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推进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10 09:24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农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的纷纷涌现,具有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单个或多个特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在黔东南大地上得到较好发展,显现强大生机,成为推动旅游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渠道。

一、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及其典型

黔东南田园综合体发端于2010年左右,是伴随着全省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特别是大力发展农业园区而极快地发展起来的。如凯里市积极主动引进台湾农业主体,率先培育了全州第一个业态和功能都比较完整的田园综合体——云谷田园,在云谷田园模式的示范带动和全州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全州的田园综合体、类田园综合体、准田园综合体纷纷发展起来。如台江县于2013年6月启动建设,初步形成了四个田园综合体,即方南姊妹综合体、巴拉芳华综合体、清江啊莱综合体和嘉禾苗韵综合体,这些综合体主要以休闲农业为核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和“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结合“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高效农业示范为基础,集农业产业、生态、文化、休闲、商务、旅游为一体,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区域综合型农业观光度假特征。

二、黔东南田园综合体发展效果明显

(一)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改革供给

丹寨县围绕“康养福地”品牌,以绿海蓝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中心,突出民族文化宝贝,个性化打造规模大小不一的田园综合体,其中兴仁镇甲脚村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民俗特色,以斗牛文化为突破口,以“农文旅”综合体为引爆点,2016年底成功举办甲脚村首届蚩尤文化节暨“蚩尤杯”牛王争霸赛活动,昌昊金煌在这个文化体验园周边建设铁皮石斛、中药材种植基地,在基地内设置自行车道、农家乐等业态,将农业基地与文化体验园有效融合。通过民族文化活动引领旅游业态,配套民宿休闲农家乐餐饮、自然梯田风光等全域旅游“套餐”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局面。凯里市发展了大风洞青杠乡村旅游休闲田园综合体、下司草莓种植田园综合体、平茶“世外桃园”田园综合体等。雷山县形成了大坪山田园综合体、郎德镇下郎德村田园综合体等,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新增天麻、白芨、青钱柳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09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14700亩。

(二)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脱贫攻坚

田园综合体催生了满足游客的全方位需求的各类新型业态,让城市的人流、信息流、物质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农民通过入股、出售土特产、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对于推动农民发展致富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施秉县望城田园综合体以精准扶贫为依托,对田园综合体内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分别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业;对无劳动力和没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通过特惠贷、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综合体内的产业合作社或基地等分红实现了脱贫。三穗县颇洞田园综合体核心区所在村落在近三年每年分别脱贫都稳定在200人以上,目前除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外,其余群众已全部脱贫。锦屏县的田园综合体精品水果产业年总产值达1.2亿元,核心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万元。黄平县通过农户采取土地入股方式,田园综合体内共流转土地1.185万亩,涉及农户1400余户,仅土地入股农民就从田园综合体获得年收入达711.5万元,户均年收入5000余元。

(三)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全域旅游

田园综合体的打造,能将景区与农村连接起来,以自然景观带、特色文化带、美丽乡村带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把多彩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通过开发徒步、骑行、骑马等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采摘果园、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需求,推动乡村度假向田园生活转变,让绿水青山成为给乡村农民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金山银山,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雷山县西江有效推进了西江“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景区提质扩容、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特色山地农业、特色生态工业、特色服务业等产业,乡村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黄平县将田园综合体建成旧州特色旅游景点,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成为农业休闲体验区,带动周边村庄积极发展“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农家景”的农业休闲项目,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城乡统筹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又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城镇乡村化的一种统筹融合模式。凯里市通过建设发展云谷田园综合体,不仅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带动了农业发展,还使周边的乡村与城镇融合发展,有效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五)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将农业从单一的一产向三次产业延伸发展,实现了各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深度的融合。三穗县的颇洞田园综合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发展蔬菜、蓝莓、花卉等主导产业,2016年实施了高标准玻璃温室大棚、旅游公厕、沼气集中供气、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钉耙塘蓝莓基地生产便道建设、颇洞河堤绿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员教育培训中心、颇洞食品加工厂建设、文化广场建设、颇洞至屏树路灯建设、生态河堤、颇洞至德明旅游道路建设、泥鳅养殖基地、农家乐、垂钓鱼塘、荷花池建设等项目,为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奠定良好基础。

(六)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人居环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效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变。施秉县望城田园综合体实施了村文体广场、宜商宜居新区、居民房屋风貌改造和连片荷花池建设,形成了以生态环境、精品水果和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区,不仅实现了脱贫目标,还呈现出“富而美、美而富”的发展态势。

(七)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有利于资源整合

丹寨县在推广云谷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因地制宜,通过企业、旅游、平台等关键要素的统筹,全县农业、旅游、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通过财政贴息、担保公司担保、组织银企对接、创牌奖励等方式,建立了财政投入为引导、业主投资为主体、项目整合及社会融资为补充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有效整合了相关方面的发展资源,形成了强大、有效的发展合力。

三、黔东南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点

(一)业态综合

在田园综合体中,各产业互融互动,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二)文化综合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耕文化为灵魂,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在原有乡村景观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以乡村农耕种植、家畜渔禽、乡村民俗特色及农家生活为载体,将农村自然景观、绿色有机生态、周边环境风光与旅游经济、观光项目、乡村传统文化充分融合和利用,进行主题性的内涵表达,实现乡愁、观光有机融合。

(三)时态综合

田园综合体中的不同时态体验很重要,这也正是田园综合体与其他综合体最主要的差异之处、独特之处。运用现代设施农业,反季节种植各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的农作物,形成了与周边强烈的时态差异,极大提升了田园综合体的吸引力。

(四)价值综合

田园综合体已经初步显现出了产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体育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旅游价值、康养价值等价值的综合。

(五)功能综合

与农业产业园区等单个组织不同,田园综合体包含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社区服务区等基本功能。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生活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观光活动的区域,利用农村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静荡的湖水等开展休闲活动,满足由农业景观区带来人流的各种休闲需求,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支撑的综合产业平台。

(六)居住综合

乡村长期以来有分散居住的习惯,呈现传统乡村规模小、位置分散、距离远等现状。田园综合体立足当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尊重当地民俗的前提下,对当地农村的资源禀赋进行系统梳理、综合利用。引导乡村社区居民集中连片居住,集中建设配套设施,提高生产生活便利程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不同人群居住的综合。

四、探索实践中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一)政府引导是关键

田园综合体、类田园综合体、准田园综合体是新生事物,经验缺乏,风险很大,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特别是在建设发展的初期,必须有各级政府强力支持。比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坚持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引领,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营。如黎平县为加快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积极整合各部门资金7700余万元,重点对田园综合体的道路、水利设施、园区绿化及环境提升、山地自行车游道、民宿改造、停车场、公厕及休闲景观设施等加大投入,调动了市场主体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积极性。三穗县为解决颇洞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整合国土、农业、扶贫、科技、水利、交通等多部门建设资金投入,现已整合各级财政资金3.6亿元,田园综合体建设得到了有效推进。

(二)市场主体是主力

在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中,政府不能替代市场行为,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市场必须发挥主力作用。丹寨县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其资金、技术优势壮大田园综合体规模、提升田园综合体质量,并通过企业的市场营销解决田园综合体产品销售问题,保障产业增效、农户增收;黄平县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平台,切实做好农业相关项目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引进贵州金佰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华春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主体力量。

(三)土地流转是核心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需要集中土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园区、打造旅游景点。田园综合体首先要集中流转农村土地,要以“三变”改革为路径,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同时避免市场主体与农民受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三穗县由政府、转让方、租用方3方共同协商土地租金并建立土地租金逐年递增的定价机制,确保农民通过土地取得收入,使土地有序、健康流转。黄平县创新田园综合体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自愿、有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引导田园综合体内农民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保障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用地。锦屏县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通过万亩果场、金星果场等国有企业集中将农户及村集体零星土地进行规模化流转,再通过果场将流转储备的土地以转包、租赁等形式转给田园综合体内的企业及合作社组织。

(四)创意发展是方向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突出“创新”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意。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建立在各地实践探索基础之上的新生事物,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划设计,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和同质化竞争。立足当地实际,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土地保障、管理机制上探索创新举措,鼓励创意农业、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田园综合体建设活力。

五、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思考和建议

(一)积极争取试点

财政部明确规定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以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省级财政部门根据竞争立项的结果,将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因此要抓紧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项目竞争立项机制,择优选项争取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的试点,推动现有田园综合体向更高水平、更高档次、更好方向发展。

(二)推动差异发展

及时总结现有经验,开展创新创意研究,学习借鉴江浙等地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高水平地做好顶层设计,在更高的层面上切实加强对各地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指导,重在突出各自特色,实现差异性和互补性发展。特别是不断丰富业态结构,提高消费者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和消费量。

(三)创新支持政策

在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中,土地流转难、融资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害怕在土地、林地流转过程中被强势群体侵犯其合法权益或期盼土地增值而不愿流转,工商企业或大户害怕农民反悔而不愿对集中的土地、林地进行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和建设,这些给田园综合体招商引资等带来了较大难处,制约了田园综合体的加快发展。必须创新和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合并调整、以田换田、租赁、反租倒包、股份制、土地信托服务等开展土地流转,才能更好地促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

(四)引进优强主体

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中,既有独立的市场主体推动,也有多个市场主体共同推动,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是有实力优厚的市场主体推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如凯里引进台湾有实力的公司,才建设发展了如今著名的云谷田园。

(五)构建分享机制

将周边群众作为田园综合体中的重要一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田园综合体收益和周边群众增收有效挂钩。坚持以“三变”改革为纽带,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农文旅一体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田园综合体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改变农业经营散、乱、小的状况。

(六)优化外围配套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发展,不能是独自孤立地进行,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业态,很难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优化田园综合体的外围配套,主要是优化进出交通配套、业态类型配套、“体”外消费配套等,使田园综合体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推动二、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