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朔对转型期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

2017-03-10 22:16刘烺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朔

刘烺辰

摘 要:进入上个世纪80、9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种“王朔”现象。不同的人群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王朔给出了不同的评价,王朔成为了那个年代争议最多的作家。但无论怎样,王朔作品对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当代作家之中王朔先期主要转达的是大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的一种结构性的规则与变化,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的巨大转变。因此,针对王朔的艺术作品也应当从两个方面看,其一,王朔塑造了一群“痞子”形象,意在传递一种具有“解构”主义特丹的精神观念,说明市场经济兴起条件下的市民文化的立场和观点,针对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一种小节,这也是王朔小说之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另一方面,市民文化尚未能够成熟,而王朔作品对正统文化进行了冷嘲热讽,当然其并未能够提出现代性前景。《千万别把我当人》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关键词: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社会乱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一、《千万别把我当人》在王朔小说中的地位

1978年,王朔创作了《空中小姐》,随后又创作了超过二十二部中篇以及三部长篇小说,总字数超过一百六十万字,属于同时代作家之中的多面手。王朔的创作不至于小说,也包括剧本。知名编剧史航曾说,王朔、刘震云以及刘恒等均是在那个时代与影视结缘的作家。《千万别把我当人》属于王朔小说之中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其在王朔小说的地位,能够展现出王朔对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和态度上的端倪。

可以说,《千万别把我当人》作为王朔的代表作品,其在时代内容以及创作主体上呈现的更加深刻。其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状,更加呈现出了处于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乱象以及文化伦理的乱象。如王朔在2004年版《千万》中这样说:这些书中的人与情景,甚至一些对话都是当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并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的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

通过王朔的这段话不难看出,《千万别把我当人》中多是对作者生活经历的一种还原和呈现,因此,也让小说具有了一种时代感。甚至我们可以说,通过对《千万别把我当人》的阅读,我们能够看到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现状以及国情,更加能够看到中国社会文化特征。

《千万别把我当人》这部小说之中的作者,并未将视野局限在直接呈现社会现实上,而是在无所不用其极的借助自身艺术经验,利用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艺术在个人小说技术基础上完成了提炼与升华,从而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引入到新的高度。

二、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与道德伦理乱象的书写

1.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乱象的书写

在《千万别把我当人》之中对转型阶段的社会生活乱象的呈现十分鲜明,评论界甚至会《千万别把我当人》看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漫画式的呈现。

小说中主要故事梗概为赵航宇、刘顺明以及孙国仁等几人组织了一个“全国人民总动员委员会”这么一个怪胎,这是一个由民间、企业以及官办共同完成的产物,看上去民办的组织,却仍然以中外自由搏击比赛的名头,需要国家提供支持才能够完成。同时,在行动以及组织上都需要借助国家相关权力机构才能够完成。小说中创造的怪胎是对八十年代涌现的各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捞钱的组织的写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团体群魔乱舞,法律制约能力严重不足。除此之外,小说还集中表写了文化领域以及学术界的种种混乱局面。唐元豹父亲遭到了“全总”的大力吹捧,通过借助媒体以及国家机关的重重支持,发现对近代史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学术领域如此,民间则是非理性的盲从,甚至整个社会都掀起了

一股热潮。可见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具有家庭核心这样的价值观,造成了社会生活发生了偏差。

2.道德文化以及伦理的乱象丛生

转型阶段中国乱象除了体现在社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集中表现在道德文化以及伦理层面。市场经济环境下,崇尚民主与自由,崇尚契约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改革的形成是自上至下的,设计者鼓励人们追去个人物质与欲望的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够哟小维护体制的利益最优。王朔的《千万别把我当人》则充分地展现出了这一特征。这也是本篇小说所探讨的主要问题,甚至可以从标题看到王朔对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关于道德乱象的发挥在本书的篇尾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常社会道德所应当具有的文化伦理均出现了缺位的情況,以此,就在小说的结尾出现了,赵宇航之流完全失去了人性,唐元豹则一众“被吃”者发生了变异,甚至就连观看比赛的观众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麻木以及嗜血的本性显露无遗,甚至媒体也在这种环境中,开始宣扬一种非理性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当然,王朔对道德伦理方面的描写属于一种冷眼式的,因此也就招致了一些研究者的不满觉得其在态度上对这种道德上的变异属于默认,但是这种观点却并不准确,因为,作家对问题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审视。

参考文献:

[1]田文兵. 建构与颠覆:老舍与王朔创作中的“京味”比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6-71.

[2]江少英,林海萍. 旧神已死 新神未出——论王朔小说中的虚无主义色彩[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5:55-59.

[3]凤媛. 游戏与抒情——从王朔、孙甘露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城市书写之差异[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05-111.

[4]丁润生. 都市情恋与社会转型期的蜕变人格及其人生——王朔创作论[J].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7,03:22-27+44.

猜你喜欢
王朔
无功补偿单相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的设计
金庸坦然面对王朔批评
取悦市场还是自我摇摆
——试论王朔的创作转型
世人不懂王朔,只因都爱假正经
有一种友谊叫前任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罗大佑:流行音乐教父等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王朔撞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