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注意转换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7-03-10 13:03杨子燚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比太极拳

本文获2015年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立项资助(项目号:TY2015-101)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太极拳与注意转换的概念,从横向研究、纵向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太极拳可以提高人的注意转换的能力,改善人的注意与反应,尤其是对青年有促进执行功能的发展和延缓老年人执行功能衰退的作用。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研究对象、干预时间、实验设计与过程都有所欠缺,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太极拳;注意转换;对比

太极拳作为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具有多种提高认知的功能,已受到国内外的大量关注。它的运动方式与呼吸吐纳,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参加。已有研究报道太极拳对注意转换的提高作用,但他们的研究不是以它作为单一目的。本文从行为学与ERP等技术的角度,综述太极拳对注意转换的影响,探讨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太极拳与注意转换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运动养生方式,具有节奏缓和、强度适中、老少皆宜等特点,可以同时健身、健心、养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人的反应、注意、记忆等功能。在缓解压力、调节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注意转换又可称为任务转换、认知灵活性等,是在多个任务或情景下,认知资源的相互转换的过程。注意是人接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完成动作等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生活和特殊任务中需要多种信息的识别与任务的切换,注意转换的支持极为重要。

二、太极拳对注意转换的影响

1、横向研究

张楠楠等选取了两组受试者,[1]一组为参加太极拳半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另外一组为无锻炼习惯的中老年人。两组受试者分为3个年龄段比较。锻炼组又按锻炼时间小于3年、4至6年、大于7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锻炼组的平均反应时间、手脚交叉运动的总时间、正确次数、平均时间得分显著大于对照组。说明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判断速度、反应速度、转换能力等,以及对自身的感知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在锻炼组内比较来看,练习太极拳少于3年的中老年人手脚运动平均时间显著大于锻炼4-6年的中老年人,说明锻炼太极拳3年以上,手脚运动平均时间减少,反应与转换能力提高;练习太极拳7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平均反应时间、手脚交叉运动总时间和正确次数、手脚运动平均时间显著优于锻炼少于3年的,说明长期太极拳锻炼对注意转换能力、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

蓝永生等选取了大于1年的长期太极拳锻炼的实验组和久坐大学生的对照组,[2]采用ERPs技术测量他们的相关事件电位P300的潜伏期、峰值和反应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P300潜伏期、反应时显著小于对照组;两者P300峰值无显著性差异。锻炼组的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的差异,说明在练习太极拳后,认知速度加快,反应与转换能力提高;两组的P300反应时差异极显著,说明太极拳锻炼组从刺激出现后,机体接受刺激,经过大脑的处理加工,再到做出反应整个过程的时间缩短,太极拳提高人的注意转换和反应速度;P300峰值没有显著差异,可能由于受试者都是大学生,神经活动灵敏,对于注意力的分配都能够有较好的表现,所以没有表现出差异。

2、纵向研究

赵红霞随机选取2组无太极拳练习的大学生,[3]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9周、每周4次、每次1小时且强度在中低等的太极拳训练,控制组维持日常活动状态。结果显示,不一致的刺激类型的行为学数据上,实验组错误率显著小于控制组;且在太极拳干预后,错误率减小,说明反应抑制能力提高。说明太极拳可以提高注意转换能力,在干扰项中更集中于目标。实验组在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刺激类型下,各电极点的P300振幅都有所增加,其中C3、CZ、C4、P3、PZ、P4电极点的振幅最为明显,说明顶区和中央区在实验中参与性最高,激活程度最高。从具体点的数值来看,实验组C3、CZ、C4和P3、PZ、P4的P300幅值大于F3、FZ、F4和O1、OZ、O2;实验组中央区的CZ高于C3、C4,顶区的PZ高于P3、P4,说明P300幅值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对照组中央区和顶区的幅值较为明显。从脑地形图上看,实验组的在不一致的刺激类型下的前后测额区、中央区和顶区的激活程度明显加强,且左叶与右叶同时加强,中央区和顶区加强程度更明显;而对照组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刺激类型的前后测中央区和顶区的激活程度也有明显加强,这可能是由于控制组参加了运动课程、社团活动及其他因素导致。实验组在不一致的刺激类型下基测与后测在P300幅值有显著差异,后测的幅值比基测的高,实验组比控制组的P300幅值大,说明太极拳可以提高注意分配的能力,促进注意转换的能力。

王乾贝等将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4]干预组进行每次最少40分钟、每周最少4次、3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对照组维持日常运动。结果发现,干预组的TMT-A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对照组TMT-A得分没有变化。说明太极拳可以显著提高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速度,能够帮助他们恢复执行等功能。

杨利杰等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5]都采用同样的治疗过程,太极拳组另外进行共3个月、每周2次的太极拳锻炼,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太极拳组P300潜伏期、幅值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太极拳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恢复,改善认知障碍,提高注意转换能力、反应速度,将太极拳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三、小结

通过以上横、纵向的行为学与ERP等技术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锻炼的人显示出在行为学数据上的优势,表现在外在注意能力的提高,ERP技术则确切的反映注意、反应的速度,体现可测量的注意转换能力。说明太极拳锻炼有效的提高反应与注意转换,并能长久保持提高效果,而短期的练习提高作用较小,作用消退明显。有研究认为太极拳可以提高P300幅值,而有的则显示无相关性,还存在争议。

四、问题与建议

已有的研究讨论了太极拳对注意转换的影响,有较多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积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研究对象上,以上研究选取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大学生和中老年人,行为学研究主要受试对象为中老年人,而ERP等技术的受试者主要为大学生,以老年人为对象的ERP等技术的研究较少,今后可以将更多的老年人纳入研究。

在干预时间上,6-12周的太极拳干预对注意转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效果不足以造成持续性的变化,可以将干预时间延长。很少有研究在干预后一段时间内,测试太极拳对轉换的影响的消退,今后可以从效果保持方面来研究。

在实验设计与过程上,有的实验过程短缺,造成数据失真,应严格控制对照组的活动,完成整个实验。大多数研究采用的太极拳干预内容、时间、强度等存在差异,较难比较之间的关系,今后可以设定可比较的锻炼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行为学的方法,运用各种量表,也可以与ERP、EEG、fMRI等技术相结合,共同探讨太极拳对转换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楠楠,吕晓标,倪伟等.长期太极拳锻炼改善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7-9.

[2] 蓝永生,赵敬国,蒋艳杰.太极拳运动提高大学生认知功能的研究—来自P300的证据[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4)93-96.

[3] 赵红霞.太极拳运动对练习者执行控制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4] 王乾贝,绳宇.太极拳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3)68-72.

[5] 杨利杰,周清安,王林等.太极拳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3.

【作者简介】

杨子燚(1992-)男,汉族,山西晋中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对比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