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强化支撑实现四川粮食行业大发展的思考

2017-03-10 11:11张书冬
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粮油四川粮食

◎张书冬

补齐短板 强化支撑实现四川粮食行业大发展的思考

◎张书冬

四川省是产粮大省,也是人口和消费大省。多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四川省粮食部门积极贯彻执行上级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有力促进了全省粮食经济的高速发展,2016年全省涉粮产值达5000多亿元,为全省GDP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高起点上如何推进全省粮食行业稳步发展,作者通过认真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上级会议要求,结合四川实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了补齐短板,强支撑的继续推进四川粮食行业健康发展的的有力举措。

四川粮食流通 补短板 强支撑 实现行业大发展

四川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第一粮食消费转化大省。新起点上,四川省粮食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为契机,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为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抓收购、稳基础、强产业、保粮安”为重点,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发展支撑,努力以“大粮食”的胸怀、 “大创新”的气度和 “大协调”的思维实现全省粮食行业 “大发展”的愿景。

一、以 “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夯实粮食流通工作基础

(一)着力抓好保供稳价和地方储备落实

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督查。抓好粮油购销,扎实推进收储制度改革,深入研究完善政策,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切实加强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机制,全力防止出现粮食 “出库难”、农民 “卖粮难”,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管好地方储备,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依托成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平台,灵活运用竞价销售、定向销售、轮换销售等多种方式,科学安排库存粮食销售进度和次序,积极消化不合理库存,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跃升。同时,将甘孜、阿坝、凉山 “三州”民族地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民生大事来强力推动,确保全面完成2017年34万户建设任务。

(二)着力完善优质粮油供应体系

以 “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功能融合、多种资金共建”为原则,推动 “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积极推动成都市放心粮油城区示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放心粮油销售平台和示范建设项目。同时,落实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要求,推动成立 “四川金穗军粮供应有限公司”,将现有省级军粮储备、加工、配送等资产整合,成立军粮供应大型企业,建立适应军队改革需要,确保西部战区军粮供应的后勤保障体系。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的要求,配合开展好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 “川米优化工程”,打造四川粮油 “金字招牌”。整合粮食、农业部门的行政优势,农科院的技术优势,种子公司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优势,政产学研合作,培育优良品种,加强宣传,逐步开展 “优质优价”试点,共创公共区域品牌,保障口粮绝对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

(三)着力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推进依法管粮

完善粮食质量监管机制,建设广覆盖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网,依托全省粮食检验监测网络,重点做好原粮卫生、新收获粮食、库存粮食和政策性粮食等四类粮食质量安全日常检验监测工作,妥善做好质量不达标粮食的收购和处置工作,探索建立问题粮食召回制度,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二、以 “改革创新”为突破点,激活粮食流通内生动力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低温绿色储备库建设

粮食低温绿色储备库建设工作是四川 “粮安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 “粮安工程”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在我省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省财政拟投入14亿元 (已用10.4亿元),市、县和企业共投41亿元,到18年底建设粮食低温绿色储备库173个、仓容607万吨。今年,启动2017年度19个低温绿色粮库建设,并加快125个在建项目进度,力争在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尽快形成 “绿色低碳、技术多样、标准健全”的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全省粮食低温绿色储粮体系,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安全储粮,以绿色发展倒逼传统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落实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深入实施 “川粮产后服务工程”,2017年全省选择18个县144个点,财政投资7188万元,按照 “以奖代补”方式对每个项目单位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贴,规范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清理、质检、储存等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粮食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实现 “种粮能赚钱,吃粮促健康”。

(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 “互联网+粮食”,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加强 “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平台建设。在前期成立 “川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川粮网”的基础上,集中优化大宗粮食采购和 “引粮入川”粮食物流模式,促进形成B2B、B2C的粮食网络交易模式,为粮食大数据分析、 “智慧粮食”提供支撑。同时,鼓励粮食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放心粮店等开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粮油网络经济,有效拓宽粮食营销渠道,提高供给效率。

三、以 “补齐短板”为用力点,促进粮食流通提质增效

(一)全面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

根据 “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按照 “省级粮食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市县部门为支点,智能化粮库为基础,涉粮大数据为支撑,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安全稳定、信息共享、多级联动的粮食流通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思路,推进我省信息化和粮食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智能粮库,积极实施 “智慧川粮”行动,为争取发展成为 “西南粮食流通云平台”奠定基础。2017年,计划投资7.06亿元,建设省级信息化平台1个、市级平台23个 (含2个省属粮食企业管理平台)、县级终端183个、智能粮库469个、三州重点库区150个。

(二)全面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通物流节点

加强产销衔接,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走出去”行动,加快完善四川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拓展保障四川粮食安全的新空间。建立粮食运输协调机制,重点推进四川 (青白江)国际粮食物流港建设,开通泸州港到成都市青白江的粮食铁水联运班列,加快推进四川粮油储备调控中心、中粮成都产业园等现代粮食物流枢纽和节点建设,补齐粮食流通短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打通粮油配送 “最后一公里”。

(三)全面提升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动力

在打造新增长极上,重点实施好 “一带一区一圈一片”战略,着力打造成都-德阳-绵阳现代粮食流通高端产业集聚带、 “中国白酒金三角”现代粮食转化产业集中区、环渝现代粮食流通工贸产业圈和 “3+ 2” (三州和攀枝花、雅安)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示范片建设;在培育新动能上,重点实施好“一区一盟”战略,主动对接全面改革试验区,启动 “成都—德阳—绵阳”粮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 “成都经济区粮食物流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将该区域打造成国家西南粮食物流通道先进装备试验区、先进技术示范区、物流模式创新区。

结语

新一年的粮食流通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深刻学习领会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精神,贯彻落实上级粮食部门的部署要求,树立发展新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为抓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发展支撑,奋力推进四川粮食行业稳步发展,以新成效迎接党十九大的召开。

(作者单位:四川省粮食局)

猜你喜欢
粮油四川粮食
A gift I treasure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