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耕森教授“大道和生学”述评

2017-03-10 15:22董金裕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和为贵安徽大学大道

董金裕



钱耕森教授“大道和生学”述评

董金裕

(台湾政治大学 中文系,台湾 台北)

钱耕森教授早于1994年就公开提出“大道和生学”。此后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论文和多场讲学。他从有子的“和为贵”出发追溯到史伯的“和实生物”,认为只有“和”,也就是“以他平他”,亦即用各种不同的事物相搭配而达到平衡的地步,才能产生万物。老子的“道生万物”说其实就是“和气生万物”说。“和生学”的创始者为史伯,建立者为老子。钱教授以此为基础探索构建“大道和生学”,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在21世纪所要面对的生态、世态、心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从儒家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获得“同”有其正面价值的启发,拟补充史伯忽略了“同”积极的一面。因而打算将“大道和生学”发展为“大道和同学”。他所倡导之说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欢迎。文章对他的看法颇为认同,尤其敬佩他以八十余岁的高龄,仍孜孜矻矻钻研学术,乐在其中而不知老之将至,因撰文予以简要述评,并展望他能再辟新境,以嘉惠学界。

史伯和生学;老子道生学;钱耕森大道和生学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但仁为众德的总称,难以具体指言,必须依赖礼来落实,故《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孔子即以“克己复礼”答之,并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作为施行的条目,由此可见礼与仁关系的密切,以及礼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至于礼的施行运用,则以无过与不及,达到平和恰当的境地为最可贵,所以《论语·学而》引述有子之言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除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观点外,更指出“和”必须从属于礼,接受礼的制约,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要达到最适当的地步,礼才能施行而发挥其效用。

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于1994年10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和为贵”新论——儒家与现代化》,即依据上引有子的言论,追溯《国语·郑语》所载周幽王太史史伯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之言,认为只有“和”,也就是“以他平他”,亦即用各种不同的事物相搭配而达到平衡的地步,才能产生万物;若只是用相同的事物搭配,则完全无法发挥功效。指出有子的“礼之用,和为贵”说其实乃源自于史伯的“和实生物”说,因而判定史伯实已具备“和生学”的概念,进而强调如能将儒家的“和为贵”之说运用到“生物”之用,则有助于解决人类在21世纪所要面对的生态、世态、心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该文发表时即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后来又经《孔孟月刊》编辑部审查通过,评为“立意甚佳”,被《孔孟月刊》刊登于该刊1996年1月出版的401期,可见其观点已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受到众人肯定的激励,钱教授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例如:在2015年3月2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了《大道和生学》一文;在2016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理论·大家手笔”栏目发表了《“和”是天下之大道》一文;《大道和生学简论》译成英文行将发表在美国出版的《中国哲学季刊》;等等。最后归纳史伯的“和生学”有五点贡献:一是指出万物确实是由“和”而生,明白回答了万物生成论的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二是为“和”下了清楚的定义:“以他平他谓之和”,指出产生万物不能只凭单一的自我,必须要有多元的他,而他与他之间必须平,即具有平衡的关系。三是史伯把固有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日新又新”“与时俱进”,与“和”“和气”“和谐”等两种传统精神,创造性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发扬光大。四是史伯的观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论语·子路》所载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是受史伯“和”“同”之辨的影响;老子的由道而生万物说,也是受史伯“和实生物”说的影响。五是史伯的说法还具有现实的意义,那就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和生学”源自史伯的“和实生物”说,所谓“和”指的是平衡的状态,此平衡的状态可以达成生物——生成万物的目标。因此,钱教授又结合《老子》第四十二章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指出万物的生成,虽然是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而生万物,逐步演化而成,但根源则在于“道”。于是,对老子的“道生万物”说提出四点看法:其一是老子的“道生万物”说其实就是“和气生万物”说。其二为老子的“和气生万物”说与史伯的“和实生物”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三为连结史伯的“和生”说与老子的“道生”说,可以合称为“大道和生学”。其四为明确定位“大道和生学”的创始者为史伯,建立者为老子,而钱教授结合时代精神加以传承、弘扬、发展而为“大道和生学”。

在钱教授提出“大道和生学”之前后,冯友兰曾依据张载《正蒙·太和》所言,而有“仇必和而解”的“和解”的主张;张岱年也认为要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提倡“兼和”的观念;张立文则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获得启发,倡导“和合学”;在彼此相互呼应的情形下,逐渐形成中国大陆这十几年来讲究“和谐”的风潮。相较于以往的强调仇恨、斗争,改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无疑是一种令人十分欣喜的大跃进。钱教授的理论更加受到重视,黄山文化书院与安徽大学哲学系也在2013年,在该院成立25周年的庆典中,邀请学者专家举办以“大道和生学”为主题的座谈;《衡水学院学报》乃自2014年起,每年开设四期专栏,以介绍并评论“大道和生学”;贵州《王学研究》自2015年起也开辟了“大道和生学”研究专栏;钱教授多年来在大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国子监、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孔子研究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孔学堂和云南大学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高校讲“大道和生学”外,还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大学也讲了“大道和生学”;凡此皆可见钱教授所倡导之说受到肯定情形的一斑。

钱教授于提出“大道和生学”之后,仍继续对此命题探索,近来更在原有的发现上察觉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说,似乎只强调“和”与“同”关系的消极的一面,而忽略了两者关系的积极的一面。他从《周易·同人卦》强调“同”的重要性,以及《周易·系辞上传》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注重“同”的效应;特别是《礼记·礼运》所讲儒家的理想社会,乃是天下为公,和谐公平的大同世界。由此获得启发,认为“同”有其正面的价值,很值得深入挖掘阐发,因而打算将“大道和生学”发展为“大道和同学”。

钱耕森教授,安徽巢湖人,祖籍浙江杭州,钱镠王的后裔,1933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张世英诸名教授和哲学大家,任教安徽大学哲学系数十年,为资深教授,栽培人才无数,现任黄山文化书院名誉院长、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笔者在1993年于河南开封举行的“宋代哲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之相识,因相谈甚欢,且发现他待人很热诚而订交。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会见面,有时一年还见上两三次面,每次见面他都会津津乐道“大道和生学”。最近几次见面,又听他提出“大道和同学”的构想。由于对他的看法颇为认同,尤其敬佩他以八十余岁的高龄,仍孜孜矻矻钻研学术,乐在其中而不知老之将至,因撰为本文以绍述他所提倡的“大道和生学”,并展望他能再辟新境,以嘉惠学界。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骆树锋)

Review of Theory of Harmony Originating from Tao by Professor Qian Gengsen

DONG Jinyu

(Depart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hina)

In 1994, Qian Gengsen put forward his “Theory of harmony originating from Tao”, and more and more lectures and papers have been offered on this subje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opinion is held that harmony can create everything, that is balancing the different things means harmony. The thought “Tao generate everything” by Lao Tzu shares the same features as “harmony create everything”, the former is founded by Lao Tzu and its father is Shi Bo. This theory can help the human beings tackle the problems such as ecology, world affairs and the people’s mentality in the 21stcentury. Professor Qian is enlightened that “integrity” is of great value, 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integral world” according to the ideal by the Ruists.And this theory can compensate “harmony” by Shi Bo. Thus, Professor Qian aims to develop “Theory of Harmony Originating from Tao” into “Theory of Harmony Originating from Integr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being paid to this theory, and the author agree about it.

theory of harmony by Shi Bo; theory of Tao by Lao Tzu; Theory of Harmony Originating from Integrity by Qian Gengsen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3.009

董金裕(1945-),男,台湾苗栗人,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文学博士,《孔孟月刊》和《孔孟学报》原主编,现任(北京)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

B2

A

1673-2065(2017)03-0057-03

2017-01-27

猜你喜欢
和为贵安徽大学大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美乃大道
和为贵
好好先生
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秦晓玥作品
礼之用,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