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CRP、RF的影响研究

2017-03-09 18:02杨欣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杨欣悦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RA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甲氨蝶呤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方、及针灸行中医内科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14.25±1.36)mg/L、RF(13.26±1.79)U/m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5.2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医结合治疗RA较单纯西药有明显优势,改善患者血清CRP及RF水平,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24-02

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CRP及RF在该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等)抗炎镇痛,并选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等进行治疗,但副作用较大[1]。RA属于祖国医学之“痹病”范畴,又称“顽痹”、“历节”,病初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痹阻为其常见证型[2-3]。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RA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内科疗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RA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4]中RA西医诊断标准,表现为体重减轻、低热、疲乏感,伴晨僵、关节外发热,后经一般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痹阻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风湿性免疫类疾病或传染病、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40~69岁,平均(54.26±1.31)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41~68岁,平均(54.25±1.3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国药准字J20120063,生产单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 g,口服,1粒/次,2次/d)、注射用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20043647,生产单位:正安医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肌注,10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方,方剂组成:生石膏60 g,银花藤20 g,知母、人参、桂枝、连翘、丹皮、生地、赤芍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3次/d,1剂/2d,此外配合针灸(命门、足三里、肝俞、脾俞等穴)。2组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开始后分别记录患者主诉,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指数及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

1.3.2 取空腹静脉血2mL,离心分离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RP、RF水平。

1.3.3 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关节肿大明显好转,且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RF转阴;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关节肿大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TX-*3/8]±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2 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RP、R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对照组出现呕吐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5.26%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14,P>0.05)。

3 讨论

RA为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32%~0.36%,可侵犯手足,表现为关节滑膜细胞浸润、滑膜翳,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引起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因此西医主要采用抗炎药及抗风湿药治疗,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可缓解患者体征及症状,降低急性疼痛,而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阻碍肿瘤细胞生成,但均存在较多不良反应[5]。中医将RA纳入“痹证”范畴,气虚血瘀为发病内因,发病后气血运行不畅,正邪交争,当热邪偏盛时,表现为局部灼热红肿,关节疼痛,而痹证日久进一步耗损气血,气滞血瘀,病情迁延日久,损伤正气而令痰瘀互结,因此治疗上应当从补血、散寒除湿、祛风通络立方[6]。

张建华等[7]采用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RA湿热痹阻证45例,結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治疗组治疗后CRP及RF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CRP与R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这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方中生石膏性凉,清热解毒;银花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中医药在抑制RA滑膜炎症、促进滑膜细胞凋亡、靶向调节滑膜细胞信号等方面有良好的价值[8],因而中医内科治疗RA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R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可改善患者CRP及RF水平,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平衡,刘健,谈冰,等.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6):658-661.

[2]端淑杰,刘健,王孝飞,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1):96-100.

[3]汪元,刘健,张皖东,等.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39-42.

[4]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2):1184-1186.

[5]张庆丽,杨卫彬,杨静,等.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药现代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16):2992-2995.

[6]王勇,马玉琛,王志丹,等.类风湿关节炎贫血中医病机与治法浅谈[J].世界中医药,2013,8(9):1121-1123.

[7]张建华,姜小帆.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45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915-917.

[8]马武开,周静,姚血明,等.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作用机制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8(2):5-7.

(收稿日期:2016-10-18)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