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评述

2017-03-09 16:20王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理论体系

王燕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每一次重大跃进,三大产业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商贸流通理论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可以说,没有发达商贸流通产业的国家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而没有繁荣商贸流通理论的国家更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纵观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其各种流派的商贸流通理论互相交流、彼此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商贸流通理论体系。但是,我国现有的商贸流通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对于使用理论指導流通实践的能力依然欠缺。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后,根据我国商贸流通理论发展现状,提出了增强我国商贸流通理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对策,使我国商贸流通理论能够更加具有指导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商贸流通理论 商业环境 流通体系 理论创新 理论体系

引言

商贸流通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组成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商贸流通理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其各种流派互相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我国复杂且多样的商贸流通理论格局。远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计划经济影响,致使我国并没有充分地重视商贸流通产业,所以流通理论方面的成果也较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有了重大发展,而且商贸流通理论也随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由于我国商贸流通理论起步晚,一直处于较低的初级发展阶段,而且受到国外许多商贸流通理论流派的影响,致使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商贸流通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其理论功能逐步呈现出弱化趋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要实现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必然要对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提出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思路,从而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商贸流通理论体系,进而通过商贸流通理论引导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实践。

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备受瞩目,而商贸流通行业由于受制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本身特点,一直被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所限制,致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商贸流通理论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受限的低端局面有所改变,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主导的我国商贸流通理论雏形。同时,这一时期依然认为商贸流通本身并不具有市场价值,其只是辅助其它产业部门提高价值的工具,并且这一理论观点对我国经济理论领域也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的。一直到20世纪末,我国在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时都普遍不重视商贸流通,将商贸流通行业看作是纯粹的流通工具而已,并且与其它生产部门相比,商贸流通行业只是起到了流通的单一作用。所以,我国在21世纪之前都比较重视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则非常缓慢。

21世纪初,我国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有了一定积累,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开始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逐步予以重视。首先,我国开始认可商贸流通的运作过程是需要消耗社会劳动的,而并不是纯粹的流通工具。其次,我国批判了无流通论这一不科学的言论,开始重视商贸流通的市场机制和体系构建。时至今日,我国关于商贸流通领域的讨论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刻,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开始将重点讨论的问题放在了我国批发市场等流通体系和渠道上,同时关于流通领域的商业价值也进行了充分论述。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关于商贸流通领域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商贸流通领域开始出现了全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我国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后,随着产权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推动了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的多元化市场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我国商贸流通市场在产权市场中的比重和地位。而且在此期间,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中不断放开流通市场,除了部分国家规定的产品需要专营之外,例如烟草、粮食和食盐等产品,其它大部分产品生产都已由流通市场来运作。在以往,我国对于产品的价格实施严格的定价机制,大部分产品都由政府定价,而随着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国只对少数产品进行重点控制,其它产品价格都是在流通市场中自主形成,因此价值规律在流通市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除此之外,我国商贸流通市场在进入21世纪以来,其流通渠道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其流通环节更少,营销方式更加开放,许多具体的零售网点都已形成较大规模,多业态的流通格局已经在我国基本形成并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之后,我国彻底变革了商贸流通体制机制,对流通部门的投资较以往出现很大提升,并且我国开始引入国际资本要素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当中,促进了我国流通领域各项资本要素的丰富和完善,组成了较为完备的流通网络格局,衍生出股票期货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管控流通市场方面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行政干预成份越来越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对流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有效促进了我国流通市场的自由发展。这些变化体现出“十八大”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理论正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不但流通领域的理论正在逐步拓宽,而且研究视角也更加多元化。

通过上述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自从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有关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政策一直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流通制度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商贸流通领域不仅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更受到政治和社会政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和制度创新需要符合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而在我国商贸流通理论体系创建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制度变革与更新,这与西方国家的商贸流通理论发展有所不同,因为我国的流通制度能够影响到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我国各种关于流通领域的研究和关注内容都极其广泛,其中,既有宏观层面的流通理论研究,如重点关注商贸流通制度创新和减少流通交易成本等问题;也有中观层面的流通市场研究,如重点关注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和商业主体之间的运作模式等;更有微观层面的商业主体研究,如重点关注流通市场主体之间如何做好适应性工作等。并且,在各类商贸流通理论研究中,政府和流通市场的关系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讨论,使我国在商贸流通市场研究方面逐步将研究视角转向市场,更加关注市场机制在流通领域中的运作,使政府开始扮演加快流通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新角色。尤其是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商贸流通的理论研究更是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了平等、健康、活泼的学术争鸣。

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研究现状

深入探讨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特征和内涵,需要将我国同西方国家的流通领域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便于更好地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和丰富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现阶段,我国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流通理论需要设立专门学科进行研究,并从经济学角度讨论流通问题,而有些学者则对此持不同意见。再反观西方国家,并没有将流通作为一门具体学科来看待,西方国家认為流通只是经济学中被讨论的内容之一。因此,我国独立进行的流通理论框架构建,一直缺乏完善和系统的基础论点,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理论指导,导致我国学者和经济专家各执一词,研究方向无法完全统一。具体来说,我国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存在四个问题:

首先,我国在流通理论的体系构建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其基础理论不完善,理论研究方法缺失并且单一化,研究视角不开阔,有关知识背景较为陈旧。

其次,我国流通理论缺乏实际经济活动的检验和证明,没有足够的应用性,不能指导流通领域的实践活动,而且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化过程中无法应用流通理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改革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再次,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很少利用流通理论,因此不能有效检验流通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最后,我国流通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切实和现实的市场经济相联系,很多理论观点都是基于传统的陈旧经济学视角而来,不具有时代性特征。同时,我国许多经济专家和学者虽然重视西方流通理论的引入和推介,但是并没有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将西方流通理论本土化,造成西方流通理论与我国现实经济状况的“水火不容”。

所以,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研究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来统筹建设和发展,更要坚持“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从而逐步完善并将流通理论科学地应用到我国商贸流通实践中来。然而,现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并不符合我国流通理论的思路,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有些流通企业认为要先扩大企业规模,然后再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只顾着不断扩张规模,却忽视了市场规律,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而且也没有科学地制定市场运作战略,导致企业因过度扩张而管理失衡,经营不善。

其次,流通领域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零售企业,其盈利模式还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零售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为两类:一是通道费用,二是销售数量折扣。因此,我国零售企业主要是通过赚取后台毛利来获得利润。这种盈利方式虽然看起来符合零售企业的运作机制,但却给零售企业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而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影响所带来的经济后果,零售企业又要通过增加通道费用、加大折扣等方式进行弥补,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流通领域中许多批发企业为了拓宽流通渠道,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商品通道费用,对商品进行价格压制,有些甚至制定不合理条款来维持较低的商品价格,以此获得市场利润。这不但给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致使资金周转失灵,而且会影响整个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我国要想提高整体经济质量和水平必须统筹经济建设中各方面的力量,然而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所以在我国各产业全面“补短板”的大环境中,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既要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也要按照生态建设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当然,由于我国商贸流通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流通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我国更要注重改革创新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调整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争取从三个方面形成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特征:

其一是继承性和民族性特征。商贸流通理论要融通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二是原创性和时代性特征。商贸流通理论要以我国的流通实际为研究起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

其三是系统性和专业性特征。我国商贸流通理论要建成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理论体系。这既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又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可以说,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三大特征,这将对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发展与评述

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研究的宗旨是为了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商贸流通实践活动,因此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其最基本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能引领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只是空谈,所以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研究应该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注重诚信、严谨治学和讲求责任的优良传统,从而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探索的学术生态氛围。

首先,我国应创新流通领域的经济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流通理论体系,打好指导流通实践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各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中,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明显进展,而且也没有注重流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缺乏对流通理论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理论少、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和片面的局面。所以,在“十三五”期间,第一要逐步改变流通理论的发展现状,将流通理论的研究纳入经济学科建设中,通过现代经济学的视角为流通理论的研究提供全新思路。第二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当下流通新理论,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流通领域经济的阐释需要科学、系统地进行解读和探索,不能采取生搬硬套的理解方式,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流通理论。第三要全面建设流通理论研究体系,深入挖掘流通领域中各个层面的经济运作原理。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流通理论的阐释和西方国家的现代流通理论,在中观层面上要充分了解商品流通过程和流通模式,找到提高我国流通效率的切实可行方法,在微观层面上要注意利用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做好流通经济的实践工作,注重总结流通产业在现实经济环境下的运作经验,全面分析流通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商业活动,以此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商贸流通理论。

其次,我国流通理论创新要对研究对象和层次有清晰认识,在统一的理论方向上进行研究和探索。我国的经济专家和学者对流通理论进行了长期探索,同时也在流通范畴上形成了不同的主流观点。一部分观点认为流通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资本的运动,资金是流通理论的研究视角;而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流通理论需要限定研究对象,商品运动的领域应该是流通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两种主流观点一直存在于我国流通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流通领域的研究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我国流通理论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破除经济学专业的限制,打破学术间的封闭性门槛。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包括多项学科和领域,涉及多个部门,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学科和部门正处于不断融合发展中,而流通领域更是要将这种融合发展包含其中,否则将造成流通理论的片面性。所以,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实际状态中,物资流动、外贸流通以及农产品流动等都应实现一体化发展,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强行将其进行经济学界限划分,必然会分割实际的流通经济,形成僵化的研究思路,不利于我国流通理论的创新和探索。并且,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过分强调专业的经济学科,显然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因此在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当下,我国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实时做出相应调整,科学确定流通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最后,我国商贸流通理论改革与创新,不仅要依据国内现有流通理论作为基础,而且还要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流通理论成果作为“外援”,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形成符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的商贸流通理论,进而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相适应。

第一,我国要打好国内商贸流通理论的基础,使流通界和经济界共同实现统一的理论认知。

第二,我国要立足国内流通发展和现实,吸收西方经济界有关流通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将西方流通理论中论证的逻辑模式和各种分散的流通思想统一到我国具体的理论研究上。

第三,我国要重视经济组织的演化研究和流通职能的转变研究,将二者作为流通理论的主线,创新研究范式,以增强我国流通理论的规范性,提高我国流通理论的系统性。

第四,商贸流通是保障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需要调整我国经济组织结构,转变其功能,在演化过程中提高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论

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诸多不同观点,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我国商贸流通理论的特征和内涵,要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流通理论观点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更好地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使我国商贸流通理论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此同时,我国商贸流通理论框架构建一直缺乏完善的系统性基础论点,也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指导,致使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并不符合流通理论的思路,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我国要不断创新流通领域的经济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流通理论体系,既要對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层次有清晰的认识,又要在统一的理论方向上进行理论探索,更要将我国的流通理论改革与创新同西方国家先进流通理论成果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我国特有的商贸流通理论,争取我国的商贸流通理论研究尽早实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加强我国商贸流通理论对商贸流通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夏春玉,丁涛.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回归:一个学说史的考察[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8)

2.王家旭.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流通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2(11)

3.王草.从马克思流通理论谈我国商品流通费用的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15(23)

4.黄国雄.加强流通理论创新 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5.张志刚.加强我国现代流通理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

6.洪涛,程敏.“十二五”时期我国流通政策的新亮点和理论突破[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