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汉语专业研究生阅读能力质性研究①

2017-03-09 11:28孔令琦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汉语学术

朱 勇,孔令琦

(1.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深圳518172)

来华汉语专业研究生阅读能力质性研究①

朱 勇1,孔令琦2

(1.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深圳518172)

汉语专业研究生;阅读能力;学术阅读;质性研究

近年来汉语学习者逐步增多,汉语水平层次不断攀升,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与日俱增。他们不仅需要大量普通阅读,也需要足够的学术阅读才能完成学业和毕业论文。本文采用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将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爱丽斯、金一南作为研究对象,从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两个方面,探究他们在阅读材料选择、自主阅读和阅读策略应用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他们分别把培养文化兴趣、获取学术信息作为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的主要目的;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在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学术阅读更强调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对汉语学习者以及导师们的启发意义。

1.引言

阅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阅读都是语言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第二语言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工不同的阅读材料,如何正确运用阅读策略,是汉语学习者面临的共同课题。尉亮、江敏(2014)通过对新疆大学中亚五国及俄罗斯698名留学生新HSK各级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发现,影响三级、五级、六级考生过级的首要因素是阅读。即使是汉字文化圈的同学,他们的阅读也存在不少困难。岑玉珍、白荃(1999)发现妨碍日本学生流利阅读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词汇、句子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等。此外范祖奎(2009)发现,不熟悉的汉字书写系统、词语切分能力等语言特征是诱发初级欧美留学生阅读焦虑的焦虑源;汉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蕴含文化含义的词语,文章的主题、长度等是诱发日、韩留学生阅读焦虑的焦虑源。这些都表明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普通阅读和学术阅读两类。目前汉语教学界对普通阅读有一定的关注,但对学术阅读关注较少。这一点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过去的汉语学习者以中低水平为主,基本不涉及学术阅读。而近年来汉语学习者逐步增多,汉语水平层次不断攀升,来华攻读汉语专业的硕士、博士(下文我们也会称之为“优秀汉语学习者”)与日俱增。他们不仅需要大量普通阅读提升汉语水平,也需要足够的学术阅读来完成学业。学术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概括等思维能力、获得相关知识和理论的重要方式,是学术写作的基础。但是不少同学的学术阅读能力还不强,目前学界对汉语学习者的学术阅读关注也不够。有的学生甚至对学术阅读有畏惧心理,认为论文难懂且枯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关注留学生普通阅读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学术阅读问题,并从总体上对他们的汉语阅读情况进行考察。

2.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研究概述

2.1普通阅读

2.1.1优秀学习者阅读特点研究

优秀学习者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二语教学领域,对外汉语领域尚不多见。有学者曾研究优秀学习者的阅读目标、阅读过程和阅读策略,目的是为其他学习者提供借鉴。Sch⁃ramm通过对母语为德语的优秀英语二语学习者的研究和出声思考法实验得出以下结论(Schramm,2008:231-241):1)优秀学习者在阅读时始终以目标为指导,根据目标寻找、利用信息;2)优秀学习者注重与作者的互动,这种互动并不局限于传递知识和学习知识,而且能主动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路;3)与“非成功阅读者”不同,优秀学习者能够对内容有所取舍,能合理分配注意资源,对重要信息采取“理解保障措施”,而对那些与目标无关的信息,即使不懂也不太在意。

2.1.2阅读策略研究

阅读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Wallace,1992:146)。关于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学习策略的研究很少,主要有:Everson(1987)关于汉语作为母语和外语阅读时策略对断字影响的研究;Everson &Ke(1997)关于母语为英语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阅读学习策略的研究;Lee(1999)对汉语作为外语的美国学习者在讲述和争议文本时阅读策略使用的研究。(转引自钱玉莲2006)

此外,刘颂浩(2002)采用出声思考法考察了20名高水平汉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发现他们对于阅读中的理解错误主动修补的并不多,自行检测少且质量不高。因此,刘文提出,“有关元认知策略(特别是监控策略)的培训,依然十分必要”。钱玉莲(2006)则对韩国留学生的中文阅读策略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韩国学生最常用的阅读学习策略是推测和语境策略,其次是标记、略读和预览策略,最不常用的是母语策略和互动策略;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还预测:对于韩国学生来讲,中文阅读中比较有效的策略是语境策略和推测策略。

2.2学术阅读

Tilaka(1987)较早地介绍了“学术阅读”(Academic Reading或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RAP)和学术阅读教学。她指出,学术阅读课是一门高级阅读课程,面向已完成初级阶段精读课程的学生开放,或者作为预备课程向即将学习ESP课程的学生开放。学术阅读课的目的是帮助高等程度的学生熟悉学术阅读的诸多特定方面,如定义、概述、假设和有或无论据的论断。此外,它使学生熟悉学术话语的某些方面。国内外学者多以在校生或参加出国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学术英语阅读活动及其策略培训进行探讨(Nergis,2013;何晓炜,2004;梁宁,2005、2006;李洁,2008;Abbott,2013等)。还有学者(胡萍萍、陈坚林,2014)从阅读观念、策略与困难等角度对高校英语教师学术阅读进行了质性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进行学术阅读,主要持有教师使命观、教师发展观、内在学习观和现实任务观等4种观念;2)英语教师在学术阅读过程中使用了6种元认知策略、13种认知策略和5种社交/情感策略;3)英语教师的学术阅读困难集中在阅读时间、阅读效率、阅读策略、把握文章大意、检索信息、管理文献、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其解决措施可从教师自身和学校两个层面入手。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术阅读及阅读策略研究尚不多见。

总的来看,通过质性方法对优秀汉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尤其是学术阅读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亟待加强。本文以韩国金一南同学(博士生)和波兰爱丽斯同学(硕士生)作为来华汉语专业研究生的代表,通过质性研究,探讨两位同学的汉语阅读能力(包括选取阅读材料的能力、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等)情况,希望探究他们汉语普通阅读与学术阅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体而言,我们想知道:

1)他们普通阅读的涉猎范围、阅读量现状如何?学术阅读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2)他们经常使用哪些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如何?对其他汉语学习者有何启示?

3)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普通阅读与学术阅读能力?

3.研究过程

3.1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中的“最大差异抽样”。两位研究生在性别、年龄、性格、文化背景方面差异较大,二人的情况简述如下:

1)金一南。男,31岁,来自韩国,学习汉语11年,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词汇学方向博士生。他本科、硕士均在韩国就读,硕士专业为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他计划完成学业后在韩国从事中学汉语教学工作。他的阅读范围很广泛。除了语义学书籍外,他还做了许多普通阅读,内容包括古代小说、当代散文、新闻报道、微博文章等。

2)爱丽斯。女,25岁,来自波兰,学习汉语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爱丽斯在同级的12名国际汉语教育外国硕士生中名列前茅。她本科毕业于波兰某高校的波兰语专业,在本科阶段掌握了大量语言学知识,曾在当地孔子学院学习过两年汉语。她曾在芬兰交换留学一年,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训练。爱丽斯来到中国后,汉语水平大幅提高(访谈时基本达到新HSK 6级水平)。爱丽斯是一位语言爱好者,她阅读的内容以学术性材料为主,包括大量的语言学、二语教学方面的论著。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共进行了四次,第一次与两位研究对象同时访谈,后面三次访谈则分开进行。此外,我们对金一南同学还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

4.结果与讨论

4.1阅读材料选择能力

4.1.1普通阅读

优秀的学习者必须要有遴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优秀学习者首先会对自身的水平做出评估。金一南的阅读水平很高,他能看懂接触到的大部分中国报纸、期刊与书籍。“书上和网络上的内容,除了特别口语化的词汇,我基本都能读懂。因为我曾经研究过古代文学,所以我读文言文应该比大部分留学生好。”爱丽斯则告诉我们,“我正在准备新HSK 6级考试,我感觉阅读应该有差不多的水平……我读教材没什么问题,能自己查百度,读CNKI论文。”

两位同学都喜欢网络检索和网络阅读,把社交媒体上的文章、网络新闻作为自己的重要课外泛读材料。金一南开通了个人微博,关注最新话题,阅读转载文章,参与互动讨论。但我们发现,他们的中文阅读范围依然不够广泛,主要集中在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对于文学、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内容涉猎较少,尤其是爱丽斯。爱丽斯表示,除了童话故事外,她没有读过任何中文名著。金一南的硕士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当时阅读的名著也仅限于古代文学,因为这是研究生的必读书目。两位学习者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正在尝试涉猎更多不同类型的材料。

4.1.2学术阅读

两位同学学术阅读资料的选择多跟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拟写论文有关。爱丽斯通过读摘要的方法选择学术材料。她还使用“试读法”来选择论文。她通过看目录,挑着读开头的几页,然后读中间的一个部分,来判断难度。通过试读,爱丽斯可以从生词量和语法结构两方面对文章难度做出大致判断,然后进行筛选。金一南的汉语水平更高,所以他在选择材料时很少考虑难度问题。他主要考虑学术材料与自己研究的关联性。从访谈来看,金一南的学术阅读特点有:1)学术阅读材料与他的毕业论文紧密相关;2)弄清楚学术术语内涵的方法是阅读相关文章,最好是相关的综述性文章;3)注意选读被引次数多的、有影响力的论文。

4.2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4.2.1阅读中的词汇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学习词汇是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一点普通阅读与学术阅读都不例外。阅读中哪些词汇需要学习,哪些词汇可以跳过,则需要读者自己把握。爱丽斯的经验是,“我会对它们分类,只会在论文里看到、只能见到一次的词,我会放在不需要的那一类,直接跳过去。在论文里出现好几次,或者在不同的文章里都能看见的词,我会放在需要的那一类。”显然,爱丽斯以复现率作为主要标准来决定学习与否。

在学术阅读中,学术词汇是影响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徐子亮(2013:19)通过对美国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学生普遍认为:汉语词语积累越多,阅读越顺利。因为他们可以运用实词策略,即把实词的词义进行加合,就可以初步知道句子和语料的意义。据此,她提出内容艰深的汉语书面材料读起来困难,是因为有关的专业生词太多的缘故。爱丽斯也指出刚开始接触学术文献时,最难的就是词汇,所以她比较注意积累学术词汇:“我的本子上也会记术语。我觉得看几篇相同题目的论文,把它们记下来,这个题目的术语你就掌握了,下次再看到这方面的就不再难了。”她还把词汇由阅读迁移到写作当中,实现从“认词”到“用词”的飞跃。

此外,查词典是两位学习者共同的习惯。他们对于词汇学习的态度更加严谨,希望获得词汇的准确含义,不但追求文本的“输入(input)”,而且重视词汇的“吸入(intake)”和使用,能够主动识记和运用新词。

4.2.2普通阅读中的文化学习能力

普通阅读范围很广。相对于学术阅读,普通阅读的愉悦型动机较强。通过阅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是汉语学习者的目标之一。对于高级汉语学习者而言,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已基本扫除,他们对文化学习有更高的追求。“我在韩国读硕士的时候,读过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专业书,像历代文选、唐诗宋词,还有一些文学史。在阅读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它背后的思想。韩国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所以我通过阅读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会作比较,也发现了两个国家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个很有意思……我现在学的是语义学,阅读材料基本上都变了。但是研究语义学材料的时候也一定会思考语义背后的文化。”(金一南)

由此可见,优秀汉语学习者能够通过阅读主动思考中国人的价值观,并以跨文化的视角寻找文化的共性。这也启示我们,应该避免灌输文化知识,而应该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易懂的文化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

4.2.3学术阅读中的学术信息获取能力

前面2.1.1中我们提到,Schramm认为优秀阅读者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访谈中我们发现,两位学习者的学术阅读目的性较强,工具型动机比较明显。爱丽斯说:“我知道看论文时干嘛,我需要的信息我就找。而且我对这篇论文有兴趣,因为我有一些希望,或者期待,希望在这篇论文有这种的部分,这种的知识,所以我就看论文里有意思的部分,我可能会用的部分。”但一般而言,如果工具型动机过强,会导致兴趣减弱、理解不深。因此,她也反对机械阅读论文,主张融入愉悦型动机,增强学术阅读的兴趣。“但是有的时候这样,(我)会读一些用不上的好书和好论文。我喜欢语言学,我觉得多看点书和论文,即使这次没有用,也可以保持着兴趣。”一般认为学术阅读要比普通阅读困难,但是爱丽斯的经验很有意思,她觉得看小说反而比读论文难。“我看的大部分是论文,我没时间看小说,我习惯了看论文。你看多了就知道怎么看。你知道这个结构,你知道他们的研究方法,你知道他们会说什么,所以已经有一些对内容的要求,也知道应该找什么。比如说调查拒绝的论文,我会看他们什么方法,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知道找什么。也不用仔细看每个句子,因为你知道找什么。看小说你不知道找什么,都要看。但是看论文就很快。而且看论文是为了达到目的。”(爱丽斯)

也就是说,论文的“结构图式”比小说的“结构图式”稳定,可预测性强。论文多数“按规则出牌”,而小说不然。从这一点来看,论文的写作模式和固定模块有必要早一点教给学生,帮助他们自上而下更好地理解论文。

4.3阅读策略能力

学习策略和阅读学习策略有很多分类标准。本文采取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分类方法。下面我们结合中文阅读的特点,以访谈的方式研究两位留学生的阅读学习策略。

4.3.1认知策略

我们以学术阅读为例来考察优秀学习者的认知策略。文章结构是阅读中认知的重要内容。Schramm发现优秀学习者能主动探索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路(Griffiths,2008:231-241)。我们的两位研究对象对论文的逻辑论证都很感兴趣,能够使用策略帮助自己掌握文章的框架和作者的推理。爱丽斯在论文阅读时会先看各个小标题,了解全文框架后再阅读。为更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她使用标注、笔记作为辅助策略。“我用一个笔先涂这些。最重要的结构一般是橙色的,绿色的是名字,其他的是具体有用的信息。我感觉这样可以看出结构,我就可以很快地挑出我要的重点……我会做一下小小的headline,这是关于什么。一年前的时候我还对汉语论文很不适应,因为跟英文的(结构)不一样,逻辑也不一样。所以刚开始,我会在旁边放一个本子,记下来论文的结构,也就是小标题,每部分讲什么,前一段和下一段有什么联系。”(爱丽斯)

而金一南跟爱丽斯则不太一样,他一般不在文章或书上做任何标注,但他有一个专门的做笔记的word文件,他把前期阅读中的“想法、感悟和值得引用的句子”都集中在一起,便于查找,提高效率。“我一般在文章或书上不做任何标注,因此我的书都是很干净的。我有一个专门做笔记的word文件,里面写着我的各种想法、读文献时的感悟和值得引用的句子。看这个文件就可以省重新翻我之前读过的文章,因为我在读那些文章时想的、当时认为值得学习的、觉得以后写毕业论文时能用到的东西都在里面。”(金一南)

4.3.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有元认知意识的学习者可以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知道“做什么”。元认知策略还可以激发思考,提高学习成效,尤其是当学习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效果更加突出。元认知策略一般分为五部分:准备和计划学习;选择和应用策略;监控策略的实施;协调各种策略;评价策略和学习过程。结合阅读学习特点,依据上述五个方面,我们从阅读的三个环节考察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

阅读前。计划和准备能使学习者进一步明确阅读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两位学习者均能根据目标制定计划,为阅读学习做好时间上的保障。金一南每天都有阅读计划,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几页书。爱丽斯虽然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但是有一个每日事务的总体计划,然后确定自己的阅读任务。

阅读中,Schramm认为优秀学习者与不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差异之一就在于能否合理分配注意资源(Griffiths,2008:231-241)。为实现阅读目标,学习者需要清楚地了解、把握、思考学习过程,根据需要做出选择。在学术阅读过程中,如何分配注意资源就是一种重要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术阅读的成效。爱丽斯给出了她的经验:“我觉得论文最重要的就是概念,还有逻辑。如果我读一篇论文,我会先看看这部分有哪些概念,这个概念是不是我需要的,如果不是,那我就不看了。如果是,那我就看逻辑是怎么样的,这样就要细看了,因为一般来说会比较麻烦……我还喜欢看表格,文章说了好多,其实很多表格一看就看明白了。”(爱丽斯)

获取信息后,元认知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文提到,策略的使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学习者常把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结合,用元认知来调节、监控认知,进行“理解监控”。具体来说,思考、理解、怀疑、反思都是理解监控的主要方式。金一南有较强的理解监控意识,并认为自己仍需要进一步的理解监控训练。在他看来,语言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出错少,即使到了高级阶段,理解监控也不能放松。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刘颂浩(2002)的观点,我们应加强理解监控能力的训练。两位学习者都认为,在所有的二语阅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最为重要。金一南认为理解监控对阅读过程十分重要,爱丽斯认为必须把握好注意资源的分配,学会注意论文的核心信息,否则“什么也记不住、什么也学不到”。

4.3.3补偿策略

阅读中的补偿策略包括对不理解的文章内容的补偿和对生词的补偿等。Parry(1991)认为,从词汇量扩展的角度看,根据上下文猜词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策略。优秀语言学习者少猜多读,学习者只有通过多读和复现,才会更好地掌握词汇(转引自Jixian Pang,2008)。然而,钱玉莲(2006)对韩国留学生的调查表明,推测和语境策略是韩国留学生常用的策略,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帮助。

金一南、爱丽斯认为“猜”和“查”应兼而有之,但应以查为主,不论是普通阅读还是学术阅读,语境推测都要慎重。他们认为,学习者进入高级阶段后,随着阅读材料难度的加大,一词多义、文化词汇、熟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词不易推测。“猜”要有度,金一南结合语义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如果这个词语的基本义可以看懂,只是在上下文的意思和基本义不一样的时候,我会用上下文猜意思。但是如果这个词连基本义都不明白的话就不要随便猜,要直接查字典。英语把词根、词缀连起来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但是汉语中两个字的词语,即使两个字的意思都知道,它们连到一起的意思和它的含义也差很多。汉语词义变化很复杂,所以猜词不能随便使用。猜词后一定要查词典,否则你不会知道真正含义,也不会用到这个词。”(金一南)

4.3.4情感策略

有关情感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情感策略的作用不容忽视。激励是情感策略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习者充满信心地追求更高的阅读目标。两位学习者的激励方式各有千秋。金一南善于自我激励:“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每次我连续一周都完成计划的时候,我会出去吃点贵一点的菜”。而爱丽斯则注重他人的关注与鼓励,“我和我男朋友(中国人)说过,如果我这几天读得很好,他要夸我。所以如果我读了很多论文,他都会夸我,所以我很高兴,也更有兴趣了。”

兴趣是情感策略的重要内容。只有保持外语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自我效能。作为一个语言爱好者,爱丽斯非常喜欢语言学学术阅读。她保持兴趣的方法是:1)要注重建立学术阅读的自信。刚接触学术文献时,最好从熟悉的主题入手,以减轻理解的负担。在本科期间,她阅读了很多关于波兰语和英语的拒绝言语行为的书籍。来到中国之后,她又看了很多关于中文拒绝言语行为的书,发现书中有很多相同的概念,所以她积累了这些词汇后,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很容易地就读完了第一本中文学术书籍,从此就感觉读学术书籍并非难事。2)要注重阅读的目标。只有带着目标阅读,才会有自我实现的感觉。3)要注重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爱丽斯本科时的语言学老师就带领她们一步步阅读论文,再对照着讲论文写作。这样,她就把阅读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全面提高了能力。

4.4学术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对她们的学术阅读能力培养还比较欠缺。如何读论文,读论文的策略以及怎么写文献综述等等,在对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中还不充分。我们应该在课堂中适时适量引入学术阅读策略的教学,为学生搜集信息、撰写论文打好基础。研究生阅读尤其是学术阅读方面亟需训练,导师们无论是专业授课,还是论文指导,或者专门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学术论文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帮助来华研究生较好地完成学术适应。

论文写作训练对学术阅读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我们对爱丽斯的访谈中多有发现。“周老师没有仔细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这个(阅读论文)。这是我的芬兰老师最大的优点,因为他真的教我怎么写怎么读。其实,我在芬兰就呆了一年,我自己选自己想学的课。所以我选的就是基本语言学概念什么的。(老师)教我们语言学的每个部分,教我们写论文,每次告诉我们写这个部分,参考文献时这样写。他都一步一步,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写论文。”(爱丽斯)

学术阅读指导中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访谈中,爱丽斯告诉我们:

“有些时候我看他们的研究方法,如果他们研究的人数量不够,或者有什么不足,我也会自己写一下。自己发现一些研究不够的地方。这个我比较喜欢做。我有很多感情,我很生气,你怎么这样写呢?!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所有的文章只要发表了就挺好的,但是我自己写论文发现,有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我写什么,看起来有道理但是实际上没道理。所以我发现很多人也是这样做。因为有些部分你没办法完美地调查,或者看看这个是不是确实是这样的。所以我后来比较小心,不太容易相信他们的结果,就是会怀疑这个是不是这样。”(爱丽斯)

也就是说,由于调查对象、研究方式等的不同,同一项调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不应完全接受论文的观点,要保持怀疑的态度。研究不到位的地方可以随手写下来,这样既可以激发研究兴趣,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爱丽斯的这些对于学术阅读过程的思考,对导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5.结语

本文通过访谈法对两位来华汉语专业研究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学术阅读等方面多有发现:1)他们虽然背景差异较大,但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运用比较相似,他们都将元认知策略作为首要的阅读策略,都对猜词补偿策略持谨慎态度;2)他们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阅读中主动学习词汇和文化,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学术信息。

由于是个案研究,“研究的结果属于地方性知识,只局限在样本本身,不企求推论到抽样总体。但是,如果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得到了思想上的共鸣,那就是一种认同性的推论(或称思想上的启发或启示)。”(蓝永蔚,1999,转引自陈向明,2000:101)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带来这样一些启示:1)学习者要对阅读的内容有准确的定位,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2)学习者应主动培养元认知意识,要有恰当的自我评估,要对阅读过程做出理解监控;自我评估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理解监控则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3)在学术阅读中,要注意术语的积累和对论文结构的把握,注重学术阅读向学术写作的迁移;4)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术阅读的兴趣,通过熟悉的内容和明确的目标降低学生对学术阅读的畏难心理,鼓励怀疑和批判精神;5)培养单位有必要尽早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这对留学生提升自己的学术阅读能力非常有意义。

岑玉珍,白 荃 1999 日本留学生中高级阶段的阅读理解难点以及教学上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专刊):29-35.//Cen Yuzhen&Bai Quan 1999 Difficulti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Japanese stu⁃dents at medium-high level and the inspi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Monograph):29-35.

陈向明 2000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1.//Chen Xiangming 2000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M].Beijing:Educ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101.

范祖奎 2009 汉语阅读焦虑源的国别差异分析[J].汉语学习(3):99-105.//Fan Zukui 2009 The anxi⁃ety sources of Chinese reading in various countrie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3):99-105.

何晓炜 2004 学术阅读课及其网络辅助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3):79-82.//He Xiaowei 2004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academic reading course and network assistance teaching[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3):79-82.

胡萍萍,陈坚林 2014 高校英语教师学术阅读的质性调查研究:阅读观念、策略与困难[J].外语界(1):71-78.//Hu Pingping&Chen Jianlin 2014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academic reading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colleges:Beliefs towards academic reading,reading strategies and reading difficulties[J].Foreign Language World(1):71-78.

李 洁 2008 英语学术阅读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阅读的调查[J].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11):165-167.//Li Jie 2008 Academic reading development of non-English postgraduates-Obstacles and pedagogical sug⁃gestions[J].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11):165-167.

李 敏 2012 非英语专业新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5-97.//Li Min 2012 Study on 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for non-English freshmen[J].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1):95-97.

梁 宁 2005 论学术阅读的互动阅读策略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93-96.//Liang Ning 2005 Teaching on interactive strategies of academic reading[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93-96.

—— 2006 EAP学习技能理论与学术阅读策略训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18-21.//Liang Ning 2006 On study skills and training of academic reading strategies[J].Journal of Guangzhou Radio& TV University(2):18-21.

刘颂浩 2002 汉语学习者阅读中的理解监控行为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3):1-10.//Liu Song⁃hao 2002 Study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J].Journal of College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3):1-10.

钱玉莲 2006 韩国学生中文阅读学习策略调查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4):80-88.//Qian Yulian 2006 Study on read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of South Korean student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4):80-88.

尉 亮,江 敏 2014 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留学生新HSK成绩分析研究及教学启示——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生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4):148-151.//Yu Liang&Jiang Min 2014 An analysis of the new HSK test results of central Asian and Russian learners of Chinese in Xinjiang University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4):148-151.

徐子亮 2013 欧美学生汉语阅读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Xu Ziliang 2013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for Students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

Abbott,R. 2013 Crossing thresholds in academic read⁃ing[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50):191-201.

Nergis,A. 2013 Explor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AP learner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12):1-9.

Jixian Pang 2008 Research on good and poor reader char⁃acteristics[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20(1):4.

Schramm,K. 2008 Reading and good language learners [A].In Griffiths,C(eds.)Lessons from Good Lan⁃guage Learners[C].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31-241.

Tilaka,A.(张云皋译) 1987 学术阅读教学途径[J].国外外语教学(2):21.//Tilaka,A.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Zhang Yungao 1987 An approach to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2):21.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Reading Abilities of the Oversea Postgraduates in China

Zhu Yong1,Kong Lingqi2
(1.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2.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 518172,China)

good Chinese learners;reading strategies;academic reading;qualitative research

These days,oversea learners have better comman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on the whole;meanwhil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come to China for master and doctoral study.Besides common reading,academic reading is also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ir study and thesis writing.In this article,by mea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interviewing,we choose Jin Yinan and Alice as representatives of those oversea postgraduates studying in China,to explore their skills of material se⁃lection,self-learning and reading strategies,while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ademic reading and non-academic reading.We find that culture learning is their main goal for common reading while gathering informa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academic.Matacognitive and compensative strategies are largely the same in both two kinds of readings,but academic reading puts more reliance on cognitive strategies.In the end,we also offer some advice for Chinese learners and CFL(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eachers.

H195.3

A

1674-8174(2017)01-0026-08

【责任编辑 师玉梅】

2015-11-21

朱勇(1973-),男,江苏泰州人,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汉语教育。电子邮箱:zhuyong@bfsu.edu.cn。孔令琦(1994-),女,河南郑州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汉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klq613work@126.com。

①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匿名审稿专家和《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宝贵的修改意见,本文还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特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元认知汉语学术
学汉语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