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民居门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17-03-09 18:11邵攀科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装饰

邵攀科

(西安翻译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陕西关中民居门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邵攀科

(西安翻译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民居中的门是门面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也是建筑艺术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关中传统民居门的类型进行分析,重点强调院门及房门的形制、做法及特点;其次从等级观念文化、区域审美观念、地域装饰之艺以及民俗文化物化等角度对门进行分析,审视门的地域文化特色;最后通过关中传统门在现代设计中传承和发展,探析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更新。

关中民居;门文化;现代设计;传承与更新

关中地区是陕西的腹地,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深厚,其民居建筑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门作为门面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关中地区民居建筑艺术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文化既与中华传统门文化一脉相承,又有着独特的地域风韵与民俗色彩。其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一、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的类型

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传统民居主要集中在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西安市、韩城古城、韩城党家村、咸阳旬邑、宝鸡扶风等地。关中传统民居门的类型包括院门、二道门、房门、门空、廊门、西式洋门、屏门、角门、旁门、侧门和后门等;其中,院门和房门是民居中最常见的形式。门的本身及周边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囊括了木材、砖材、石材、土坯、金属等材料,材质的应用既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构建特色,也体现了宅主的经济实力。这些不同类型的门在关中传统民居中或起着院落空间分隔的作用,或起着宅第标志的作用,或起着联系空间、延续空间的作用,或有交通联系、遮阳、避雨等功能。

(一)院门

在关中地区院门也称“大门”,是进入民居建筑的首道门,通常被当作是空间信息的传递者。透过院门,不仅能够看出建筑主人身份和地位,更能体现建筑的等级。例如,中国古代在处理儿女婚姻大事追求的门当户对就是指“院门”,可见,大院门在传统民居门中的地位最高。

关中地区院门根据其结构特点大体上可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个主要类型。屋宇式为院门开设在临街倒座房上,形成一间门房,门房大多为一层建筑,宅门的方位以“巽门”为最佳,大门的门式多为“撒带门”,院门的形制比较高。屋宇式院门主要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随墙门,门扇在门房的安装位置随等级降低而逐渐外移[1](P11)。韩城地区及党家村的走马门楼堪称屋宇式院门的典范。墙垣式指开设在住宅院墙上的门,主要为平民百姓住宅所用,有随墙门和门楼两种形式。随墙门仅在门扇上覆瓦顶,没有砖墙或柱子职称瓦顶,门头的装饰更加简陋,关中地区将其称为“猴戴帽”。门楼形式类似屋宇式的门楼但没有门房,门扇安置在门楼偏前的地方,门前后两侧有支撑瓦顶的柱子或砖墙,但门头的装饰非常简单,仅有门匾装饰,关中地区将这种形式称为“爬山虎”。

(二)房门

房门是指房间的门,是在建筑空间布局中用以连接屋宇和院落之间的建筑构件。房门与院门相比在建筑规格及装饰工艺上都有所降低,但是在一户之中房门之间仍然存在着形制、规格、工艺的不同。通常作为正堂的厅门是整个住宅中最为讲究的地方,偏房一般遵循“东为上”的讲究,东边比西边的房门在工艺及规格上要高,同时类似门房、厨房等空间的房门则更加简单,基本上没有装饰。

房门按门扇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隔扇门和木板门两种。第一种,隔扇门,也称格扇门,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构建之一,是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隔扇门的结构由抹头、绦环板、格心、裙板、边挺构成[2](P18-19)。关中传统民居厅房中此类门应用最多,最具特色的是旬邑唐家大院和西安高家大院。旬邑唐家大院二号院中厅房的隔扇门,中厅房的正立面在楹柱间各装四扇隔扇对空间进行分隔,十二扇隔扇将立面分为三间,中间两扇门作为日常进出室内空间的交通通道,两侧的隔扇门通常是处于封闭状态,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打开。高家大院的房门除了个别几间形制比较低的房屋是木板门外,无论是厅房还是厢房都设置隔扇门,但是在隔扇门数量上有区别,厅房为四扇,厢房为两扇,隔扇的装饰各部相同。第二种房门形式是木板门,与宅门所用的板门在门扇的结构形式上基本一致,木板门的门扇非常简洁基本不施雕刻,分为单扇或双扇,一般是油漆单色或者不油漆。关中地区双扇木板门多用于地位较高或经济富裕的住户的厦房,单扇木板门多用于普通百姓民居厦房或富裕人家的内房门。

二、关中传统民居门的地域文化表现

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反映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民居建筑之上,形成了不同的民居形态和居住民俗文化[3](P319)。儒家礼制思想、审美观念、装饰艺术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关中传统民居门呈现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传统等级观念文化的载体

门在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演变为森严的阶级等级文化化身,门的等级、尺度、颜色与宅主政治权力、社会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门第文化也运营而生,“高门大户”“门当户对”“侯门似海”“白屋寒门”等反映礼教制度的门第文化无不通过“门”这一具体的物化形式来表现。同时,儒家文化在道德上追求的忠孝仁义,在理想上追求福禄寿喜的核心文化,也在门上有明确的体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建筑空间中尊东观念和门上不同部位表达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一院之中根据居住者的身份地位长幼来规定门的形制,例如,厅堂及长者居住的房间的门比厢房及其它房间门的尺度、规格及装饰等级都要高。

在关中传统民居中社会等级地位最高的当属有从官从政之人的故居了,故此该类民居的宅门也较为讲较,例如,韩城古城王杰状元楼、御史故居、吉灿升故居、程仲昭故居、西安高岳崧府邸、三元县周梅村宅第、党家村“双旗杆院”等。这类民居多开设在房门的正中间,一层表达“为官正派”“作风清廉”之意。相比之下,平民百姓的住宅的宅门多为墙垣式,墙垣式较之屋宇式的宅门少了高峻、气派,门的比例尺度规格也没有过多的讲究,而这些正是门作为阶级等级文化的物化表现。

(二)“尚黑”审美观念的体现

关中人的“尚黑”审美观念主要来源于:关中秦人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习俗,秦王朝对五行观念的理解,以及关中秦人的生产劳作方式三个文化因素。《史记·秦本纪》中记载“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认为秦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而玄鸟其实就是一种黑色的燕子,从关中地区的窗花、地名水名及人名的命名等方面都能看出这种浓厚的民间信仰。另外,邹衍“五德始终说”中把水德作为五行之一,认为黑为贵色,最终促使秦始皇确定黑色为秦的制度服色,从而出现秦王朝崇水德,崇尚黑色的潮流风尚,而这种观念在当时秦王朝核心行政区域——关中地区稳定地留存下来。同时,关中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气候干燥、干旱缺水,在生产劳作中着黑色棉布料衣服者,多为下苦力气的,黑色由于耐脏且不易褪色深受人们喜爱,这种审美的观念也延续到了居住空间之中。

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的色彩大体分黑色、红色、自然色和组合色几种形式。黑色,在民居院门中的使用较为普遍,即整个大门的门框、门扇、余塞板全部涂黑漆,与门上金色的铺首、门钉和固扇等装饰构件形成对比,同时在门框的边沿勾上一道红色的边框,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红色,可分为朱红和枣红两种,多用于商家府邸的宅门和民居中的房门,给人以高贵气派质感。自然色,即门上不上漆、不上色,显露材质的自然美。组合色,即将宅门的门框和门扇刷黑漆形成大面积的黑色,而余塞板则刷朱红、金色、群青、孔雀蓝、孔雀绿等颜色的油漆形成小面积辅助色,使其与红色的粗细线边框和黑色的门扇和门框形成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比较来看,黑色是关中地区传统民居中门的色彩首选,在关中民俗文化原始形态保存得相对完整的关中农村,其绝大部分传统民居的门窗,皆以黑为主色。尚黑并非仅用黑色单色,而是将黑色作为主色调,其它如红色、黄色、蓝色等有彩色系的颜色作为辅助或点缀色进行搭配,增加美感。总之,在关中传统民居中,或是官宦贾商院门中黑漆门与青砖黛瓦之间色彩的相呼应、黑漆门与彩绘挂落之间色彩的强对比,或是普通百姓民居中黑漆门与黄土墙黛瓦之间的色彩对比,无不体现着关中人“尚黑”的审美观念。

(三)装饰构件对地域艺术特色的体现

关中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门的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墀头、挂落、门扇、门楣、门头、门枕等部位。这些部位的装饰文化既传承着中华门饰文化,如装饰题材、装饰内容、装饰工艺等,同时受到关中地区传统工匠技艺传承方式、材料选取的因地制宜、当地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艺术特色。例如,传统工匠技艺采用师徒传承或家族式的传承方式,因此制作的核心技术、技巧等方面通常不外传,从而使技艺具有地域性;关中由于交通原因大门材料的选取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通过工匠的技艺对现有的材料进行制作达到装饰与功能的和谐统一。

墀头专指房屋两山墙或大门两侧悬挑在外、经过涂饰的墙头[4](P33)。墀头不仅具有结构功能,其装饰感和雕饰感极强。墀头呈对称设置,其尺度依据大门的规格有长有短;其雕饰图案有繁有简,图案形象精美生动,构图饱满,组合严密。关中地区传统民居对墀头较普遍的是韩城地区,特别是韩城党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此构件。墀头雕饰题材十分丰富,户户造型鲜少雷同。墀头以砖为材料,上部戗檐板上基本没有装饰,主要起挑檐作用,雕饰主要集中于炉口与炉腿与支腿,炉口多为立方体和倒置棱台两层组合,炉腿多呈须弥座,而支腿多呈云纹或柱式造型。支腿雕饰是党家村墀头造型中所独有的,支腿造型具有战国时期青铜雕饰的风韵,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墀头雕饰艺术特色。

关中地区院门门扇上最具区域特色的构件是铁花板,铁花板是指在门环下部设铁板,功能类似铺首,由于其整体造型类似花朵的平面造型故称之为铁花板。铁花板的装饰内容以蝙蝠、回纹等传统吉祥装饰图案为主,其平面造型多为圆形、方形和八边形,其中,八边形常作变异处理,工艺多为平面剪影,表面通常做鎏金处理。铁花板既承担着安门锁、门环,防止门栓、门环碰击木板门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形成了关中地区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地域民俗文化的物化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处地域一处物”形象地说明了地域环境与民俗文化的紧密关联[5](P78-80)。贴门联、贴年画、请门神、帖门笺、挂彩灯、插艾叶等门上附加装饰是关中民俗文化在门上的显现,而门的构件之一门槛则是关中地区民俗的物化表现之一。

门槛是门的组成部分,安装于门扇之下、地面之上,有阻断院落和房屋内外空间、封闭门扇空间、隔离家禽和通风保温等作用[6](P114)。关中传统民居中的门槛有活槛和死槛之分,活槛可根据需要,随意拆装,多用于院门之中;而死槛则是固定于门框下方,不能拆装,多用于房门之中。关中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无论是高门大户亦或是普通百姓家的门槛除了由于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造成的高低、长短、材料、装饰的不同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门槛为板凳造型。这种门槛造型从户外看与普通门槛无异,但是从户内看就会发现门槛背面与板凳造型无二,将门槛从门槽中抽取掉,放置于门口就变成板凳,可供人们休息。高门大户中的门槛多取两层设计,而普通百姓家的门槛则多取单层设计。这种板凳门槛的形成与关中地区的生活方式、长期的饮食习惯有以及民居使用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中地区民居鲜少设置独立的就餐空间,人们就餐多在门房里外侧、庭院阴凉处或厅房檐廊下以及庭院中,遇雨天或严寒季节,多在自己的居室中就餐,加之关中的饮食以面食为主,饭菜较为简单,因此,多数人喜欢蹲于门口或坐在门槛上边吃饭边聊天,长此以往智慧的关中人民逐渐的将板凳与门槛设计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院门构件,并在关中地区推广使用。

三、关中传统民居门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居门文化中的门第观念已不复存在,但门的民俗文化、装饰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多地被经济学家、民俗专家、设计师以现代发展的视角重新包装与设计,或者对其进行保护和挖掘,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绽放光彩。

(一)现代设计对传统民居门文化的传承

1.民俗文化热潮推动关中民居门文化的发扬

陕西关中地区的民俗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古村落民俗文化现代开发如韩城古街,韩城党家村、旬邑唐家大院等;一种是现代化的村落复古设计,如礼泉县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官厅村、蓝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蓝田白鹿原影视基地等。前者通过民居看民俗文化,穿梭于古老的街巷中了解古民居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以及装饰文化,从而达到推广民居民俗文化的目的。后者则通过以民俗文化看民居文化,在各种民俗文化中体现民居文化元素,实现民居元素的重构设计,使民居元素融入于现代设计中。例如,陕西蓝田县白鹿原影视基地中的“白鹿村”和“滋水古县城”就是以关中地区代表民居为依据,构建了陈忠实先生《白鹿原》小说中的场景。景区中屋宇式宅门中砖雕、石雕和木雕一应俱全,而墙垣式宅门仅作门头装饰且材料简单,朴素的形象与屋宇式的高大气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种门的还原运用反映了小说中宅主的社会地位。同时,在影视基地的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大量以门为元素的景观小品,有隔扇有门框、有木材的有钢材的,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有彩色的有原色的,让人仿佛置身于门的世界。

2.关中新农村建设对民居门文化的继承

关中传统民居门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的传承在关中现代农村住宅设计中得到了最直接体现。随着时代的变化,门制观念基本已经消失,门的颜色、门的高低宽窄、门的铺首、门环、门钉等都可以是户主根据自己家人的喜欢自由设计。从陕西关中地区现代农村民居门的设计中可以发现,虽然在门的材质和规格上与现代技术进行了紧密结合,但是门的形制大多保留了当地的形制,例如,西安地区蓝田县的农村宅门大多以门楼式为主,而在韩城地区则多以屋宇式的走马门楼为主。同时,在审美取向上与传统民居门的装饰审美之间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宅门上的铺首造型、宅门色彩的选择、隔扇门格心棂花的造型等,使门的装饰文化得到了沉淀和延续。在关中地区现代农村民居门匾上大多都有题刻设计,用以表达古训、趋祥祈福、展示向往追求的门楣内容较为普遍,如“天赐吉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门楣题刻的应用正是传统门文化价值观念的直接传递。

3.名人纪念故居建设对民居门文化的传承

关中地区历史上的名人较多,当地政府都比较重视名人故居的重修或重建工作,其中既有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方面的因素,也有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无论是哪种因素都使得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文化得到传承。故居的建设或者以复原的方式传承文化,或者以改造的方式体现文化。例如,在关中西安地区的户县苍游乡“关麟征故居”的重建方案中,本土设计师依据关中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特色和文化元素对故居的重建进行了设计定位,方案中不同空间门的设置在形式与使用上沿用了关中传统民居门的形式和结构特点,让参观者了解关麟征历史事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关中地区的传统门文化。

(二)现代设计对传统民居门文化的更新

传统民居门文化的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需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适应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以及新的审美要求。本土的设计师在深入研究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文化的基础上,在现代设计中,加入关中地区传统门的民俗设计元素,以增强空间地域性、文化传承性和空间人文属性,同时又突破传统原有的材质、工艺、功能等历史局限,将现代科技融入设计与制作。

1.现代居住空间中门文化的创新运用

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门进行了首当其冲的创新。首先是材料的创新,不再是单一的木材,而是包括了钢质、钢木结构、不锈钢、铝合金、铜质、实木、免漆等多种材质,从而增加了门的可塑性;并且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升以及本土化设计的成熟,现代居住空间中的门也更加注重将传统典型纹样作为装饰元素进行提炼运用于门上,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除了作为门本身的功能外,设计师还将传统门作为设计元素对齐装饰艺术进行重构,通过新装饰手法运用于居住空间的界面设计、陈设设计中,或用以室内空间划分,明确空间功能,或用以妆点室内空间,增加传统风韵。居住空间中最常见的传统门元素就是隔扇门,通常在入户玄关处、电视背景墙、沙发背景墙这些室内公共空间中,运用隔扇门元素进行或隔断或装饰设计,将传统隔扇门的形式美与现代材料工艺的技术美进行创新组合,形成新中式风格。

2.商业空间中地域性门文化的现代设计

在现代商业室内空间设计中更加注重传统门功能的复合性。在设计中门的交通功能被弱化,而隔断、装饰、采光功能被放大,同时还被赋予了诸如形象墙、陈设品、景观小品等新功能,这些功能的出现以新材料、新工艺作为媒介,是现代设计中实习传统门“古为今用”的一种新思路。例如,在大型商场中由于室内空间是开放的,商家彼此间就利用门面造型对空间实现灵活自由的分隔,同时将本土化的特征放大化处理,以体现区域审美品格。门在空间中或是橱窗的展示墙,或是陈列隔断、或是小品装置的种种新功能满足了现代人新的审美需求。

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将传统材料和新技术工艺相融合,保留传统门文化的精髓,剔除掉其蕴含阶级地位权力的象征,同时提炼区域典型特征,让人们在现代商业氛围中感受地域门文化的装饰之道。例如,在渭南素心茶坊的空间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关中地区传统门元素,茶坊的入口设计采取关中传统门楼形式,将门楣题字、挂落、隔扇门与新的材料和工艺巧妙组合在一起。整体材料以钢材和玻璃为主,装饰的造型以几何纹样为主,雕刻以阴刻为主,整个门的设计既增加了作为商业空间门的采光功能,同时也突显了茶文化的传统设计样貌。

3.视觉传达中门文化的创新发展

视觉传达的设计视角集中于门的装饰艺术表现和形式创新的多元化。设计并不关注门的使用功能,往往是将门进行图形化设计,并运用于包装、海报、插画、产品造型、书籍等各种视觉艺术之中。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设计创新是本土设计师以门为题材设计书签、尺子、钥匙扣、挂件、工艺品等各类创意文化产品。新的材质、新的尺度、新的色彩,使这些产品能够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迅速接受,这些创业文化产品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赋予其新生命。视觉传达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创新,插画也是一种创作载体,在西安的一些楼盘设计中为了突出关中文化,楼盘开放商与设计师联手打造关中门印象主题手绘宣传,设计师以插图的形式对关中各种门进行重构,其使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碰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视传设计,都是以本土原创化为前提,只有本土的才能使关中区域门文化得以推广和发展。

关中传统民居中门是其民居构成中建筑形制的体现,是社会礼制、区域审美观念、装饰艺术、民俗民风等多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其装饰艺术文化对现代设计有着诸多富有启发性的启示。传统民居门文化传承和更新不能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来完成设计,而是要将新的材料、新技术、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民居门文件进行融合设计,从而真正实现本土化设计目标,使关中传统民居门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与发扬。

[1] 王文佳.陕西关中传统民居门窗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2] 楼庆西.户牖之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 李琰君.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4] 王晓菲.门内洞天—陕西韩城党家村门楼艺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 降波.从《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民居门窗文化研究》看民居中的民俗文化[J].出版广角, 2017(3).

[6] 李琰君.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铁晓娜]

TheCultureofGuanzhongFolkHousesinShaanxiProvinceandItsApplicationinModernDesign

SHAO Panke

(School of Education,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105, China)

The door in folk hous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facade architectural art,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architectural art itself.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ypes of traditional houses in Guanzh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mphasizing the shape,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te and the door.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erarchical concept culture, regional aesthetic concept, art of regional decoration and folklore it analyzes the door and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culture of the door. Finally it explores i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modern desig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traditional Guanzhong door in the modern design.

the Guanzhong folk houses; the door culture; modern desig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2017-05-10

陕西省社会科学艺术项目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门文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sy056)。

邵攀科,硕士,讲师,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K879

A

1009-1734(2017)09-0102-06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民居装饰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