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炫耀性消费*
——休闲视角下的解读

2017-03-09 23:57刘慧梅
关键词:炫耀性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

刘慧梅 陈 恳

(1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 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炫耀性消费*
——休闲视角下的解读

刘慧梅1,2陈 恳1

(1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 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描写美国社会上层白人圈的作品。该书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向读者展示“喧嚣年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社会图景和“美国梦”传奇之下的空虚与悲怅。国内外学者从主题、人物、艺术手法、叙事特征等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充分分析,从消费文化角度进行解读也为数不少,但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休闲视角研究还几乎是空白。《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休闲行为和方式正好诠释了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所提出的“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文章从休闲视角下炫耀性消费理念出发,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炫耀性消费的休闲行为;通过讨论主人公“炫耀性消费”准艺术性特征,分析炫耀性消费对其社会资本构建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 休闲视角;炫耀性消费;社会资本;身份认同

菲茨杰拉德所处的20世纪20年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大萧条还未到来的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菲茨杰拉德笔下的人物出入各种高尔夫球场、豪华宅邸和上流社会的派对,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他们无法被物质享受所驱散的失意与彷徨。以其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年轻时是一个少校军官,他与美丽的富家女黛西相遇并相爱,无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迫与黛西分手。黛西随后嫁给了同样出身于富裕阶层的纨绔子弟汤姆,而盖茨比却无法忘记黛西并坚信是金钱让黛西离开了自己,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后,盖茨比终于如愿以偿,他在黛西家的对面建造了一幢豪华的宅第,彻夜笙歌、挥金如土,只为引起黛西的注意并挽回失去的爱情。小说以因为淘金热潮而从中西部家乡移民纽约的作家尼克的视角讲述了这一故事。尼克是盖茨比的邻居,在见证了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情以及盖茨比的死亡之后,尼克终于看清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冷漠,最终黯然回到了故乡。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描写的时代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次,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汽车等各种电器产品的普及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这一时期的传播媒体也在迅速发展,报纸、电影、杂志开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新宠[1]。在这短短十几年间,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美国出现了许多新生代富豪,有闲阶级日益壮大,同时美国人传统的清教徒道德逐渐被金钱至上的享乐主义所取代。这一转变也意味着生存需要不再是人们消费的唯一目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始有了展现阶级优越性、宣传自己财富的新意义。炫耀性消费这一通过向他人炫耀自己的财富而获得关注和认同等目的的休闲行为开始兴起。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炫耀性消费与休闲

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凡勃仑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凡勃仑虽然没有给“炫耀性消费”明晰定义,但是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逐渐成为证明财富和博取荣誉的主要方式。凡勃仑认为,“不生产只消费是荣耀的,这种行为代表着个人的勇武和尊严”[2]34;一个人处于什么阶级与他所展示的财富直接挂钩;通过消费这一手段,人们可以直接在群体中获得声望和自尊,而这种与生产无关,仅用来展现阶级优越性、宣传自己财富的消费就是炫耀性消费。《有闲阶级论》还指出,虽然炫耀性消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切阶层之中, “任何一个阶级,除非在直接的压迫之中,都不会放弃对贵重物品的消费”[2]38,但其最重要的主体还是有闲阶级。因为只有有闲阶级才会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对物品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并能“不惜重金进行家庭装饰和衣装的购置”[2]39。

何为休闲?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曾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指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3]14休闲并不是工作的对立面,也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其强调的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追求。

《了不起的盖茨比》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写上层社会的休闲活动和内容,以盖茨比努力营造出的黄金宫殿和热闹派对为例,派对这种休闲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精神追求就是炫耀性消费心理。凡勃仑对于举办豪华派对和向他人赠送奢侈品这些休闲行为做出的解读是:随着财富在其手中不断聚集,如果只靠自己来消费,是不足以证明其财富的;于是就求助于朋友和同类竞争者,其方式就是馈赠珍贵的礼物,举行豪华的宴会和各种招待[4]37。有闲阶级消费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炫耀性的消费和消费的炫耀性。上流社会的人希望让他们的富有显现起来,所以就通过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的休闲来体现这一点。小说中对于盖茨比的派对描写如下:

在他那蓝色的花园里,红男绿女像飞蛾一样,在欢声笑语、香槟美酒和灿烂星空的气氛里来来往往……每到周末,他的劳斯莱斯豪华轿车就成了公共汽车,从早晨九点直到深夜往来穿梭,接送一批批从城里来的客人……到了周一,八个仆人,外加一个临时园丁,得用拖把、板刷、榔头、修枝剪刀辛苦地干上一整天,收拾前天晚上聚会留下来的一片狼藉。

盖茨比的派对不分昼夜,除此之外,他还带来好几百英尺帆布帐篷和无数的彩色电灯,将巨大的花园布置得像一棵圣诞树,派对的乐队也是配备最齐全的整班人马,所有的厅堂、客室、阳台都装点得五彩缤纷……[5]35

从以上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场派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巨大的,当时的有闲阶级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全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质产品中,他们将抽象的精神追求转化为了具体的购买行为,因而休闲消费的指向并不是消费本身,而是成为承载他们追求的一种行为方式[6]。休闲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结果,休闲打破了消费原有的结构,体现了消费者本身的能动性和个性。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炫耀性消费与有闲阶层的准艺术性消费

凡勃仑于《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了“有闲阶级”概念。根据他的理论,有闲阶级的诞生需要具备两个明显条件:一是群落必须拥有一种掠夺性的生活习惯(战争或者大型狩猎,抑或是两者兼备);早期有闲阶级的男性必须习惯于用武力和计谋来施加伤害。二是生活资料必须能够充分地、简单地获得,以便群体中的一大部分成员可以免于从事日常劳动[4]6。在原始的野蛮文化和未开化的文化中,从事战争或者狩猎的阶级会被视为有闲阶级。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种划分开始逐渐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所从事的工作是属于生产性工作还是非生产性工作来划分阶级。那些在阶级发展中残留下来的、不能被划分为生产性工作的活动(比如战争、政治、运动、学术以及祭祀)就被视为是有闲阶级会去从事的活动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闲阶级从生产性的活动中被解放出来,他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非生产性的时间消耗也就成为了“有闲”。而这种“有闲”并不是指成日无所事事,而是用来证明其不需要从事生产活动并有足够的金钱来维持一种有闲生活的状态。这种有闲的标准,在凡勃仑看来是以“准学术性”或者“准艺术性”的成就表现出来的。所以在凡勃仑所处的时代,诸如对古代语言和神秘学,正确的拼写,句法学和韵律学,家庭音乐的各种形式和其他家庭艺术,服饰、家具、设备的最新特性的研究,还有关于比赛、运动的研究,以及对血统优良的动物比如狗和赛马的研究[4]18都涌现了出来。而这些用来表现“准学术性或准艺术性”的时间消耗所带动的消费也就成了有闲阶级消费方式的主流。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就有如凡勃仑所提到的用比赛、运动的动物——马作为休闲消费的内容:黛西的丈夫汤姆作为一位典型的有闲阶级的白人男性,曾经“从森林湖运来整整一群打马球用的马匹”到东部[5]5。凡勃仑评价马这种生物“代价昂贵,极为浪费,并且无实用价值。如果说它可能具有什么生产上的用途,从而增加社会的福利,或者是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那么它的贡献就在于力量的展示和行动的敏捷,从而使大众的审美得到满足”[4]52,花费大量金钱去运输仅用于体育运动的马匹,这样与生产活动毫无关系的消费行为正是体现有闲阶级休闲消费的“准学术性和准艺术性”。除动物外,凡勃仑还在《炫耀性消费》中提到了草坪在富有阶层心中的地位[4]45。尤其是在以长颅金发型种族占有优势的社会里,草坪、庭院或者公园会额外的受到喜欢,这是受到了金钱荣誉准则熏陶后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盖茨比特别在意草坪的状态,在准备与黛西的约会之前,他对尼克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我想把草坪修剪一下”。文中有一处描写十分有趣:

我们俩都低头看了看草地——我这边的草坪参差不齐,而他的那一大片草坪郁郁葱葱,修剪得整整齐齐的,两家的草坪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5]72。

这一对比很好地证明了凡勃仑书中提到的理论,而尼克和盖茨比草坪的对比也认证了有闲阶级对于草坪的重视。由此可见,有闲阶级的休闲消费方式多是基于其自身审美或享乐的需求,并且有闲阶级在进行休闲消费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实用性”因素,为了达到“准艺术”上的追求,他们在物质上的挥霍常常是不计代价且面面俱到。这种休闲消费文化改变了以往人对物的使用关系,“实用”的观念逐渐退隐,取而代之的是符号和意义上的消费,不仅仅是不断消费和获得新物品的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它积极培育一种生活方式,即个人被鼓励去釆用一种对商品的“非效用性”态度,以此精心选择、安排和展示自我。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炫耀性消费与社会资本的构建

在休闲语境中,社会资本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社会资本是一种植根于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的个人资源。布迪厄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场域”这一概念,他将场域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7]134。布迪厄认为,由于社会的高度分化,在社会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也就意味着有权力占有这一场域位置中的资本。可见资本并不单纯指一个人拥有多少资产,资本更是一种无形的调节人与社会关系的支配能力。在布迪厄看来,资本有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社会资本是指实际和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关系有关,而且这种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8]。社会资本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群体之中,在这一群体中的成员通过自身对关系网的占有和运用来最大程度地获取资本。这种成员之间的社会交互和联系可以创造新的社会网络、培养人的自信、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发展新的文化甚至促进新社群的形成。这些产生于交互与联系之中有着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实体,都可以被视为“社会资本”[9]。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并不用于休闲学的研究,但是许多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都涉及到了休闲领域,因此休闲研究者开始更多地逐渐关注休闲语境下社会资本的研究[10]。休闲在社会资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社会交往性”是休闲的重要特性之一。“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休闲是沉思和音乐等,但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休闲活动还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于一定的社会场景。”[11]社会资本的维系依赖于网络关系的维持,因此休闲的“社会交往性”为社会资本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炫耀性消费的社会交往功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大部分重要剧情发展和情节转折都是在休闲场合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派对这一休闲活动。派对作为盖茨比炫耀性消费的主要形式,其主要动机是使到场来宾通过代理东道主进行消费的行为,亲眼目睹东道主过剩的财富以此达到炫耀目的。但是通过派对,盖茨比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结识最多的上流社会人士,使自己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有闲阶层的认可并以最快速度融入这一阶层。《了不起的盖茨比》曾经用很大篇幅来罗列参加盖茨比派对的人,其中“州参议员古利克,以及控制卓越电影公司的老板牛顿·奥基德、艾克霍斯特和克莱德·科恩、小唐·S.施沃茨以及阿瑟·麦卡蒂,这些人都跟电影界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赞助商达·冯坦诺也来过……戏剧界人士中,有葛斯·威兹、霍勒斯·奥多诺万、莱斯特·迈尔、乔治·德克韦德和弗朗西斯·布尔……所有这些人那年夏天都来过盖茨比的别墅”[5]54。细数显赫的来宾,说明盖茨比的派对取得了良好效果。当黛西和他的丈夫汤姆同时光顾盖茨比的派对时(因为原著中描写到“汤姆对黛西独自外出感到十分不安心”[5]92),黛西非常兴奋地说道:“我正在四处看啊。我开心极了……”[5]93因为她在盖茨比的豪宅中看到许多著名的演员、导演和制片人:

“也许你认识那位女士。”盖茨比指着一位美若天仙的美人,她端庄地坐在一棵白梅树下。汤姆和黛西目不转睛地望着,眼睛里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神情;他们认出来这是一位一向只在银幕上见到的大明星[5]93。

正如威廉格尔森所说,黛西是其所处阶级的“勋章”“奖品”“奖杯”,因为她明显地脱离了任何生产活动,所以根据凡勃仑的理论,她可以更好表现她的身为统治阶级捕猎者的丈夫汤姆的“金钱荣誉感”[12]54。盖茨比的派对赢取了这位典型的白人有闲阶级女子的欢心,并让他的情敌嫉妒不已却只能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黛西表现得越兴奋,汤姆就越感觉不安,因为他看到了这些派对背后的社会资本和盖茨比对他造成的威胁。除了融入上流社会、扩展关系网之外,盖茨比也通过派对与黛西的表兄尼克建立了友谊,进而得以通过尼克与黛西破镜重圆。作为盖茨比的宾客之一,尼克可谓是备受重视。尼克描述道:“第一次到盖茨比家的那天晚上,我相信我是少数几个得到邀请的客人之一。”“这是他第一次来看我,虽然我已经参加过两次他的聚会,也乘过他的水上飞机,并且在他的热情邀请之下经常光顾他的私人海滩。”[5]55派对并不是真的为了喝酒和跳舞,喝酒和跳舞这些休闲活动单独也可以进行,而是因为派对这样轻松愉快的休闲氛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让人们卸下职场上的防备心理,更加真诚地进行交流,从而更快速地形成亲密关系。

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炫耀性消费与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社会学和文化学上的一个概念。英文单词为“identity”,有“身份”“认同”“身份认同”“同一性”等多种含义。关于“身份”认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身份认同”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一类是立足于某个具体的群体,对其“身份认同”进行的实际研究[13]。学者们普遍认为,认同有“同一”和“独特”两个含义,揭示了“相似”和“相异”两层关系。个人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异、相似的比较,构成了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14]。总而言之,身份认同是一个人或者一类人综合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群体共性和个体因素造成的个体差异性,是对“我是谁”或“我们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

“认同”二字既包含了同一性又包含了差异性,在休闲活动中均有体现。因为休闲所带来的认同感既是通过融入某个阶级、阶层所带来的群体归属感所实现的,也是通过超越阶级、阶层,强调自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而实现的。因为人们对展现自身需求、努力成果和智力的需要,所以休闲活动对人们认同感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15]。获得认同感是休闲的重要目的之一。阶级特性和自我展示一直是休闲研究关注的重点。《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仑论证了有闲阶级的两个特点:炫耀性有闲和炫耀性消费。凡勃仑认为,博得他人的尊崇只依赖于财富和权利是不够的,还要将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利充分证明给别人看。财富只有得到充分证明才能让他人意识到财富拥有者的重要地位,才能让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才能享受怡然自得的心境[2]。凡勃仑不单单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还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消费行为。他认识到了有闲阶级的休闲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开始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和发展。他用休闲来区分社会阶层的看法,对现代休闲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戈比在其著作《你生命中的休闲》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在进入19世纪后半叶后,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更加剧了社会等级分化,其中一个分化就是出现了所谓的‘有闲阶级’”[3]36。同时,戈比也提出,休闲一般没有物质成果,有闲阶级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活动是非生产性的。人类学家麦坎内尔在《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中也继承了凡勃仑的主张,认为“休闲反映出了社会结构”;他试图“超越阶层去发现更深层次的结构,以使得当代社会的阶层关系更为清晰”[1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重点描写有闲阶层生活方式的小说,可以说是20世纪有闲阶层休闲消费的缩影。本书的男主角盖茨比出生贫寒,父母都是贫农,后来他通过贩卖私酒发财致富跻身到社会上层成为权贵名流。一个初入有闲阶层的人如何在这样一个以炫耀性著称的阶层中获取身份认同感?这成为了盖茨比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17]31-34。盖茨比从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最富有的有闲阶级,这样巨大的阶层跨越也使得他的休闲需求产生了巨变。比如他大费周章举办豪华派对,置办豪车、奢侈品。这一系列看似“暴发户”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对于自身阶层变化的不适应和对获取身份认同的渴望。盖茨比深谙有闲阶级通过炫耀性消费获取荣誉和认可的规则,他精心注意着他身边一切作为他身份象征的消费品。以轿车为例,小说中如此描写了他的座驾:“车子是浓浓的乳白色,镀镍的部分闪光耀眼,车身长得出奇,四处鼓出帽子盒、大饭盒和工具盒,琳琅满目,还有层层叠叠的挡风玻璃反映出十来个太阳的光辉。”[5]56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盖茨比的车具有很多超出交通工具范畴的功能。各种“帽子盒”“大饭盒”“层层叠叠的挡风玻璃”,豪华之余也显得有些滑稽,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盖茨比挥霍无度的行为很快使得他名声大震,整个纽约都在谈论他,他也通过一系列炫耀性消费的行为获得了有闲阶级对他身份的认可。

虽然表面上盖茨比的“炫耀性消费”和“炫耀性有闲”与其他有闲阶层无异,但是其最终目的是挽回黛西的爱情,这也正是盖茨比超越阶级性、只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认同目的。站在文学的角度,盖茨比虽然置身于一个纸醉金迷、没有感情、只有物欲的世界,但他依旧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之梦。在盖茨比的理想之梦中,既有显赫的地位,也有人类亘古以来始终追求的爱情之梦,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盖茨比向往的完美生活[18]。休闲消费是人们结合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所做出的选择,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 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19]。虽然传统意义上的炫耀性消费是有闲阶层优越感的体现,但是炫耀性消费打破了消费纯物质性的功能,使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内心的驱动去选择追求自我幸福,实现人性的价值。这一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体现就是菲茨杰拉德通过叙述者尼克回忆的形式展开情节,借助叙述者尼克之口来表达他对书中人物的讽刺和反思。尼克本认为盖茨比铺张浪费的派对是“毫无意义”的,但在了解到盖茨比这样做是为了追求他一直以来的挚爱——黛西后,却发出了“盖茨比在我眼中有了生命,好像一下子从那些毫无意义的奢侈生活里脱胎出来,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的面前”[5]69这样的感慨。在那一刻,盖茨比不再是万千有闲阶级代言人中的一员,而是成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除了为获得有闲阶层的认可之外,盖茨比炫耀性消费的本质还是使自己曾经的挚爱回心转意。这是由于身份认同中个体差异的因素造成的。

虽然炫耀性消费的具体行为就是浪费财物,但是我们却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炫耀性消费,因为炫耀性消费指向的并不是消费本身,其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追求。炫耀性消费不仅能体现有闲阶级的“准艺术性”,发挥维系社会资本和社交关系的作用,还能帮助有闲阶层人士获得身份认同感。因此,从休闲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一行为,挖掘这一行为的精神意义十分有必要。

[1] 李欣.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J].时代文学,2015(9):78-80.

[2] 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程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3]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宁,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 凡勃仑.炫耀性消费[M].任海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5]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刘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6] 潘海颖.休闲消费之哲学批判与审美呈现[D].杭州:浙江大学,2012.

[7] 布迪厄,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8] 郑素侠. 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9] Poder,TG.What is Really Social Capital?A Critical Review[J].The American Sociologist,2011,42(4):341-367.

[10] 时少华,易瑾.休闲语境中社会资本研究进展与评析[J].旅游学刊,2014(12):101-110.

[11] 刘慧梅.休闲价值观与世界一流大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44-152.

[12] Gleason,WA.,The Leisure Ethic Work and Play in American Literature[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3] 谢立黎,黄洁瑜.中国老年人身份认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4(1):55-66.

[14]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21-27.

[15] Munson,WW,Widmer,MA.Leisure behavior and occupational ident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J].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997,46(2):190-198.

[16] 迪安·麦坎内尔.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张晓萍,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 泰勒.托克尔岑的运动与休闲管理[M].徐茂卫,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8] 赵梅.平庸与浪漫——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美国研究,1992(3):150-160.

[19] 王永明.休闲消费的人性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7(2):118-121.

(责任编辑 陈咏梅)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The Great Gatsby——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isure

LIUHuimei1,2CHENKen1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58;2Asia Pacific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Leis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TheGreatGatsbyis a piece of outstanding work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author F. Scott Fitzgerald that follows a cast of characters living in the fictional town of West Egg on prosperous Long Island in the summer of 1922. This novel gives a portrayal of the upper class life style, showing readers a picture of the hedonism in Jazz Age and people’s emptiness and sadness behind the legendary “American Dream”. Henc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employed inTheGreatGatsbyand analyzes the role the leisure activities play. Detailed and specific analysis is made betwee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quasi-artistic consumption of leisure class, which is always ignored by the consumerism. After tha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becomes a means of the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leisure class. In the end,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how the protagonist inTheGreatGatsbyacquires a sense of identity by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o sum up,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function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from leisure perspective, and elaborates on the crucial rol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plays in creating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advancing plots, thus helping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is novel.

TheGreatGatsby;leisure studies;conspicuous consumption;social capital;identity

10.3969/j.ISSN.2095-4662.2017.04.004

2017-04-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民休闲基本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BGL47。

刘慧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休闲,文化遗产。

G122

A

2095-4662(2017)04-0024-06

猜你喜欢
炫耀性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
为什么有人爱在朋友圈炫富?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浅谈炫耀性消费与奢侈品广告传播
空位
魔鬼老婆
炫耀性腐败内涵及其类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