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中老年人体成分和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2017-03-09 18:04贺伟旗李争光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骨密度

贺伟旗++李争光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00-04

摘 要 为了揭示上海市长宁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骨密度与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瘦体重、脂肪量间的关系,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供科学建议,本研究以上海长宁区中老年人为例,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TBF-418B)测量身体成分指标,用骨密度仪Achilles Express测定跟骨骨密度。得出结果:1.中老年男性跟骨骨强度指数值与跟骨骨密度T值明显高于女性(P<0.05);2.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T值总体呈下降趋势;3.中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T值与年龄、体重、BMI、瘦体重和肌肉量显著相关(P<0.05);4.中老年人女性骨密度T值与年龄、体重、BMI、体脂率、脂肪量和肌肉量显著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人骨密度和骨强度存在性别差异,体成分是影响中老年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中老年人在预防骨质疏松症时,可适当增加瘦体重而非脂肪量。

关键词 中老年人 骨密度 身体成分

我国在未来三十年,将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病益发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上海市作为中国首个即将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其中老年人群特点具有代表性,研究上海市中老年人老年病发展特点对全国老年病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一种老年病,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其表现形式以骨密度显著减少,骨脆性增加为主[1]。一直以来,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性的成果,提高国民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早预防,早发现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骨密度和骨强度被医学界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2],定期测量骨密度与骨强度对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及时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中老年人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成分的测量,与跟骨骨密度进行对比,分析体成分对跟骨骨密度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中老年人体成分和骨密度关系的性别差异,为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市长宁区随机抽取中老年人男女各200名,年龄限制45岁及以上,在上海生活10年及以上。排除标准:为排除患病人群对骨量的影响,我们采用Deng等[3]的排除标准排除了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甲亢、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影响骨量的疾病。

(二)方法

身体成分测量:受试者保持空腹,脱鞋脱袜,穿单衣,测身高(cm),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重(kg)、BMI、瘦体重和体脂肪。采用骨密度仪测量跟骨骨密度,每日测试前对仪器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基本变量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用t检验来检测男性与女性之间基本变量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年龄身高、体重、、BMI、体成分和跟骨骨密度的线性关系。

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男性和女性的身体成分、骨密度T值、骨强度指数进行比较,对比了各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骨密度T值进行比较;选取了身体成分的测试结果和骨密度T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一)中老年人男性、女性基本特征分析

按性別分组后,两组组人体测量指标方差分析显示,年龄、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好;而在BMI、瘦体重、脂肪量、跟骨骨强度指数、跟骨骨密度T值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体重是影响妇女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表1中,在跟骨密度男女中老年人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体重没有差异,可见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T值与年龄的差异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加,约23岁以后机体与骨合成相关的生化指标降低,骨吸收大于骨合成,30岁后促进骨合成的骨钙素(其主要功能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度)降低,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中老年跟骨骨密度T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对不同年龄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身高,T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在女性55-59年龄段时,跟骨骨密度T值有显著性下降(P<0.01),如图1。中老年跟骨密度下降趋势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加快,但是70岁以后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可能是骨健康的关键期。

(三)中老年人身体成分与跟骨密度T值相关分析

实验中分析了中老年人不同性别的身体成分指标与跟骨骨密度T值相关分析,如表3。结果显示中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T值与年龄、体重、BMI、瘦体重、肌肉量显著相关,而与身高、体脂率、脂肪量无明显关联;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T值与年龄、体重、BMI、体脂率、脂肪量、肌肉量显著相关,而与瘦体重没有显著关系。根骨作为灵活性较差的受力骨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率,由于体重的不同受力的大小具有差异,所以根骨锻炼不同。根骨密度作为评价中老年人骨健康的指标,侧重于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且影响因素较其他骨少,具有一定的意义。男性廋体重与跟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如表3,这与很多研究就有普遍性,男性廋体重越低骨量流失越明显。

三、结论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了罹患老年病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已成为世界常见病第七名,是老年人骨痛,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而且目前仍无方法逆转已经疏松的骨质。早发现,早预防成为现下唯一可行的有效手段[5]。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长宁区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探讨了骨密度的性别差异,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之前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习惯、生活方式[6]和饮食习惯[7]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导致身体成分发生变化,BMI和脂肪量等身体成分指标可作为遗传、生活方式、运动习惯的综合指标[8,9],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中老年男性女性在BMI、瘦体重、脂肪量、跟骨骨强度指数、跟骨骨密度T值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BMI、瘦体重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脂肪量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人体结构有关,女性脂肪量从生理结构角度上高于男性,而男性肌肉的形成易于女性。中老年男性与女性骨密度也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并且女性骨密度要显著低于男性,可能与青春期骨质形成有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女性在55-59岁骨密度呈现显著性的下降(P<0.01),可能是由于中老年女性在绝经后在骨质大量流失,雌激素减少导致钙大量释出[10],从而导致了骨密度下降。

中老年人骨密度T值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这可能与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激素水平和钙吸收能力下降、户外运动减少有关。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骨密度T值越小,T<-2.5在临床上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判断依据[13]。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由于骨质疏松症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14],而且中老年人因一些老年病导致痛觉敏感度下降,骨折发生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年龄增加,骨密度减少越显著,即使骨密度T值相同,老年患者要比中年患者承受更大的风险。有研究证明,即使T值相同的情况下,80岁患者的骨折风险要比40岁患者高5倍左右[15]。

实验结果显示中老年人体重、BMI、肌肉量与跟骨骨密度T值成正相关,有研究表明[16]增加体重可以增强骨密度,但是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体成分对骨密度的影响作用也是各执一词[16,17]。研究中发现增加肌肉或脂肪含量都会引起骨密度增强,推测是由于增加了骨骼应力导致骨密度的增强,也有研究表明[18]脂肪量与骨密度有显著性正相关,推论是由于脂肪中含有合成性激素的胆固醇,从而降低了骨密度的减少。但在本研究中发现脂肪量与女性跟骨骨密度呈顯著性负相关,与男性跟骨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有研究[19]推测脂肪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是由于脂肪增加导致血液脂肪含量增加,影响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也间接的导致了骨密度的降低。与脂肪量对跟骨骨密度作用正好相反的是瘦体重含量,本实验发现男性跟骨骨密度T值与瘦体重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女性跟骨骨密度T值与瘦体重并无显著相关性,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20]。从表3中可得出男性身体成分与跟骨骨密度相关性排序为:年龄>肌肉量>瘦体重>BMI>体重;而女性身体成分与跟骨骨密度相关性排序下为:年龄>体脂率>脂肪量>体重>BMI>肌肉量。体脂率和脂肪量对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的相关性要高于肌肉量的作用,而中老年男性肌肉和瘦体重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综上所述,中老年跟骨骨密度和强度指数有显著性地性别差异,男性跟骨骨密度和强度指数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男性女性跟骨骨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虽然身体成分对骨密度的影响已经被国际承认,但部分指标的正负作用仍有争议,尤其是脂肪量和瘦体重的影响。从本研究结果看来,中老年人通过增重来进行预防骨质疏松时,需要有选择性,尽量选取增加瘦体重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Orimo H, Sugioka Y, Fukunaga M, Muto Y, Hotokebuchi T, Gorai I, 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rimary osteoporosis[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 1998.11:1133-9.

[2] Frost HM. On our age-related bone loss: insights from a new paradigm[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1997.12:1539-46.

[3] Deng HW, Livshits G, Yakovenko K, Xu FH,Conway T, Davies KM, et al. Evidence for a major gene for bone mineral density/content in human pedigrees identified via probands with extreme bone mineral density[J].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2002.66:61-74.

[4] Johnel O, Gullberg B, Allander E, Kanis DJA, Group TMS. The apparent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 in Europe: A study of national register source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1992.2:298-302.

[5] 李旋,石建,朱秀英,李利.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74-6.

[6] 李青梅,潘明明,冯燕,周小涵,曾玉红.生活方式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80-2.

[7] 赵敏,贾艳芳,张红.不同时期的运动与饮食习惯对女性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10-1.

[8] 王天文,杨德庆,田华伟.体育锻炼对人体成分的影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9] 王秀蓉.遗传因素与身体成分和某些素质相关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58-62.

[10] Pansini F, Cervellati C, Guariento A, Stacchini MA, Castaldini C, Bernardi A, et al. Oxidative stress, body fat composition, and endocrine status in pre-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 Menopause. 2008.15:112-8.

[11] 黄际远,宋文忠,陈明曦,史克俭,黄劲,钟兴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对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07.27:768-70.

[12] 李生强,谢冰颖,谢丽华,邱龙龙,葛继荣.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21-4.

[13] 向青,李春岩,苏楠,潘子昂,Sanchez TV,王敬玫,et al.Z-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271-2.

[14] 叶瑞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5] Kanis JA, Harvey NC, Cooper C, Johansson H, Oden A, McCloskey EV,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 thresholds based on FRAX :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Guideline Group and the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J]. Archives of osteoporosis. 2016.11:25.

[16] 陳金标,秦林林,张卫,葛崇华,马海波,肖艳霞.体重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15-8.

[17] Chen Z, Lohman TG, Stini WA, Ritenbaugh C, Aickin M. Fat or lean tissue mass: which one is the major determinant of bone mineral mass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1997.12:144-51.

[18] Pluijm SM, Visser M, Smit JH, Popp-Snijders C, Roos JC, Lips P. Determinant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older men and women: body composition as mediator[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2001.16:2142-51.

[19] 王广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肌力、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0] Douchi T, Kuwahata R, Matsuo T, Uto H, Oki T, Nagata Y.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ean and fat mass component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ales[J].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metabolism. 2003,21:17-21.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人晨醒不适原因多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中老年人要坚守“八大防线”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