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017-03-09 14:24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社区教育学院董晓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社区教育学院 董晓燕

“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可见,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渗透传统文化到语文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的同时,感受词句的优美,感受意境的深远;让学生细心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次,渗透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文化在继承与扬弃中不断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经典的语句与美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积淀,拓展想象空间,增加典故引用,学生在写作时学会运用文学中最精粹、最有张力的语言,逐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体现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传统美德,教育学生“思想端,行为正,境界高,眼光远,信心足”,达到语文教学的高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有益的,我认为,如果说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是静态的,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则是动态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将语文课讲成品德课,而是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的心灵因为教材的内容受到净化,让学生情感跟随教材中的情感跌宕起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学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让学生感动的同时,反思自己日常行为,体会人生因不同境遇而产生的巨大差别,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人生有幸运与不幸的区别,在庆幸自己幸运的同时,关爱、帮助不幸者,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之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在校园公共场所悬挂名言古训,教室布置富有文化气息等,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热爱传统文化。

三、在语文综合拓展活动课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不仅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要渗透到学生课后的活动中。现在的语文教学不能总是拘于讲解教材,课堂以外我们要充分利用表演课本剧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正面引导。在综合性学习课时我们开展对古名人人生观的讨论课,分析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的经历和人生观,并进而开展了一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辩论赛。勿用多说,这种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四、在作文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

我发现喜闻乐诵已成为学生中一种非常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代诗词运用到作文中,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孔孟的仁爱、杜甫的忧思、刘禹锡的乐道、范仲淹的无私等,都已融入学生作文,成为值得反复咀嚼的思想精华。

五、鼓励学生在课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建议学生多读一些名家大作,如《论语》、《史记》等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感受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脉搏。可以推荐一些较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如《成语大赛》、《百家讲坛》等,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还可以利用文化遗产,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观看传统戏剧、民歌展演,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欣赏书法碑帖、中国名家画作。在亲密接触中,让学生获得心灵震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无异于在这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一方国学的土壤,让学生们在其中实现文化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

六、让学生立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对外文化交流与发展十分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立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传播者,让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影响世界。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