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2017-03-09 14:24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第三中学李鹏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第三中学 李鹏超

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特别重视和强调了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认识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里引用大量原始文献资料,加入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中考、高考文综卷的题里,教材、教辅的练习题里,也都有大量的材料分析题,因此史料教学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和测评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史料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史料及其分类

1.史料

所谓史料,即“历史资料”,可以将其概括为人类遗留下来的生活、活动的痕迹。认识“史料”,应把握的三个要点:第—,史料的本质是历史的遗存,是过去的人留下来的东西,不成系统;第二,史料反映的是人类的活动,包括思想活动与社会行为;第三,史料的主要功能是重构与复原历史的证据。

2.史料的分类

按照载体来划分,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声像史料。文献史料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原始史料,包括文件、档案、日记、笔记、回忆录等;二是撰述史料,主要出自各种历史名著,包括古籍和后人的历史著作;三是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史料。实物史料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日用器具、古建筑等各种古物。口碑史料一般是当事人或当事人对所经历或所听闻事件的回忆。

按照史料留传方式来划分,史料可以分为直接史料(一手材料)和间接史料(二手材料)。

按照史料作者的意图来划分,可分为有意证据和无意证据。

(二)史料教学基本内涵

“所谓的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让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历史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一点来说,史料教学就是历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情趣,确定有关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些历史的原始资料,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质疑、辨析、论证,在此过程中形成历史认识、解决历史问题,最后,对活动做出相应的总结和评价的一种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二、史料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历史课中的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参与性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喜爱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状况。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教学,包括史料的解读、辨析和运用,让学生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借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史料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史料,分析鉴别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来重构历史,解释与分析历史,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所以说,史料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习得历史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有效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用说理的方式阐明事理,这样的方式带有说教的因素,有时教育效果可能会不理想。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获取相关史料,鉴别、分析史料,进而分析、解答历史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具有切身感受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同时,明白了事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道德修养。

三、史料教学的操作程序及实施策略

(一)确定主题,搜集史料,精心设计问题

1.确定主题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是重要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情趣灵活确定史料教学主题。

2.搜集史料

通过对教科书内容分析,史料数量非常多,再加上教科书以外的史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搜集、选择史料。

3.精心设计问题

史料应用到教学中的目的是辅助教学,由于史料的真实性有待论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设置问题,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递进性;要特别注意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二)提供史料,提出问题

1.提供史料

教师在精心选择史料后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是教师要对史料进行分类。二是教师要根据史料性质以及学生兴趣选择相应的展现手段及时间。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对于影视资料的关注度比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前5分钟内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是拓展课外活动。

2.提出问题

提问的序列应把握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解读开始到辨析、到分析综合。提问的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指导,以阐释人文价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难易适中、有一定梯度、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的思维能力与方法。

(三)解读辨析,质疑讨论

教师要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对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可以进行指导,但要采取开放的、民主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材料进行大胆质疑。

(四)形成认识,解决问题

教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法、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坚持史论结合,用史料来解释历史。解决问题时,教师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结论虽然重要,但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和途径。

(五)评价总结

总结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矫正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提升教学效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运用史料开展历史教学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总结评价工作。课堂评价可由学生自评,或是生生互评,或是教师点评,但最终还是应由教师直接对辨析讨论做出评价和总结。教师应该把握方向,指出或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偏差,防止谬种流传,注意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和否定,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教师如何说课
史料二则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