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17-03-09 18:06李思元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校企机制体系

李思元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李思元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来,数十年间,无论是高职院校数量还是学生规模人数都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对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教育质量来说,一方面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如招生难、就业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升本呼声强烈,而高职教育空间提升面临缺乏可持续性的困境。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着力依托创新机制,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体系,融入开放式教育成长发展战略导向,拓宽校企合作途径,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并通过人才资源统筹管理与人才质量评鉴体系建设,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为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显得尤为迫切。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创新机制;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面向“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布局的重要任务,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指南,也是全面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其成效也是显著的,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以来,以现代职业教育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发展势头强劲,高职院校数量、高职学生规模都获得了快速增长。但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矛盾。整体上来说,其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与应届高中毕业人数持续下降而带来的招生难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专科层次”的广大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围绕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来优化改革路径,切实从创新机制、保障体系建设上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自高等职业教育审批权限下放以来,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然而,在全国高职教育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发展矛盾问题依然颇受关注。

(1)粗放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矛盾突出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定位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如高职教育机构不仅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包含相应资格的民办院校),还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本科院校下属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等等。[1]这些高等职业教育主体范围较广,也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活力,但从高职教育层次及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向来看,当前的高职教育缺乏自身办学能力的提升,在招生收益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对国家教育财政依赖过强,特别是随着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突显,校企合作等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举措成效不大,其大繁荣景象下的内涵发展不足成为主要软肋。

(2)独立型定位与统一化管理体制矛盾突出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其定位比较明确,突出其独立的教育类型,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推进高职就业导向实践中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然而,面对当前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层次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归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另一方面仍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如高教处等机构管理。由此带来的统一性管理机制下,反而限制了高职院校自身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配套项目申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受限问题更为突出,制约了高职教育自身管理的独立性。

(3)高层次的构建体系与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矛盾突出

2011年,教育部提出将逐步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特别是在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融合,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要突出现代产业体系特点,优化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端引领作用。然而,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配套政策来看,在推进发展中着力强调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与所谓的高职战略发展的高端定位存在落差。[2]随着当前本科院校人才定位方向的“下移”,而高职教育作为“专科层次”人才培养主体,势必受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民办“升本”政策下的高等院校,其课程设置也倾向于实用型、应用型,由此给高职教育的生源空间带来挤压,也让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失去竞争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关键点及途径

教育部在强调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必然需要从多个层面来优化高职教育创新思路。

(1)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创新发展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建设根本在于满足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等领域一线人才需求,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大格局中,更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部在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中,更是着重提出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之一,应该能够从国家财政、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协同研究中,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如何破解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难题,主要从三个问题上来完善。一是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特别是依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满足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上,处理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结构问题,增强高等高职教育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二是注重人本理念的运用,特别是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上,从当前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立足高职院校自身学科专业实际,推进专业化培养,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三是注重成长型、开放型高职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以专科层次为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着力探索本科教育层次的新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争取在2020年实现包括硕士层次在内的开放性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2)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化创新发展体系

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作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在贯彻与实施中仍然面临突出难题。如校企双方责任划分,合作模式缺乏落实,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坚持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在强调办学层次多元化、学历层次成长性的同时,还要关注校企合作机制的真正实现,特别是从法律层面来构筑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化环境。[3]推进法治建设,一直是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利用法律形式来完善职业教育法制化体系,必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注重对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完善,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机制法律环境建设上,要将具体的条文写入职业教育法律中,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的明确,特别是政府、企业、学校等角色的权责划分,要真正从政府主导下来推进行业、企业、学校各主体的有序融合,真正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构建良好的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机制。

(3)落实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到常规化发展体系

教育是国家的战略规划,也是公益性事业。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上,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特别是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机制融合实践中,更需要从职业教育的职教性、高教性上,加强经费投入,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基础性保障。《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规划,但在实施中,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得到受益,特别是一些省市高职院校,在分配国家专项拨款基数时,仍以中专层次来划拨,特别是在缺乏相应拨款制度的规范下,一些省份的高职院校并未获得科研经费。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工作,迫切需要从经费投入上来改善办学条件,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因此,要将财政拨款与经费投入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从制度建设上来细化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并将之纳入到国家财政的常规化工作体系中。

(4)创新职业教育师资结构,构建兼职教师人事管理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从构建完善的师资教育结构体系,尤其是对现有人事管理机制中单一的师资引入制度进行改革。[4]在面对市场化发展人才机制建设上,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人事部门统一选聘教师的管理模式,要着力构建兼职教师管理体系,打破职业院校师资发展瓶颈。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结合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根据职业院校师资缺口与专业人才需求,结合当地人事部门协同制定统一的兼职教师引入机制,包括任职条件、聘用方法、等级考核等内容,并对所有师资岗位进行公开招募,通过报名、笔试、面试等流程来确立兼职教师资格,纳入到人事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任用。在兼职教师管理上,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协同制定兼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确定津贴,授课方式,并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年度考核体系中。

(5)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必然需要从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体系上来实现。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通过生师比、生均校园和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总值、“双师型”师资比重、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毕业生就业率、起薪率等指标纳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监督机制中,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报告的重要内容。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育机制、学校各项工作制度等方面的监督,拓宽监督范围,落实高职院校办学主体责任。

三、结语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然需要从创新中来展现改革智慧,激发职业教育改革活力。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政府要积极从高等职业院校多元化发展主体的引导上,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突出高等职业院校开放性人才培养体系,并从法律、法规建设上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权责关系,创新校企合作育人发展机制。同时,从办学质量、教学水平、人才评估等方面,引入多种高职院校评估、认证体系,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从人才培养规格、学生获得性能力水平评估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增强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1]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27-30.

[2]石伟平.职业教育研究的前瞻之作——评《职业教育的阶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J].职教通讯.2016(04):65-68.

[3]陈君,王利艳,刘旭东.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4]林宇.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4):10-14.

李思元,女,湖南长沙,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校企机制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