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高中发800万元奖新生

2017-03-10 1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办学校奖学金生源

一场家长会,开成了“分红会”,百元大钞在主席台上堆成小山,获奖学生手捧一摞摞现金,和老师校长合影……2016年11月23日,温州“苍南县树人中学给学生发了800万奖学金”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据悉,该校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全寄宿制的民办普通高中。该校2016年招生时曾作出承诺,将对本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优秀的该校高一新生,依据总分的全县排名情况进行分类一次性奖励,奖金分为10万、5万、4万、3万和2万五个级别,共有239位同学获得奖励共计787万元。

树人中学董事长林元洲表示,800万元奖学金,都是他个人出的,为此还卖掉了自己在上海的一套房子。林元洲说,通过奖学金的发放,也想教会学生两个道理。“一是诚信,学校兑现承诺,也希望学生能成为诚信的人;二是实力,学校有这样强大的实力,希望学生毕业后也能拥有强大的实力。”但他也坦言,重奖也是无奈之举,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没有政策优势,招生时间晚,很难招到好生源,只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好生源。

800万奖新生是另一种“高补贴拉客户”

目前基础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产生了“一中现象”:一个县里面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生源往往向一两所重点中学聚集,进入所谓的“一中”就等于拿到了半张优秀大学的入场券,考不进“一中”则意味着前途暗淡。与此同时,民办中学的发展势头大大盖过公立中学,特别是民办中学的外国语教育、寄宿制成为竞争优势。所以,在一个县的“一中现象”背后,往往是一所老资历的公办中学,还有一所民办学校。民办中学要想在短期内迎难追上老牌公立中学,不仅需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吸引到足够优秀的生源。因此通过奖金吸引新生,就成了民办中学的常用手段。

有人会质疑,连全县的前3300名都要奖励2万元巨款,学校是不是在做亏本买卖呢?其实,在基础教育阶段,民办中学很多时候就是在博一个进入“一中现象”的机会。一旦成为“一中”,品牌就有很大的溢价空间。例如之前网约车通过高补贴来吸引用户,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它在资本上的估值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它博的就是这个。这次苍南县树人中学花800万元来吸引优质生源,看起来像“賠本赚吆喝”,但如果真实现了品牌估值的飞跃,也不算亏本。只不过这样赤裸裸地“用金钱砸”,和学校应有的斯文,不太搭调。

民办校一掷千金抢生源背后的隐忧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尤其民办学校)的办学,正在走用钱买生源之路。这种以优质生源打造学校升学业绩和学校品牌的办学路线,是应试教育办学语境下的一种功利选择。或许民办学校会说他们也是出于诸多无奈:如果他们不花钱买生源,怎么与其他公办名校竞争?靠办学积累,要等到何时?然而,这种办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各校的生源争夺战,其后果非常恶劣。对于高中来说,“高分=优质生源”的观念更加牢固;对于初中学校和学生来说,对分数和名次的关注也会上升到新的层面。

究其原因,是因为虽然实行了新高考、新中考政策,但唯分数论并没有被打破。学校和学生仍难以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分数、名次仍是学生和家长几乎唯一在乎的东西,学校办学也就以分数作为目标——招生业绩看录取分数,办学业绩看升学分数。近年来,清华和北大在高考之后为抢高分生源,几乎年年撕破脸皮、斯文扫地。这给基础教育怎样的导向?而且,北大、清华等校同样也在用高额奖学金来招揽生源。大学尚且如此,也就很难指责高中争抢高分学生了。要突破唯分数论,靠学校的自觉是十分困难的,最终还是要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必须推进招考分离,落实和扩大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导中学多元办学,办出特色和高质量,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教育选择。

猜你喜欢
民办学校奖学金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进一步改善民办学校教师待遇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