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
——以湖北理工学院新空气合唱团为例

2017-03-10 07:34杨祖欣
关键词:理工学院合唱团湖北

杨祖欣

(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地方高校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
——以湖北理工学院新空气合唱团为例

杨祖欣

(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社区文化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石。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社区文化建设是职责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以湖北理工学院新空气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为例,介绍了校地协同实现排演资源共享、学训一体开设多元艺术课堂、优势互补共促人才培养三种服务模式。

地方高校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镇最基础的组成单位。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社区常被定义为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备“同一群体”、“共同地域”、“共同文化”的基本属性。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共同文化”属性的载体,是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区和谐的基石。

我国地方高校从地域分布来看多处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中小城市,普遍担负着转型发展和服务地方的双重任务;从区域位置来看又与社区重合。它们在当地为文化知识的高地,汇聚着众多专业人才和教育资源。合唱艺术因其参与人员面广、专业门槛低、组织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地方高校和街道社区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地方高校合唱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合唱艺术平台为依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成为了摆在地方高校“合唱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地方高校合唱团必须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是一种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的现实需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需求也有明显提升。各社区纷纷组织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合唱团并定期组织排练,参加各类活动展演和比赛,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然而,此类合唱团多为居民自发组织,成员大多没有合唱学习经历;尤其是排练者和指挥缺乏专业指导,在演唱能力、声音要求、作品层次、艺术品位等诸多方面很难跳出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因此,他们对高校合唱团在专业指导和规范训练上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2、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地方高校多为当地“最高学府”,是地方人才、知识、技术汇聚的高地。如何打好“地方特色牌”,坚持区域性的办学导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开发等方面着眼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地方是我国地方高校肩负的一项基本任务,地方高校合唱团作为活跃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一支生力军,也肩负着服务地方的使命。

3、 合唱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合唱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无论是高校合唱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地方社区合唱业务骨干的培育,都离不开面对合唱队员那一刻的实践积累。社区作为城镇的基础组成单位,聚集了大量人员相对稳定,有固定排练场地,能定期训练的合唱爱好者,他们组成的团队为这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

4、 合唱市场普及的现实需求

长期以来人们对合唱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歌咏活动”的大齐唱层面。而作为“人声交响”的合唱艺术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立足基层社区普及合唱知识,用实际行动传递合唱音响,是高校合唱团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任务。这不仅是一次有意义的合唱知识“扫盲”,更是一次勇敢的合唱市场“开拓”。只有老百姓建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听得懂合唱,才有真正合唱艺术繁荣的“春天”。

二、湖北理工学院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

湖北理工学院新空气合唱团是一支青年混声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3月,成员主要由学校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学生组成,每周定期排练两次。新空气合唱团以合唱艺术为载体,着眼于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校地协同实现排演资源共享

新空气合唱团利用自身专业和人才优势,共享排演资源,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普及合唱艺术。首先,该团与学校所在的黄石市团城山街道皇姑岭社区、青龙山社区合作,把每月将要进行的日常排练和校园演出以公益海报的形式向社区居民进行宣传并免费开放。主动把居民请进来感受合唱艺术,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其次,该团与黄石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学会合作举办社区合唱作品公开排练。通过排练向社区合唱团队推荐当代优秀合唱作品,介绍前沿合唱训练理念,帮助社区合唱团队提高训练水平。第三,该团各声部业务骨干主动走出去参与指导社区合唱团日常排练,训练他们的演唱能力,更新他们的合唱音响。其中,该团男低声部2015级朱涛、贺克选同学,2016级张浩宇同学还作为声乐指导参加黄石市文化宫社区爱乐合唱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国图音乐厅的展演。第四,该团定期携新作品参加黄石市音乐家协会合唱学会举办的合唱团队交流音乐会,与各社区合唱团展开业务交流,共促黄石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第五,积极与所在社区对接,带高雅艺术进社区,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文艺节庆活动。在所在社区不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居民的合唱讲解音乐会、面向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合唱体验营、面向中老年人的红歌合唱大会等等活动。在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也传递了正能量,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第六,该团与所在社区政府文宣部门合作,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建设。近两年来,已演唱戏曲改编合唱作品3首、宋词改编合唱作品1首、湖北地方主题合唱作品5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学训一体开设多元艺术课堂

新空气合唱团所在的湖北理工学院是黄石市最早创办音乐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他们根据社区居民在合唱艺术方面“零基础”的实际情况,与所在社区、学校工会、老年大学合作,利用周末和下午7.8节课堂教学间隙,开办由该团师生讲解、示范的社区艺术培训课堂。内容包括:五线谱读谱基础理论、合唱发声原理体验、合唱表演礼仪说明、身边的合唱作品欣赏等内容。在普及音乐基础及合唱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与此同时,艺术学院还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将每学期开设8周的校级公共选修课《合唱艺术》的课堂向社区居民和教职工开放,由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最大限度的普及合唱艺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服务社区文化建设。

3、优势互补共促人才培养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新空气合唱团与社区互助联动培养合唱骨干人才。他们在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带领下走进社区,与合唱爱好者交流学习经历,团队管理经验,举办合唱知识讲座;与黄石市合唱学会合作把社区合唱团团长、指挥、声部骨干请进学校课堂利用学校人才优势进行合唱挥拍基础、合唱编配基础、合唱排练技巧等知识技能的集中培训。对培育社区合唱文艺骨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新空气合唱团师生在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还拓宽了“教”与“学”的空间,调动了学习热情,实现了实践教学“立足于行业,着眼于应用”的要求,增强了专业获得感和专业自信。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服务社区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不同基础、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编制规模、不同职业背景的合唱团队,积累了与课堂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实践不一样的专业实践经历。在不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形成了深刻的团队协作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感受了在服务中学习的快乐,提升了知识技能的组织能力,职业交往能力、团队协调管理能力,使这群未来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阶段就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有效的促进了学校音乐学专业合唱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湖北理工学院新空气合唱团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上述服务模式,它解决了困扰地方高校合唱团队的一些现实问题。如:校内演出因场地和观众相对固定,曲目和场地无法实现循环,一般演一场就要换一套的现实问题。通过服务社区,盘活了演出资源,扩大实践空间,增强了师生在具体作品舞台实践过程中的积累。又如:在地方高校演出观众成分单一(多面向在校师生),审美喜好也较为集中,合唱团在演唱作品的选择、现场表演的编排上也受到明显局限。这与“充分涉猎合唱艺术各种表演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未来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也是不相符的。通过服务社区,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审美需求的“观众”开展实践活动,为师生们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定制”实践曲目、丰富实践内容提供了可能。再如:高校合唱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有面对合唱团“指挥”、“排演”的实践需求,而自身团队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社区服务中,大量的合唱爱好者或自发或在社区的组织下成立的各类合唱团队为高校师生这一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事实证明,地方高校合唱团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1]包华颖.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赵 婷.地方高校服务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J].城市学刊,2016,(5).

[3]倪淑萍.合唱艺术与社区文化发展[J].音乐传播,2015,(1).

[4]岳 敏,李道林.高校与社区共建和谐文化社区的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13,(12).

(责任编辑:胡光波)

The service mode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local colleges——the choir Fresh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Zu-xin

(Art College,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3,China)

As a crucial part of the public culture, the culture of a community underpin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ommunity. Providing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local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 which also meets the institution’s needs for development. This essay takes the choir Fresh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introduces three models that Fresh adopt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three models, the choir coordinates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achieves its goals of sharing rehearsal resources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setting up diverse art classrooms that combine learning and tr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 abilities by complement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choir of a local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 services; community culture

2016年湖北理工学院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合唱艺术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研究”(16xjr06Q)的总结成果

2017—02—07

杨祖欣,男,湖南怀化人,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I616.25

A

2096- 3130(2017)03-0017- 03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3.005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合唱团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理工学院简介
难忘的合唱团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2016年《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论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