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起点展开科学课堂教学

2017-03-09 09:00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大芦北口中心小学刘效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期昆虫经验

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大芦北口中心小学 刘效云

一、小学生已有科学经验的含义与特点

从科学教学教育角度,我们把学生的已有的科学经验归纳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已有经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观察、生活实践经验与亲身体验已经形成的对该科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有的科学经验中有些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但是也有学生胡已有经验与科学概念相违背的,这类学生胡已有经验会干扰学生后继形成正确的概念,阻碍了学生对新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对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

二、挖掘并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转化学生的已有经验

挖掘学生已有经验,设问法、谈话法较为常用。设问法、谈话法的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暴露出来,而不在于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所以让学生多说、多议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不要干扰学生的正常表述。

一是设问法、谈话法胡气氛较为随意,即与学生作随机的、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弹性回应,访谈的内容可以是实例性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

例:四年级第一学期《光的传播》教学前进行的一次访问

问题1:你认为光在哪里?

学生:哪里都有光;

学生:光在灯泡里;

学生:有太阳的时候有光,阴天没有光。

问题2: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学生:需要时间,书上说过太阳光到地球上需要几分钟时间。

学生:灯开了,光就看见了,所以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前有什么样的认识,以便确定教学方案。

二是课堂教学中则可以创设一定的问卷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新问题进行猜想,同时教师要运用研讨的教学技巧,使教学内容符合逻辑的层层递进和自然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真正给足学生思考和表述的时间,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倾听等。

例:《食物的旅行》(五年级第一学期)

师:你知道我们吃的那么多的食物都哪儿去了?

生:食物吃下去后,大部分有营养的被吸收了。没用的东西就变成大便排泄出来了。

生:食物在身体内被消化,吃进去后到了胃里,然后在胃里消化吸收,然后过食管、胃、肠,最后从肛门排出来。

师:知道胃的位置吗?用手摸一下

生:在这里(手摸下腹)

生:我觉得在这里(手摸胸口),因为吃的多的时候这里闷闷的。

生:不对,在这里(手摸上腹部),因为我上次胃痛就是这里痛。

师:食物的营养是在哪个器官被吸收的?

生:在胃里被消化吸收的

生:对的

生:不对,我书上看到过是在小肠里被吸收的。

生:不对,是胃,我胃不好,医生说我营养的消化吸收不好,肯定是胃。

这样,教师适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展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辩论。

在猜测环节,教师尽量引导学生把本班有不同见解的预测都说出来,引导每个人都说出根据,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关注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方法和依据,对于不同的预测,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根据,真正了解孩子的认知内涵,要有发散度,通过互动,否定明显错误的,保留可能正确的,对于争执不下的预测,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予以保留,通过实验验证。

如《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学生的预测有三种。一、与地球公转有关;二、与地球自转有关;三、与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在让学生说预测的根据的同时,通过学生互动,否定了四季成因与地球自转有关,保留了与地球公转有关。对于是否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关争执不下,学生普遍认为离太阳近较热,离太阳远较冷,而一些学生通过读课外书,知道四季成因与公转有关,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远近无关,于是我保留了这一观点,留到实验后解决。

三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一起研讨。因为同龄的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是相差无几的,他们通过不同观点的思维碰撞,产生自身内部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引起学生自身内部知识的重新建构。

例如,三年级第一学期《昆虫》在《昆虫》一课教学中,教师准备一些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拼搭出一个昆虫。

师:展示一些昆虫。

师:好,下面请大家运用零件拼搭出一个昆虫。

于是,学生非常专注拼搭,5分钟后开始交流汇报,学生把自己拼出的昆虫放在黑板上展示。展示出的昆虫五花八门,缺少结构的,多出结构的,结构的位置安装不正确的。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昆虫身体结构及其比例并不完全了解。

学生看到各自的作品后都笑了,然后争论开始了。

生:昆虫怎么会只有4条腿啊?

生:昆虫的角怎么长在背上了?

生:八条腿的是蜘蛛,昆虫是6条腿的?

这样,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然后给每个小组一组结构完成的典型的昆虫图片和标本,请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昆虫的结构,最后再拼一次昆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示。这次的昆虫展示就比较靠谱了。基本确定了昆虫有两对翅、三对足、一对触角。

四是运用实验操作法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生已有经验暴露后,教师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证据、讨论互动引发学生的探究。

例:三年级第二学期《物质的溶解》

师问:100ml水能溶解多少盐?(50克盐)

学生:有多少盐就能溶解多少盐。

学生:不对,只能溶解跟水的体积差不多的盐。

只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水只能溶解掉一定的盐,但是能溶解50克盐,而大部分学生则认为水能把所有的盐都能溶解掉。于是让学生把盐倒进水中,发现水底还有一些盐没有被溶解。看到这个现象,学生感到很惊讶,他们使劲地搅拌,可杯底的盐还是不溶解。通过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哪一步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学生已有经验是学生学习“生长点”,是新的科学概念形成的基础。学生已有经验的转化过程实质是学生头脑中引发的一场革命,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生已有经验并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真正建构起科学概念。

猜你喜欢
学期昆虫经验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借昆虫上课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