的就是模范,后人再不能超越,这是不对的;二是说,一个成熟的书家,他的面貌也在变化发展,因为这正是艺术的规律这一点,看看颜真卿书法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便可知道。风格的继承是个复杂的命题,技术可以由师傅传给徒弟,比如木匠,老木工告诉小木匠,告诉木工如何凿眼如何做隼;艺术却不能,你把颜真卿的字写得乱真,那可不是你的艺术,至多是“高仿”。继承就是在掌握了应有的技术的基础上,在创作时,对某人艺术特征的学习和保留。我们知道评价艺术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就是此一艺术品是否具有独特性,有创作性其艺术价值就高,无则否,就书法的继承问题而言,继承是在发展中的继承,发展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继承不是照搬,不能复制,不是简单的重复;独创也不是另起炉灶,更不是对已有的汉字形志进行肆意的肢解,说到底,它是符合美的规律的再创造。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家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家·谢 锐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小小书法家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