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专业“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7-03-09 02:42石富国陆远富李利生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吗啡药理学药学

石富国,陆远富,李利生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暨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药学类专业“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石富国,陆远富,李利生

(遵义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暨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以遵义医学院药学类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现状为例,根据其教学不足之处和遇到的困难,并结合实践提出药学类专业“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药理学;药物体内过程;药物效应;教学方法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更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纽带”学科。药理学研究通过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药学基础理论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用法等[1],因此药理学课程概念多、难点多、知识点繁杂,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我校药理学课程采用大班理论课、小班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在课堂内外积极采用科研促进教学、探究式学习及渗透式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2],为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笔者发现临床医学、检验以及影像等医学相关专业和药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相差较大,章节之间跨度大,缺乏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的专业授课只一味强调内容深浅和难度差异,结果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药理学的印象只是一堆药物名称,不理解药物体内过程与药物作用以及药物靶标之间的联系。对于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将“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药学类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药理学的理解和记忆。

1“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的优点

我校药理学课程的讲授方式为:先对疾病进行概述,接着介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再对每一类型药物中的代表性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分别进行阐述,虽然这样的授课方式章节之间层次清晰,但是在某具体药物以及同类药物之间的讲授中,缺乏联系和横向比较,逻辑性仍然欠缺,忽视了药物体内过程的讲授,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某些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等的根本原因,只能死记硬背药物的各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药理学学科本身就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两部分,主要讲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这两个过程在体内是同时进行并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药学类专业药理学的理论教学中不能对任何一方面有所偏颇。“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药理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药理学学科的整体认识。

2“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授课方式

本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药理学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此时学生已基本具备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等相关的医药学基础知识,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石京山和杨俭教授主编的《药理学》第一版。从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到第四十二章“免疫功能调节药”,主要按照疾病和临床应用划分药物类型,笔者认为,在这些章节中,可简单介绍该药物的体内过程,在讲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时,以药物的体内过程为出发点,将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以上知识充分融合。

例如,在讲授吗啡的药理作用时,吗啡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平滑肌、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都能产生药理作用且在临床上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主要原因就是吗啡皮下注射后约1/3与血浆蛋白结合,未结合药物在体内分布迅速且广泛,而吗啡禁用于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的原因是吗啡及其代谢产物少量会经乳汁排泄,也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因此,在讲授吗啡的时候如果将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动力学联系且对应在一起,能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吗啡的药理学知识,从而全面地认识吗啡。

在药理学课程中,通常是先详细讲授1~2个代表性药物,再简单介绍其他同类药物。在进行同类药物的讲授时,从药物体内过程出发,比较同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上的异同。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吲哚美辛同为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却有不同的临床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适用于感冒发热及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等,但是吲哚美辛仅用于其他药物疗效不显著的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等,而不作为解热镇痛药的常用药物,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吲哚美辛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体内分布广泛,造成的不良反应多且发生率较高,而对乙酰氨基酚在急性中毒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也只有20% ~50%。同时,对乙酰氨基酚也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长期或过量使用可产生肝肾毒性,其中的原因仍然与其体内过程即对乙酰氨基酚会被肝脏代谢为毒性代谢产物有关。因此,通过以药物体内过程为切入点再分析比较同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该类药物的知识点。

3应用“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笔者提出“以药物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将药物本身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

不良反应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根据课后调查问卷和与学生课后沟通,大多数学生反映自从教学中强调了药物体内过程后,对药理学学习有了新的思路,明白了药物体内过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存在学生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基础知识缺乏等现象,因此建议药理学课程中总论部分的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以后的教学安排上,应增加学时,充分体现其重要性。

[1]朱依谆,殷明.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金凤,徐尚福,聂晶,等.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45-347.

G424.1

B

1671-1246(2017)06-0059-02

猜你喜欢
吗啡药理学药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勘误: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艺术药理学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