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2017-03-09 02:33罗代华
关键词: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

罗代华,饶 坚,杜 华

(湖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罗代华,饶 坚,杜 华

(湖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强烈需要体育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普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自身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外部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有益探讨,以期为促进普通高校体育人才转型发展提供对策。

转型;体育;应用型人才;SWOT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和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李克强总理专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转型。[1]2015年国家三部委(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十四项转型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2]2016全国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手抓“双一流”一手抓“转型”是将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3]由此国家从提出问题—专门开会—出台政策—实施建设流程上在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体育产业的不断完善,对高层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明显,很多普通高校肩负着体育人才的培养任务,体育专业作为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专业,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同质化发展严重,与重点大学、专业院校无差别的办学定位等原因,普通本科院校已连年面临就业率走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4~7]针对这一现状,体育专业同样面临着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然而,如何科学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体育专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引入SWOT分析法对现有体育专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研究,能为我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改革效果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1 普通高校转型背景下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8]是由美国海因茨·韦里克 (Heinzweihrich) 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 。 该方法通过对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态势分析, 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进行综合和概括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决策性结论。进而有效整合资源。而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也可以借鉴类企业的SWOT分析方法来制定其发展思路。通过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普通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以便在转型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就业市场及行业的现状及变化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普通高校通常都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条件与经验,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1.1 办学条件优势。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通常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有多年办学经验的沉淀,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师资力量,大多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既为培养必需的体育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体育专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1.2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坚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是一种“能以运用为本、服务社会发展为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和娴熟的实践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当前体育专业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下,各校在学时、学分、课程等进行了考虑,如大学四年总学时大概在2300~2800学时左右,需修满140~160学分,其中公共课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课各占三分之一左右,所学课程具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条件和能力,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1.1.3 规模优势,成长空间大

截至 2016 年底, 招收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有近 300 所、每年近5万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占全国具有招生体育专业的高校的比率较高,超过50%以上,成长空间大,已成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所以,普通高校在转型发展时期应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1.2.1 培养目标不达预期,同质化发展严重

由于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普通高校对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还停留在前期办学思想中,受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束缚、课程设置非市场化、办学条件还不完善、转型滞后于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普通高校高层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在现有条件下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严重,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上一致,差异化不大,对相关课程开设都做了限制,各普通高校对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于是培养的人才也就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1.2.2 在招生、就业质量上的劣势

由于扩招后,虽然报考体育专业的人数在增加,但录取比例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加上很多考生为了上一个较好的学校被迫在短期内进行训练而选择体育,以及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不太科学,而且对文化成绩要求不太高,导在招生生源质量较差,与重点院校、专业院校、体育特长生相比不管是在文化和体育成绩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基层单位(如中小学占很大部分),由于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较低,从而影响后期毕业生的去向,加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不够高、社会影响力欠缺等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稳定性较差、 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另外,随着学校体育教师人才趋于饱和,以及在与其他专业人才竞争不对口的单位就业相比处于劣势,也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1.2.3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与社会需求接轨能力不足

普通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调整课程设置,就需要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的老师,而原有的师资相对比较稳定,大规模引进新的老师又不太现实,而且新进老师的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现行模式基本一样,也达不到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原来老师进行再学习和培训需要较长周期,加上部分老师观念、能力、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对转型还有认识和操作上的困难。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与社会需求接轨能力不足。

1.2.4 校企合作互动性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首先是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的缺乏,学校深入到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到学校的障碍多,校企对接程度低,而且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其次是产学研合作学校不深入,缺乏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运行与管理机制。最后是经费的缺乏,导致校企合作互动性不足。根据现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占了大部分学时,实践教学参与度不高,参与实践教学的时间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3.1 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倒逼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调结构、转型阶段,应用型新型人才需求的倒逼作用为普通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与改革的机会,也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类型、层次等新的要求和其发展方向。而普通高校对培养的体育人才相比重点、专业高校在行业内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不仅是未来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依靠自身优势和自主创新, 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1.3.2 国家对普通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

国务院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这个文件精神,教育部组织并形成了相关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为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在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型。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2015年教育部组织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作为彼此交流的平台;同时教育部也借助各大媒体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6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今年要一手抓"双一流"一手抓转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部分高校和部分体育专业也在进行试点。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实施办法。另外政府从资金、招生、对外合作上等对转型发展的高校进行倾斜。

1.3.3 高端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匮乏

现在社会需要一批职业道德素质高,业务精通、技术水平高,既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又能参与教学、经营和管理,也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而体育人才还是以传统模式在培养,转型发展还存一定困难,导致普通高校在培养高端应用型体育人才比较匮乏。

1.4 威胁(Threats)分析

1.4.1 社会整体对体育行业观念误区

中国社会整体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这种观念形成主要是观念背后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差距。这是与经济收入不高、社会地位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不被普遍认可,固然有其历史的原因,这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4.2 重点、专业院校强有力的竞争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重点大学、专业院校之说,如“985、211、北京体育大学”等,他们无论是在师资、办学条件、生源、经费保障、社会声誉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会给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高校带来不可避免的竞争。另外普通高校之间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1.4.3 普通院校内部自我歧视

体育专业作为普通高校的组成部分,但在高校中处于边缘和弱势学科,由于科研实力相对较弱,很多学校未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而在学科建设、资金支持等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倾斜,也在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仍存在隐性歧视。主要表现在掌握较高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在现实中,这两种条件都达到却很难做到。

1.4.4 现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束缚

我国现在总的在校人数趋于稳定,这对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人才需求趋于饱和,学校对人才需求减弱,导致大量毕业生不得不寻求其他性质的岗位。虽然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转型,但还只在较表层。而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很大部分还是按培养体育老师的模式进行的,偏重于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对实践课程和技术技能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上与校企合作较少,这显然不符合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就使得大量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上我国高校办学定位趋同,按照传统模式发展,受重理论、科研,轻实践和应用,转型障碍大等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转型发展的进行。

2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需认真总结体育专业人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当今体育专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新任务和新挑战的基础上制定《体育专业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体育专业转型发展下新型人才观”的理念,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思路与要求。

2.1 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优势、规避威胁促发展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紧迫形势,要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要充分利用较长的办学历史、多年办学经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师资力量,良好的人文素养等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拉力作用,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从各方面规避威胁促进高校的转型升级,为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转变现有人才培养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优秀人才

为适应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优化、完善人培养目标,敢于突破同质化发展障碍,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当前普通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有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的魄力,敢于大胆尝试。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途径,既“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两个问题。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必须贴近社会需求,能为用人单位和社会服务。主要是培养既掌握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可以考虑采用“订单式”、 “双证式” “中外合作式” 等人才培养模式。另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的根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从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积极引进优秀“双师”型教师,只有建立一支自身结构合理、应用能力强、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可能。

2.3 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力度

建立学校-用人单位(政府、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和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机制。普通高校走学校-用人单位合作之路是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与用人单位合作联手,实现资源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建设校内外基地,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同时也要加大用人单位合作参与度,使用人单位有机会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开发、专业建设、组织实施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积极争取政府、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从而加大合作力度,扩大合作的规模与影响, 摸索着走出一条学校-用人单位对接、融合之路。

2.4 抓住机遇加快专业转型发展步伐

要认真分析国家政策和普通高校自身特点,要在顶层设计、发展思路、实现路径上多动脑筋,推动普通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充分利用行业拉力,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步伐。走在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前列。并要瞄准差距、发挥优势、定位准确、整合优质资源,围绕体育产业发展大局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专业建设,走出一条具有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402/1646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R]. 教发[2015]7号,教育部文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势在必行[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2082/zl_2015n/2015_zl58/201511/t20151115_219016.html.

[4]者胜祥. 我国高等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016.6:69~70.

[5]岳冀阳. 我国体育院校应用型本科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24(53):53~55.

[6]黄汉升.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C].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2015,11:66~68.

[7]李 海,陶李军. 高校校企合作共育体育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2):41~42.

[8]Byars L L,Rue L W, Zahra S A. Strategic management[M].Chicage:1996.

SWOT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sports talentsduring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LUO Dai-hua, RAO Jian, DU Hu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demand of applied sports talents is becoming stronger. Thus, cultivating the applied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social need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sport colleg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port talents cultivation were firstly analyzed and 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hey faced were explored through 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method. The ways of applied sports talents cultivation were further discussed. Al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in the paper would provid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sports talents in Chinese ordinary universities.

ordinary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applied sport talents; SWOT

2017—03—13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HSTY201603B)资助

罗代华(1974— ),男,湖北恩施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G8

A

2096-3149(2017)02- 0013-05

10.3969/j.issn.2096-3149.2017.02.004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