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带客

2017-03-08 00:38冷大川
特别健康 2017年12期
关键词:莱阳龙口客车

◎冷大川

父亲最早骑的自行车是解放前日伪时期一辆德国造西洋货。那是我三爷爷为了跟村里几个伙伴往龙口贩运花生油而买的,其后连年几经兵燹,到解放时,已经残缺不全。

1953年我们伙里分家,这辆面目全非的自行车分到了我们家。随后,父亲重新换件组装。从此,这辆杂牌货便成了我们家经济收入的顶梁柱。

接下棘手活

当年的招远汽车站位于县府西南隅,说是汽车站,只是每天上午8点钟前后,有一辆从龙口站开往莱阳水集站的客车,下午2点半前后,再由莱阳返回龙口站,往返途中经过招远站点。旅客若错过这个点儿,错过这班车,只有改日再行。如果急于上路,就只能改换别的出行方式,自行车带客就是其中一种。

自行车带客出差,按里数计费。南北向是跑客车的道儿,宽敞一些,每里3.5分钱;东西向不是客车道,路况差些,按每里5分钱计。带客人按到站早晚依次排队,不争不抢,轮到谁的差事,自然会有人喊你的名字。不过,有时也有特例。

一日上午,阵阵西南风刮得正急,站上来了一家三人,男的瘦小,看上去是花甲之年,女的约摸四十岁,长得高大粗壮,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他们要去城南乡60里的夏甸。可是南去水集的客车已过,只有雇佣自行车,否则就要改日再来。正待出车的是张桂香和李文治两人。张桂香遇事精明透灵,抢先将年老的长者扶上车子,即刻上车前行。剩下的胖女人和孩子就该是李文治的差事了。待他将大人孩子安置到车上,张桂香早已不见了踪影。李文治尽管年轻,但顶着强劲的西南风,带着超重的两个人,一脚踏在脚踏板上,一脚在地上不停地趱够着。腿要么根本迈不到大梁,要么刚迈过大梁,车把一歪斜,又晃了下来。如此趱趱够够,上上下下,从车站到道口500余米,硬是没能骑得上去。无奈之下,只有悻悻而回。满头满脸全是汗,衣服也湿透了。经他这一折腾,没有人敢接这趟差了。

李文治走到我父亲跟前,带着央求的口气,让我父亲替他跑下这趟差。我父亲心中也是没底,但看在朋友真心相求、客人急着赶路的份儿上,只好赌一把,应允下来。天也作美,待我父亲将大人孩子安置好,又将脚踏板转到牙盘斜上方,顺着牙盘转动的晃劲,一举上车,顶风前行。等骑到城南10余里的楼底下村时,就已追上了张桂香的车子。到道头东壃,已行30余里。到了午饭时分,那位女乘客过意不去,到地摊上买了火烧、凉粉,与他们共享。那还是一个离了粮票不能吃饭的年代。午后,他们赶到夏甸。那日正是赶夏甸大集,城里前去赶集的人陆续返回,他们也加入了回返的行列。

难事不加价

有一年正月刚下十五,寒意料峭,西北风夹着雪花,不时地钻进行人的衣领袖口,冻得人捂耳护腮。一位二十多岁的西观年轻人要赶着经龙口回大连上班,担心下午坐车赶不上船,他想雇佣自行车赶路。他几乎问遍了所有带客人,不仅原价(2.8元)不干,就是加价少了也没有人愿意伺候。待走到我父亲跟前时,他再没有问价,我父亲也没有讨价,二人一拍即合,商定了这桩活儿。

到了龙口码头,已是下午,那年轻人付了3元钱给我父亲。正当我父亲骑车准备往回赶时,那年轻人又急三火四地跑回来,边跑边喊。原来,由于天气原因,还要等一个礼拜才有船抵达龙口港。年轻人思忖再三,决定让我父亲把他再捎回老家。等他们赶到城南郭家埠村时,天早已黑下来。分手告别,年轻人又付给我父亲3元钱。这是我父亲载客以来第一次一天挣得6元钱,回到家里,他高兴得躺倒在炕上,不思饭食,也毫无倦意。不知是饿大发了,还是累大发了,或者,只是太高兴了。

类似的事情,我父亲后来又遇到过多次。一次,邻村埠后有一青年,他妻子有孕在身,回西观娘家要雇佣自行车。他置带客人的规矩于不顾,指名道姓就要我父亲出差送行。还有一次,我父亲跟同事刘泰一起送招远县府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前去莱阳开会。他们各载一人,由于时间紧迫,南行的道路陡坡太多,急中有失,刘泰他们连人带车摔倒了。车上那位男青年身上擦伤,裤子也蹭了一个口子。年轻人未免有些恼火。可我父亲载的那位在我们村驻点的陈助理,安然无恙,准时送到。

随着合作化的出现和人民公社的建立,父亲靠自行车养家糊口画上了句号。

猜你喜欢
莱阳龙口客车
“龙口”治水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适时采收对莱阳梨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