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
——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

2017-03-10 06:52何咏梅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芷江胜利抗战

何咏梅,黄 彦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现实价值
——兼论“受降胜利”牌的打造

何咏梅,黄 彦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证史性、丰富性、珍贵性、翔实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它突显了人们不畏艰难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世界人民共同抗敌的国际友谊,说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转折等现实价值,是新时期值得发掘和打造的文化品牌。

芷江; 抗战遗产; 和平文化

芷江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盛行的古老县城,但真正让它声名远播的还是抗战和抗战胜利芷江受降的历史史实。

一、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特点

芷江地处湘西南,是进入贵州、云南等省的西部咽喉地带。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高涨。1937年11月,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芷江因此从原来的抗战大后方转变成了抗击日寇侵略大西南的前进阵地,战略位置突显。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及苏联、美国的空军等在这片土地上并肩作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由此孕育了芷江独特的和平文化资源。综合来看,这些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抗战建筑遗址的独特性和证史性

以时间为序,目前尚存于芷江的抗战建筑遗址有:(1) 芷江机场遗址。芷江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起初规模不大,约800米见方[1]。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扩建,1942年又进行第二次扩建,两次扩建之后,芷江机场最终成了二战时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现在的芷江机场虽然部分被改建为民用机场,但原来整个机场的位置及面貌依然保存完好,就连当时修建机场使用的石磙子也还有10多个存放在机场边缘,这些都是难得的历史证物。(2)二战时期中美空军指挥塔遗址。中美空军指挥塔修建于1943年,陈纳德曾经在此创办航校,并和国民党空军指挥官联合指挥空军作战。(3)二战时期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遗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建于1944年,是中美友谊的历史见证。(4)抗战胜利受降大院遗址。由受降堂、何应钦办公室、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等建筑和少量辅助建筑物组成。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都是当年的原物。(5) “受降纪念坊”。“受降纪念坊”是1946年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战胜利而下令修建的。该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血”字造型,青砖砌成,坊上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共12幅,以及“芷江受降纪念坊”223字铭文。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号称世界六大凯旋门之一。

(二)抗战文物的丰富性和珍贵性

在旧址里保留有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坊记石碑、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坊落成“彪炳千秋”石碑、芷江抗日受降主会场刻“参加受降典礼纪念”铭文办公桌、双人木沙发、单人木沙发、木靠椅、1943年至1945的中美空军在芷江战斗原图、民国三十三年中美联队俱乐部奠基石等国家一级文物共计31件。还有国家二级文物36件,国家三级文物135件,其他珍贵文物2 000多件[2]。其中包括中、美、英、苏、日、德、比、加八个国家二战时期的迫击炮、轻重机枪、冲锋枪、步枪等19种不同型号的武器43件;有中国军事博物馆下拨的太阳旗、降书、指挥刀等四件;有气壮山河的题额和对联、孙中山像;湘西会战的炸弹、子弹、弹壳、弹夹、枪刺、钢盔、饭盒、引线、公文包等军械品75件;还有当年飞虎队员的实物、资料,以及大量的珍贵文、照、展品[3]。这些文物,既丰富多样,又弥足珍贵。

(三)抗战历史资料的翔实性和唯一性

芷江受降纪念馆馆藏档案资料来自台湾、北京、南京、昆明、贵阳等地档案馆和北京航空馆,更有许多是自1985年以来,芷江历届文物工作者四处走访征集到的一手材料和当年亲历者的私人物品,其资料翔实、准确、生动,并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有“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芷江签发的投降命令备忘录24件和指挥全国受降二十天工作概况表,日降使今井武夫签字的“受取证”2件,以及电文、中央社电讯等。还有何应钦在芷江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陈纳德在芷江机场的讲话、宋美龄致飞虎队祝酒辞等。同时挖掘、征集到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资料丰富,包括受降主官何应钦、冷欣,投降主官冈村宁茨、今井武夫回忆录4件,参加受降工作人员陈应庄、魏鸿祥等回忆录11件,当年新闻记者陈香梅、严怪愚等回忆录9件,参加湘西会战、廖耀湘等回忆录15件。参与修建机场工程师黄彰任、林泽群以及目睹日军轰炸芷江罪行等人回忆录15件[3]。

二、抗战遗产之芷江和平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

(一)突显了人们不畏艰难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侵略者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面对强敌的入侵,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奋起抗争。芷江机场的修建,就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历史缩影。从接到命令到动员近2万民工参于修建机场,到机场的最后竣工,时间不过1年左右。由于当时条件差,人们自带劳动工具,从四面八方步行赶来,忍饥受冻,人拉肩挑(如用人力拉巨型水泥磙子),完成了浩大的工程。芷江机场的修建,是芷江及周边县市老百姓用生命和血汗铸就的,据调查得知,当时累病、受伤的民工不计其数。因为是空军指挥作战基地,在整个抗战期间,芷江人民还承受着侵略者空袭之苦。据县府1946年对空袭损失的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1月到1945年12月,日机对芷江实施了38次轰炸,出动飞机513架次,投弹4731枚,炸毁房屋3756栋,损失粮食30万担,损失总值163.17亿元(法币)。芷江城区共有838名同胞在日机轰炸下伤亡[4]。然而,面对侵略者的狂轰滥炸,芷江人民不屈不挠,在遭日军屡次轰炸过后,他们都能迅速自动去填修弹坑,抢修跑道,迅速复修机场,保证了中美空军的及时参战。

(二)彰显了世界人民共同抗敌的国际友谊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1938年10月芷江机场竣工投入使用后,国民党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二厂相继迁入芷江。从1938年冬到1945年10月,先后有苏联志愿空军中队、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战斗机队、运输机队、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第五大队(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一大队等空军部队进驻机场[4]。在抗战期间,驻扎在芷江机场的中国和盟军的飞机,不断地出击,顽强地阻挡日军的进攻,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变被动为主动出击,对日军的兵站、机场、码头、后勤运输线及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较好地完成了共同抗击日军入侵、保卫大西南的重要任务。同时,在滇缅公路被日军破坏控制以后,为了保障中国战区的后勤补给,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员还经过多次试驾,用生命开通了经过世界屋脊的驼峰航线——中国军用战略物资的生命补给线,在这条飞越世界最高山脉的航线上,后人的飞机是以前人失事飞机的残片为航标进行战略物资抢运的。二战期间,牺牲在中国战场的外国飞行员不计其数。驻扎在芷江的中、苏、美空军,用一个个铁的事实和赫赫的战功(尽管当时出于军事保密未予直接报道),证明和彰显了他们顽强的抗争精神,并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制空权,谱写了一曲曲国际友谊的战歌。

(三)说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

芷江抗战是在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大前提下,为了救亡图存,国共两党鼎力合作,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抗战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许多国民党军队和党政机关、学校迁入芷江,据统计,从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驻芷各种军、警、特、宪机构多达220个,使原不足3万人的县城,人口骤增至10余万人[1]。同时,不少抗日救亡团体以及我党不少救亡干部也纷纷聚集芷江周边,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他们办剧社、出报刊、街头演讲,宣传抗日,鼓动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的事务中来,使湘西这片相对闭塞地区的山区民众,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并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抗战。他们或亲自参战,或送自己的孩子上前线,或参与修机场、修公路,或为军方提供有用情报,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种粮食、蔬菜给将士们解决生活问题提供保障等等,真正让人感受到了全民抗战的力量。发生在1945年4月至6月的芷江保卫战,中日双方参战总兵力达28万人,战线长达400余公里。国民党地面军队正面阻击,共产党游击队侧翼配合,当地民众力量奋起抵抗,驻扎芷江机场的中美空军实施空中掩护和打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战以日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从此以后,在中国正面战场上日军再也无能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于是,芷江保卫战便成了中日之间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

过去,中国由于孱弱、分裂、不团结而屡遭列强欺凌。至此,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被真正唤醒以后,面对强敌,联合反抗,取得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是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

(四)展现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光明的伟大历史转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至23日,日军降使——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乘飞机来到芷江,代表日本政府向我国无条件投降,交出了日军在华陆军总兵力部署图,并在芷江办理了侵华日军投降的具体条款,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总受降典礼。芷江因此而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受降名城。为了纪念这一划时代的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在芷江七里桥原受降大院内,修建了抗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

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始于卢沟桥”,“终于七里桥”。芷江见证了日军的失败和投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抗战胜利遗产。它无声地向世人宣告了上个世纪30-40年代中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以弱胜强、团结抗敌的历史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从屈辱走向光明,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新时期。

三、芷江“受降胜利”牌打造的当代意义

鉴于芷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处的独特的战略地位和胜利受降的历史史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芷江历届政府便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一些抗战遗址的修复工程和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着手打造“受降胜利”牌。他们在原有遗址修复的基础上,还先后修建了受降纪念馆一号展馆(1995年)、兵器馆(1999年)、受降亭(2001年)、飞虎队纪念馆一、二号展馆(2005年)、受降纪念馆二号展馆(2009年)等。近年来,芷江县先后投入数亿元,完善抗日受降纪念地的功能,建造体现抗战及和平文化的主题公园,包括太和塔及附属建筑、国际和平论坛永久会址、和平广场、和平钟亭、中华故土地图、和平艺术雕塑群、景观围廊、橄榄湖等,并在距县城仅3公里的小河口修建国际和平村;另外,芷江还计划修建和平书院、和平学校、世界和平荣誉村民住宅,申报抗战英烈园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纪念馆等一系列凸显和平文化主题的建筑及设施。2015年,芷江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确定了21个I类重点项目,投资达19.47亿元[5]。同时,芷江还围绕抗战受降的历史,举办“国际和平文化节”,开设“和平文化论坛”,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

芷江“受降胜利”牌的打造,对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和平思想、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及和平素养,促进芷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促进台海两岸合作交流均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承

芷江抗战受降胜利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一直重视文物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使这里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今,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多年了,当我们来到芷江,参观芷江受降遗址及一系列纪念馆展品时,那些实物、那些当年的珍贵照片和文史资料,向我们展现了一部部活的历史,让人由衷地感叹历史的悲壮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努力终将有回报,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抗日胜利受降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20日开始,受降旧址成为湖南第一批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芷江“受降胜利”牌的打造,不仅为我们后代子孙保存了一部部较好的历史活教材,更是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历史传承。

(二)有利于提升芷江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借助抗战胜利芷江受降这方平台,芷江政府和民众团体将抗战文化进一步延伸为和平文化,2003年以来,组织了一系列和平活动,使得二战反法西斯国家驻我国使领馆及政府代表团,美国飞虎队队员,德国、英国、俄罗斯、丹麦、罗马尼亚等国的二战老兵及家属均有机会来此造访。2015年9月,湖南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也在芷江举行。这些活动,无疑加强了芷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性事件及发生地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也有力地提升了芷江的知名度和国际形象。

随着芷江声名的远播,芷江逐渐成了世界热爱和平人们朝圣的“胜地”,来芷江造访和参观的团体和游客越来越多,逐年增长。2009年芷江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6%[6]。201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近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8%和14%[7]。及至2015年,芷江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50.3万人次,增长12.3%;实现旅游收入22.52亿元,增长12.3%[8]。旅游产业成为了拉动芷江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善了芷江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更为提高芷江人民的生活水平打下了基础,芷江并因此而荣获“2015年度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县”的称号。

(三)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培养人们的和平素养

芷江受降宣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终使日本的“百年战争”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可是直到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在日本国内却一直存在一股右翼势力,他们不服输、不认错、不赔罪,甚至有越来越张狂之势。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贫穷、分裂、落后的中国,我们绝不惧怕欺凌,但我们也不轻言战争。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并期望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与世界。

芷江“受降胜利”牌的打造,修复抗战遗址,收集、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抗战文化资源,就是要用铁的史实教育人们:和平来之不易!它警醒着人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有利于教育人们要懂得如何去珍惜和捍卫和平,崇尚及热爱和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和平意识及和平素养,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推进台海两岸的合作交流

芷江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比较客观地反映和再现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为抗战所作的努力,它是联系国共两党友谊的桥梁。“受降胜利”牌的打造,为国共两党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搭建了平台。2011年7月29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举行了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为促进两岸民间交往,全面提升两地合作交流的水平及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芷江抗战遗产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研究其特点、追溯其价值、弘扬其内在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1]陈卓卫,杨必军.抗日战争时期怀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A].芷江受降研究文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06-118.

[2]谢志贤.浅论芷江受降与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设[A].芷江受降研究文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93-201.

[3]张艳.浅论受降名城芷江抗战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传承性[A].芷江受降研究文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85-192.

[4]邱云桂.论芷江机场的历史地位[A].芷江受降研究文选[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5-160.

[5]何咏梅.芷江国际和平文化名城建设的功能价值及发展构想[J].怀化学院学报,2015(9):33-36.

[6]宋艳辉.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以芷江县为例[J].当代经济,2012(5):86-87.

[7]杨翠.芷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4):54-56.

[8]芷江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怀化统计信息网-怀化市各县市统计公报[DB/OL].http://www.hhtj.gov.cn/Main-Show Article-9798.html.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ractical Values of Zhijiang's Peac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War Heritages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urrender Victory”Cultural Brand

HE Yong-mei,HUANG Yan
(College of Marxism,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Zhijiang's peac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war heritages are unique,historical,rich,rare,informative and unique.It highlights the undaunted sacrifice and dedication of people,demonstrates the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indicates that the solidarity and the unity of the nation are the realmagic weapons to defeat the enemy,and shows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humiliation to the glorious greathistorical turning pointand other practical values.It isworth to explore and create a new era cultural brand.

Zhijiang;the war heritages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peace culture

G122

A

1671-9743(2017)08-0030-04

2017-06-23

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2017年招标课题“和平崛起进程中芷江抗战文化的核心价值研究”(HPZB2017-2)。

何咏梅,1966年生,女,湖南芷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政治文化;

黄 彦,1996年生,女,湖南耒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芷江胜利抗战
坚持就是胜利
难忘芷江红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