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打印,科学家制作出遇热收缩材料

2017-03-09 18:28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7年1期
关键词:机翼科学家大脑

通常情况下,绝大部分材料都是热胀冷缩的,不过科技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南加州工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正在研发一种可定制材料,受热时可以膨胀、收缩或者毫无变化。这些材料先是以液体形式被用于3D打印,然后再用紫外线进行固化。利用这一方法,不同材料受热的膨胀速率也有所不同,结果受热时物体整体非但没有膨胀,反而开始向里收缩,彻底颠覆了以往热胀冷缩的基本自然现象。如果这一设想能变成现实的话,该材料将在建筑业与制造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吃虫子补铁效果好

人体需要很多微量元素,比如铁元素。科学家研究发现,吃虫子补铁效果佳,而且虫子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科学经过实验发现,在草蜢、蟋蟀、粉虱和水牛寄生蠕虫中,蟋蟀的铁含量最高;而水牛寄生蠕虫最容易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或许有一天,这些蠕动的小虫子会成为替代牛肉等食物,被人类端上餐桌。

水下超级强力胶

很多胶水泡过水后黏合能力大打折扣。现在,美国的科学家从海鲜中得到启示,用贻贝生产的蛋白质制造出了一种可逆的合成黏合剂,它不仅可以在水下仍然保持牢固黏结,而且可以用电流实现黏合的控制。这种材料可以附着到各种表面,包括金属、塑料,甚至肉和骨头上。最神奇的是,它可以随意黏合和脱落。它可以将水下传感器和装置绑定到船舶和潜艇的船体,或帮助无人驾驶的船舶在岩石海岸线或在偏远地区停靠。

会发光的自行车道

波兰的一条自行车街道,在夜里闪烁着宝蓝色的光,非常有诗意。因为这个车道在沥青中加入了荧光粉,一到夜晚便能闪闪发光。车道专用的合成材料白天吸收太阳能,储存起来转化为电能,到了晚上就会自己发光,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不过这个车道只修了100米左右,目前主要用于检测它在恶劣天气以及交通压力下的表现。只要成本降低了,就能推广开来。

鬃狮蜥的“易容术”有助交流、调节体温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从它们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许许多多高科技产品。澳大利亚有一种鬃狮蜥,它的“易容术”高超无比,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快速地改变颜色。墨尔本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它的“易容术”是通过转移特定皮肤细胞内的色素来实现的。鬃狮蜥通过改变自己的颜色进行伪装、保持体温或和其他鬃狮蜥进行交流。鬃狮蜥改变自己颈部的颜色,是想和家族成员交流;改变背部的颜色是为了调节温度。

軟体机器人:污水清道夫

英国机器人专家研制出了一款新型软体机器人,它能够清洁水中的有机物质,净化水质。这种机器人下水后,会主动搜寻有机物质,通过“吃”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并且有效地消化一些活体微生物。“吃”进去之后,它不像人体一样通过胃来消化“食物”,而是通过一种装配细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来分解有机物质。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人获取的化学能量转换成了电能,供机器人使用。

从粪便到石油,只差这个过程

美国的科学家发明了一项技术,该技术能将粪便转化为石油。这个系统每年可以将污水转化为300亿桶石油。新技术模拟了原油在自然中数百万年的形成过程,但是其在高温下进行,所以大大缩短了原油形成时间。研究人员称,这些用新技术生产的生物质原油也可通过传统炼油方法提炼。未来使用该技术的系统可实现零污染、零能耗和零残留的污水处理。通过一系列处理,便便或其他农业废料等,都可分解为结构更简单的化合物。

向大脑发送移动影像:仿生眼让失明者重获光明

张海迪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许多人,如今这一梦想即将照进现实。英国的科学家试图通过向大脑直接发送移动影像来恢复失明者的视力。在世界首例此类手术中,外科医生在患者的大脑中植入了视觉刺激器芯片。当计算机把信号发送给患者的大脑时,这名失明7年的患者看到了彩色的闪光、线条和斑点。目前,医生正计划从一台微型摄像机向大脑发送视频,这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例仿生眼,从而有望为数百万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可折叠机翼新飞机

老鹰捕猎是一道非常壮观的风景:发现目标后,它会高速俯冲,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为了保持平衡,老鹰的翅膀在整个俯冲阶段收拢。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受到启发,将这个原理应用到飞机设计中来,通过折叠机翼来减少飞行阻力、提高飞机的升力和偏航控制力。该设计使用了机械接合的方法,通过一个连接机翼的铰链来控制机翼形状,最高可弯折75°,飞行员可通过调节铰链找到飞行阻力最小和升力最大的最优位置。

猜你喜欢
机翼科学家大脑
变时滞间隙非线性机翼颤振主动控制方法
假如我是科学家
与科学家面对面
机翼跨声速抖振研究进展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高超声速机翼颤振的主动控制
机翼下的艾提尕尔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