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7-03-09 01:12黄叶飞许爱芹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卫生学教学方法环境

黄叶飞,许爱芹*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

黄叶飞,许爱芹*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提高环境卫生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型预防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为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完善成绩考核评价方式,为今后培养预防医学领域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环境卫生学;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也是环境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融医学科学与环境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将为以后参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级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针对环境卫生学课程进行创新性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1 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总体思路,这是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改革要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充分体现“从理论深入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原则,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等策略构建本校新的环境卫生学课程体系。

2 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2.1 更新教学内容

本教研室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讲座、网络课程和科研创新等。理论课的教学思路是:先学习总论,然后再分别学习各章节的内容,每一章内容都以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导入,并在章节结束后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介绍目前国内外相关环境问题的重要进展、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增强学习兴趣。实验课的教学思路是: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设置综合性的实验课题,如大气卫生理论课后可以设计气象条件测定和空气污染物的采集、检测以及健康效应观察等实验;水体卫生理论课后可以设计水源污染的调查和水样采集,水的硬度、浑浊度检测,水体中细菌总数测定以及饮水消毒等实验;土壤卫生理论课后可以设计土壤中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的测定等实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1.1 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教材是2012年修订完成的《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七版)。近五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同时,促进了环境与健康学科迅速发展,这也带来了环境卫生学发展的巨大契机,例如大气卫生一章中对于大气颗粒物的介绍并不是很详细,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民众重视。“雾霾”已经成为公众口中的热词,并且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污染指标迅速被普通民众所熟悉,因此,我们需要详细阐述以大气颗粒物为代表的多种新的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污染来源和控制措施,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并及时地在授课中补充一部分成熟的最新进展,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从而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

2.1.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各种实验技能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形式[2]。因此,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并告知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通常教师还会给学生操作一遍作为示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对他们来说,创新探索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培养,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本教研室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改革。首先,我们把预防医学实验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比较强的课程,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和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程安排得相对集中,体现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其次,我们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知识讲述完毕后随即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给出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的测定涉及空气污染物SO2采样点的确定、采样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方法、浓度测定方法等,让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教师作为指导者,认为学生实验方案可行后批准学生正式实施;再次,对各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1.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环境卫生学是为揭示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设立的。环境中包含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本课程要以丰富的案例为主导,介绍一些实际发生的事件,将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然后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并进行理论知识总结,充分体现“从理论深入实践,再从实践回归理论”的教学原则。例如在饮用水卫生章节授课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水传染病和水体富营养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典型案例“水俣病”事件和“痛痛病”事件,分析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处理方法,然后开展以“饮水消毒”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并让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这种简单传授、灌输知识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已经不需要“张口吃食”的被动学习方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由“教书”向“教学”转化,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探索了各种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而开展的教学方法,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典型的适合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环境卫生学相关案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各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可以结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四日市哮喘”等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出现危害现象的原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机制,最后由教师对各个组的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2.2.2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已经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颇为广泛[3]。在PBL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给出的各种回答,考虑好应对引导的思路,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赞许或补充。例如讲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引入“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的典型案例,然后设置相关问题,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是什么?”让学生分组查资料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给予评价。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2.3 运用多媒体教学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将板书换成电子讲稿,它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手段,其利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片、投影仪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使其能更加直观获取信息[4]。

2.2.4 网络教学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教学方法日趋完善,这种方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课堂教学日益成为社会的公共资源。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网络课件进行学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还可以给任课教师直接留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如浏览视频次数,完成习题的数量,并给学生进行难点答疑,这种互动性的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2.5 参观教学 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工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参观与学习,以获取新知、巩固已知的一种教学方法。譬如,讲述饮水消毒的目的和方法后,安排学生去本地自来水厂实地参观,工作人员和教师给学生讲解饮用水的水源选择、净化、过滤、氯化消毒和特殊处理过程以及方法。参观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整理参观记录,写出书面报告。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知识信息的传递速度,学生通过接触实际和独立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6 科研训练 组织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为其开放实验室,让其参与科研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2.3.1 改革理论课考核方法 环境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仅仅由一套试题决定,而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等;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2 改革实验课考核方法 实验课的目的是为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一般情况下,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注重实验报告,常照抄实验教材或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因此,有必要对实验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从而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教研室要求每位学生都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结果、存在问题并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另外,组织参与科学研究的学生将实验结果撰写成科技论文并发表。

综上所述,医学与环境科学迅速发展,使环境卫生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为更好地顺应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笔者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切实进行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改革,总结经验,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1]刘晓蕙,闫国立,赵川,等.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5):35-37.

[2]李保红,贺旭,王雅梅,等.浅谈医学实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4):414-416.

[3]陈敏健,倪春辉,陈宇炼,等.基于PBL的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411-415.

[4]傅俭.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1(1):88-89.

G420

B

1671-1246(2017)20-0081-03

(*通讯作者:许爱芹)

猜你喜欢
卫生学教学方法环境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环境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