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来龙去脉

2017-03-10 02:37◎王
湘潮(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井冈山苹果

◎王 颖

毛泽东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来龙去脉

◎王 颖

1943年,萧劲光、甘泗淇、向仲华在延安视察机关干部纺线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是毛泽东1956年11月15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的一句名言。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它所包含的深意,贯穿和体现在我党我军的全部历史之中,诠释着党和军队兴旺发达的真谛,也昭示着党和军队辉煌的未来。

井冈山:靠理想信念、官兵一致克服“三大苦”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惨遭失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井冈山的斗争环境极其险恶。据老同志回忆,当时红军将士历经了人间三大苦:

一是打仗苦。面对敌人的疯狂进剿,作战成了井冈山军民的日常生活。而打起仗来红军又缺少枪弹,一支枪一般只有三四发子弹,冲锋前和追击时才能使用。因为敌强我弱,打仗时还得不停地行军转移。有一次率部突围,彭德怀鞋子掉了,结果一只脚穿鞋,一只则打赤脚;他的干粮袋也丢了,两天未吃一粒米,饥饿疲乏,几乎寸步难行。军长尚且如此,战士的情况可想而知。

二是伤病苦。井冈山上的药品及医生奇缺。没有医疗器械,就用打碎的碗片、刮平的竹子,做成镊子等器械;没有酒精消毒,就用石灰水来煮;没有纱布,就用土布代替;没有骨锯,就用木匠的小锯子来做断骨手术,用杀猪刀来开刀。当时枪伤病员最怕换药,用竹片做的镊子夹着很硬的粗布往伤口里捅,伤员真是疼痛难忍。

三是生活苦。吃穿住都极其困难。当时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严重不足,红米吃光了只能煮南瓜吃。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盐,由于敌人封锁运不进来,一度完全断绝,指战员普遍营养不良。寒冬腊月,没有冬衣,很多战士还是穿两层单衣。晚上睡觉没有被子,战士们只能钻到稻草堆里。许多人天不亮就提前起床爬山跑步,因为这是取暖的好办法。

然而,艰苦的生活和极度的困难没有吓倒英勇的红军,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除极少数人说点风凉话,闹点情绪外,大多数人是坚定乐观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为什么红军能够艰苦奋斗在井冈山上?这个答案首先要从理想和信念中去找。毛泽东在井冈山初创时就提出“在思想上建党”的要求,许多先进分子在党旗下重新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正是因为胸怀革命理想并坚守必胜信念,很多人在井冈山得到精神上的巨大满足,而不去在意物质生活的艰苦。年轻的陈毅安曾任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辎重队队长,他放弃优裕的生活,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他说:“我天天跑路,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当然,很多普通的干部战士可能达不到那样高的认识水平,但他们同样有着朴素的革命情感。曾任红军医院院长的曾志后来回忆说:“尽管战士并不懂得很多革命道理,但他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参加红军就是为穷人打天下。”

红军能够艰苦奋斗在井冈山上,也与部队官兵一致,干部率先垂范有很大关系。当时,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5分钱的菜。老红军刘显宜就说:“虽然生活这样苦,但是大家都不感到什么苦,情绪是饱满的,精神是乐观的。为什么呢?因为干部以身作则,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

有一次,毛泽东来到步云山练兵场,发现战士们闹情绪,一了解,原来是部队缺粮食,挖来的野菜又太苦,难以下咽。毛泽东二话没说,端起碗,夹着野菜,大口地吃起来。他一边吃一边说,这种野菜是很苦,可是有丰富的政治营养,我们干革命,就要吃大苦,没有今天的苦,哪有明日的甜呢?战士们看在眼里、听进了心里,深受感动:毛委员都不觉得苦,我们也不怕苦!

1928年底,为了解决部队的吃粮问题,红四军发起了全军的挑粮运动。在去宁冈运粮的五六十里山路上,层峦叠嶂,丛林密布,红军队伍肩挑背扛,早出晚归。毛泽东、朱德都亲自去挑粮。朱德砍削了一根木头,写上“朱德扁担”字样,前后箩筐装满粮,和战士一样翻山越岭。官兵们受此鼓舞,生活不嫌苦,打仗不怕死,团结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

当时有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歌谣唱出了红军在井冈山上不畏艰苦、顽强奋斗的乐观精神。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萌芽时期。

延安:艰苦奋斗的“东方魔力”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壮举。红军将士吃草根、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迈动双脚,突破道道天险,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长征后,在陕北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党和军队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红军在艰苦卓绝中奋斗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当他看到毛泽东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身上穿着用降落伞做的背心,林伯渠耳朵上架着断了腿的眼镜,便断言:这是可贵的“东方魔力”,这是中国人的“兴国之光”。

这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首次使用了“艰苦奋斗”的概念:“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同学会成立题词,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作为抗大的教育方针加以提倡。这样,艰苦奋斗从理论到制度上成为我党建军的重要原则和造就革命军人必不可少的条件。

1939年5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为实行国民精神总动员及纪念五一劳动节大会上提出,争取抗战胜利,就要改造全国国民的精神,把一切不好的东西统统去掉,例如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败、萎靡不振等,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他还对艰苦奋斗与政治方向的关系作了阐发:“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吃饭、穿衣几乎都难以保障。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这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由王震率领,进驻荒无人烟但土质肥沃的南泥湾。刚开始的时候,习惯战场的干部战士们对开荒种地没有经验,感到很不适应。但是,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不会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低下头来。没有房,就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就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由于干部战士干活拼命,为了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部队一度规定了“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劳动纪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三五九旅把人迹罕至、荆棘遍野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带头参加生产劳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荒、种菜。周恩来、任弼时还参加中央直属机关的纺线比赛,被评为“纺线能手”。这大大激励了广大军民的生产热情。

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毛泽东同时把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得到弘扬和发展。

西柏坡:从“不吃苹果”到“两个务必”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和平的环境没有维持多久,蒋介石就撕破了假和平的面具。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转战陕北,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进驻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这里,毛泽东决策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是在辽沈战役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毛泽东格外高兴的事,并引发了他关于艰苦奋斗的进一步思考。

辽沈战役的主战场在辽西的锦州地区。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有11个纵队和4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在此参战,时间长达40多天。锦州及其周边的兴城、绥中等地都盛产苹果,当时正值苹果成熟的季节。战前,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罗荣桓和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召开由各纵队政委、政治部主任参加的战前政工会议,要求各纵队做好战时政治工作,特别要求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动老百姓的任何财物。罗荣桓指着院子里结着累累果实的苹果树说:“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能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

1948年10月,第三纵队结束义县战斗后奉命急赴锦州外围参加锦州攻坚战。其中一个连队一夜行军近百里,赶至锦州城郊。由于接连几天的挖掘工事和激烈苦战,又经一夜急行军,战士们人困马乏,渴得嗓子眼儿冒烟。清晨,他们来到锦州城外一个苹果园时,接到上级“停止前进,就地隐蔽”的命令。为防止敌军轰炸,连队全部进入老百姓的果园隐蔽。不久,太阳慢慢升起来了,大家又渴又累,尽管抬起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但没有一个战士那样做,因为他们知道,部队有纪律,群众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不能动。还有一个连队于拂晓前进驻到一个农家大院。大院中间有两棵苹果树,树上结满诱人的大红苹果,部队在苹果树下活动、休息一整天,没人吃老乡一个苹果。有人发现树下掉了苹果,怕被踩坏,还捡起来放到老乡的篮子里。

10月14日、15日,解放军一举攻克锦州,取得关系东北战场乃至全国战场形势关键一仗的胜利。很快,解放军不吃苹果的事迹随战况一同报告给在西柏坡的毛泽东。看到战报,毛泽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高兴的不仅是一次关键性战役的胜利,还有具备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从一个小小的苹果,毛泽东看出了政治意义,看出了这里面所蕴含的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纪律严明且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此时,尽管国民党的军队仍然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毛泽东已经深深感到“我们的部队有希望”,我们的胜利指日可待。后来,有些国民党将领被俘后讲到“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精神上”,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到1948年底,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这又是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清醒地预见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苦”。为此,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向全党全军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里,毛泽东是站在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走好革命和建设新征程的政治高度,来看待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

新中国:讲“不吃苹果”的故事的用意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军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续写了新时代的“不吃苹果”的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志愿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上甘岭战役,敌人在我方仅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了230多万发炮弹和重磅炸弹,山头被整整削低了2米。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仍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坚持战斗43个昼夜,夺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就在人民解放军刚刚进入上海的时候,曾经有人预言: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的军队红着进来,要不了3个月就会黑着出去。进驻上海南京路的“好八连”战士,用多年的实际行动让这个“预言”不攻自破。他们在十里洋场巡逻站岗,不为各种诱惑所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克己奉公,为民服务,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本色。

然而,不得不承认,由严酷的战争环境进入到相对宽松的和平环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作风建设上也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贪图享受、铺张浪费、革命意志衰退等不良倾向在一部分干部中也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了贪污腐化现象。毛泽东对此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

从1951年底到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指导全党全军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并将这场斗争称为“严重斗争”,要求分别轻重,惩治或批判一切犯有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罪行或错误的人员。“三反”运动对于制止腐化风气蔓延,弘扬艰苦奋斗作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4年8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制止某些高级干部腐化堕落违法乱纪行为的指示》,点名批评了一些高中级干部,指出这些人违法乱纪,损害了党和军队的声誉,给革命造成不良影响,必须严肃处理。这一指示在全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经过批评和斗争,问题严重的人得到了认真处理。通过教育和检查,全军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艰苦奋斗作风教育。

1956年,国际上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兰、匈牙利事件,使人们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并非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同样存在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情况,也让许多人始料未及。如何妥善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新的艰难险阻?成了这一时期毛泽东思考的重点。在这年11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1949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5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5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毛泽东后来又在不同场合重申过这段话的意思。他把艰苦奋斗提到“政治本色”的高度,这就是告诉人们,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我们军队区别于一切非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的党和军队是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政党和军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艰苦奋斗的。

艰苦奋斗,关系着我们党、我们军队的性质,因而关系着我们党、我们军队的前途命运。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军队才能真正建立起铁的纪律,成为无论是拿着武器,还是使用糖衣炮弹的敌人都打不倒的钢铁之师;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党才能真正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成为屹立在中国大地上,拥有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那样无穷力量的伟大政党。

从井冈山时期到新中国,正是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率先垂范和大力弘扬下,艰苦奋斗精神才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法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各种诱惑因素增多,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我军始终保持勤俭清廉、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是关系我党我军会不会变颜色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奋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带头吃起了红米饭南瓜汤,他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艰苦奋斗对于人民军队的重要意义:

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针对有的同志拿解放军吃酸菜同资本家吃饭5个碗作比较的怨言,指出酸菜里面出政治、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我军能够吸取李自成军队进北京后“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的教训,没有成为李自成第二,从根本上说是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官兵的结果。

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的一段话,阐明了坚持艰苦奋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必然联系,让我们刻骨铭心: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猜你喜欢
井冈山苹果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井冈山之恋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
毛泽东上井冈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