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唐贤魏知古及其诗校释

2017-03-10 15:22郭殿忱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侍郎异体字纪事

郭殿忱



深州唐贤魏知古及其诗校释

郭殿忱

(北华大学 文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魏知古历仕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以方直、才学著称。《全唐诗》收录其诗,称五首实四首,今从《唐诗品彙》另辑出一首,然系魏奉古之作。再与早出之《唐诗纪事》等书比勘,发现异文若干,今据史地因革、名物变化、文字发展等情况,逐一对异文间的是非优劣给出己断。

魏知古;事略;诗;校释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705-707年)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1]4413据《新唐书·地理志(三)》载:“深州饶阳郡,上(列辅、雄、望、紧之后,中、下之前的第五等州郡)。武德四年(621年)以定州之平安、瀛州之饶阳置。……先天二年(713年),以瀛州之饶阳,冀州之鹿城、下博、武强,定州之平安复置。……县七:陆泽,上(列赤、畿、望、紧之后,中、下之前的第五等县)。先天三年析饶阳、鹿城置。”[1]1016又据《新唐书·百官志(二)》知,著作郎为从五品上阶,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另据《新唐书·百官志(三)》知,卫尉少卿为从四品上阶。相王李旦,即后来继位的唐睿宗,所以才有“以故属拜黄门侍郎”之说。侍郎为副部级官衔,中宗神龙初,礼部尚书李峤兼宰相,魏知古为吏部(组织人事部)侍郎。黄门侍郎,即《新唐书·百官志(二)》所载的门下侍郎,龙朔二年(662年)改称东台侍郎,垂拱元年(685年)改称鸾台侍郎,职掌大祭祀,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又,晋州平阳郡,望(第三等州郡)。隶河东道,刺史,正四品下阶,职同牧守,禄比二千石。

史载魏知古直言敢谏,景云二年(711年)三月睿宗下诏造金仙、玉真观。知古一再进谏劝阻,“十月,以右(本传作“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即宰相)”[1]118。

本传又载其知人善荐,“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瀚、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1]4414。此事被《唐诗纪事》[2]221(以下简称《纪事》)、《全唐诗》[3]233转录,可见被后人重视之程度。

《纪事》又载:“知古卒,宋璟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2]222叔向,春秋时代晋大夫羊舌肸之表字。《左传·昭公十四年》:“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问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刑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逸书》:三者皆死)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行死刑)邢侯而尸(鞭尸)雍子与叔鱼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注云:“言叔向之直,有古之遗风。”[4]2076又,子产为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公孙侨的表字。当时的郑国夹在晋、楚两霸之间,幸亏他执政的二十多年里,运用政治智慧,不仅使国内安定,而且赢得各诸侯国的尊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出自他不毁乡校(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场所)之事。《史记·郑世家》载:“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曾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5]

能得到当朝名相宋璟如此高的评价,足证魏知古德才兼备且贡献卓越。

清康熙朝御定《全唐诗》题“魏公集七卷,今存诗五首”,实际只录四首[3]233。现与《纪事》、《唐诗品彙》(以下简称《品彙》)等书比勘,发现异文若干,并辑出未见其他版本诗一首。现依据史地因革、名物变化、文字发展诸情况,逐一加以校释。

一、春夜寓直凤阁怀羣公(一本题上有“和中书侍郎杨再思”八字)

拜门传漏晚,寓直索居时。昔重安仁赋,今称伯玉诗。

鸳池满不溢,鸡树久逾滋。夙夜怀山甫,清风咏所思。

诗后注:伯玉,齐卞伯玉也,有《赴中书郎诗》云:大方信包含,优渥遂不已。濯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校:诗题中的“羣”字,依1955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异表》),为“群”的异体字,一般情况不再使用。有迂腐之人解释说:“君子怎么能与羊并列?”岂不知按“六书”标准,“群”是个“从羊,君声”的形声字,而非“从羊,从君”的会意字。

“寓直”,《纪事》作“寓省”。句意为在省台值夜班。由于“直”字呼应诗题中的“直”字,故胜于“省”字。

又,与“今称”之“伯玉诗”(见诗后注文)对举,“安仁赋”指晋人潘岳的辞赋。潘岳,字安仁,即旧小说、戏曲中的美男子潘安。

又,与“鸳池”对举的“鸡树”,《纪事》作“雞树”。依《一异表》“鷄”为“雞”之异体字,而今“雞”又简化作“鸡”。“鸡树”后世指代中书省官署(所以称赞卞伯玉《赴中书郎诗》)。典出《三国志·魏·刘放传》称: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相善,二人久任机要。夏侯献与曹肇心内不平,见殿中有鸡栖树,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6]故诗中才言“久逾滋”。又睿宗光宅年(684年)曾改中书省曰“鸾阁”,故诗题才称“寓直鸾阁”。

又,尾联出句所怀山甫,应为辅佐周宣王中兴的仲山甫。据唐宪宗朝宰相权德舆考证,鲁献公仲子曰仲山甫,入辅于周。

又,末句“詠”,依《一异表》为“咏”之异体字,系互换字中的意符(口、言)而成。

又,“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故卞伯玉诗言“挥翰紫宸里”。

二、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

皇舆(一作游)向洛城,时雨应天行。丽日登巖送,阴云出野迎。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微臣忝东观,载笔佇西成。

诗题,《纪事》同上,然诗文为虞世南《发营逢雨应诏》[2]234。《品彙》无“应诏”二字,题下注“和天后也”[7]。而虞世南诗则云“豫游欣胜地,皇泽乃先天”是奉太宗皇帝召而作。

“皇舆”与“皇游”比较,似“皇舆”更契合“向洛城”三字。

又,“巖”,依《一异表》,今为“岩”之异体字。

又,“出野”,《品彙》作“出墅”。按:与“登岩”对仗,“出野”较“出墅”大佳。

又,“佇”,依《一异表》,今为“伫”之异体字。

三、从猎渭川献诗

《旧唐书》本传云:“先天元年(712年)冬,从上畋猎于渭川,知古献诗以讽。手诏褒之曰:‘予顷向温泉观省风俗,时因暇景掩渭而畋。方开一面之罗式展三驱之礼,躬亲校猎,聊以前禽,岂意卿有箴规,辅余不逮。今赐物五十叚,用申劝奖。’”

按:《新唐书》记载此事简略,“叚”作“段”,是。“叚”音假,有“借”义。此处为“段”的碑别字,见《隋段济墓志》[8]95。又为“段”的敦煌俗字,见S.318《洞渊神咒经·斩鬼品》[9]93。

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

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

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

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

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伤。《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

《纪事》诗题前有“先天初为侍中”六字,且“从猎渭川献诗”亦未加书名号,只在其下加一“曰”字。考:《新唐书·睿宗纪》载:“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庚戌,……魏知古为侍中。”[1]120可与本传互证。

按:“禽荒”,指沉迷于畋猎。太康不重德行,游乐失位。五个弟弟加以讽谏。《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4]157《国语·越语下》亦云:“出则禽荒,入则酒荒。”[10]

又,“及”,《纪事》注:“原作‘来’,据汲古阁本及《全唐诗》改。”改文,是。

又,“非熊”句指周文王于渭水之上得辅弼之臣吕尚。

又,“仁思”,《纪事》作“仁恩”。按:与“得失”对举,“仁恩”似稍强于“仁思”。

又,“雍熙”,《纪事》作“邕煕”。按:“雍熙”为和乐吉祥,故宋太宗曾作年号。“邕”,在和睦的词义上通“雍”字。然“邕煕”又为魏乐府鼓吹曲名,易生歧义。

又,“亮”,《纪事》作“谅”。按:在原谅的意义上,“谅”与“宥”近义,较佳。

又,“亭毒”为养育、教化之义,典出《老子·五十一》:“长之,育之,亭之,毒之。”[11]191

又,《辛甲》本为人名,是商纣王之臣,屡次进谏不听,弃商奔周,官太史,著《辛甲》二十九篇,见《汉书·艺文志·道家》[12]597。

又,《虞箴》,周武王时,太史辛甲命百官各作箴辞,虞人因以田猎为箴,故称《虞箴》。此收束二句运用了“走马对”又称“流水对”的艺术手法。

四、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羽客今何在,空寻伊洛间。忽闻归苦县,复想入函关。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神仙不可见,寂莫返蓬山。

诗题中的“玄元观”为祀老子所建。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自泰山还,过真源县,诣老君庙,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缺最后一笔的“玄”字,系避康熙玄烨的名讳。成书于宋代的《纪事》和成书于明代的《品彙》均作“玄”。

苦县,春秋时代隶属楚国,故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相传为老子故里。

又,“复想”,《纪事》作“应想”。按:与“忽闻”对仗,“复想”略胜“应想”。“函关”即“函谷关”。相传老子骑青牛东来(即紫气东来)小驻函谷关,著《道德经》五千言。后来杜甫亦有诗云:“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3]567

又,“千年”,《纪事》作“十年”。按:《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紫,观人下棋,待棋局散,王质斧柄已烂。返家方知已逾数十载。旧小说、戏剧又夸张为“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诗句更合后者之义。刘禹锡亦有诗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899。又因“十、千”形似,易致鲁鱼亥豕之讹。

又,“寂莫”,《纪事》《品彙》皆作“寂寞”,是。

五、奉酬韦祭酒《偶遊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寮》之作

有美朝为贵,幽寻地自偏。践临伊水汭,想望灞池边。

是遇皆新赏,兹遊若旧年。藤萝隐路接,杨柳御沟联。

道惬神情王,机忘俗理捐。遂初诚已重,兼济实为贤。

跡是东山恋,心仍北阙县。顾慙经拾紫,多谢赋《思玄》。

未躧中林步,空承华藻传。《阳春》和已寡,扣寂意徒然。

按:诗为奉和韦嗣立长题而作。韦嗣立曾任“成均祭酒”(大学校长),故以官职称呼。而此时,《纪事》《全唐诗》皆收在魏奉古名下,且只此一首。魏奉古官至兵部侍郎(副部长)亦有奉酬诗作之资格。以下称奉古诗(知古、奉古,同姓魏,致明朝高棅选诗时混淆)。题中“𥙊、寮”二字,分别作“祭、僚”。祭字是“手持肉的祭祀仪式”。“𥙊”为“祭”之碑别字,见《齐逢哲墓志》[8]178。又为“祭”之敦煌俗字,见S.799《隶古定尚书》[9]181。

又,“寮”,韦嗣立原诗及奉古诗均作“僚”。按:虽说“寮”有“同官”即同僚之义,但尚有其他义项,远不如“僚”字不生歧义。

又,“遊”,依《一异表》,今为“游”之异体字。在古代汉语中,举凡陆上活动“遊、游”二字多通用;而涉水活动则绝不可用“遊”字。《纪事》诗题较短,作《和韦嗣立龙门北溪作》,似不如长题呼应得好。

又,“跡”,依《一异表》,今为“迹”之异体字。与指代帝王宫禁的“北阙”对举,“东山”是当年晋代谢安隐居之所。王维诗云:“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3]285亦用“东山”指隐居生活。

又,“心仍”,奉古诗作“心惟”。按:虽然“惟”字代表思想,可以解释心系庙堂,但与上句“迹是”对举,“心仍”稍佳。

又,“县”,奉古诗作“悬”。按:在古汉语中,“县”为“悬”之同声(xuán)同义(悬挂)词,见《诗经·魏风·伐檀》[4]359。

又,“慙”,依《一异表》今为“惭”之异体字。

又,“轻”,奉古诗作“经”。按:句意是:为了轻而易举(未做大贡献)得到加“紫”的奖赏而感到惭愧。在朝廷之上“紫”比“朱”更尊贵。民间至今还有“红得发紫”的说法。

又,“躧”,奉古诗夹注:“一作蹑。”按:“躧”音xǐ,意为曳履而行。而“蹑”niè有踏、登之义,似相近,故两可。而举凡两可之字词。应采取早出之书或版本。

又,“华藻”,奉古之诗作“丽藻”,“华、丽”一义,亦似两可。

又,“承”,《纪事》作:“乘”。按:“承传相谐”,较“乘”字甚佳。

另,《纪事》在奉古诗后云(《全唐诗》亦录之):“龙门北溪,韦嗣立山居在焉,诸公赋诗,奉古时预酬唱之末。张说序崔、韦赠答诗云:‘二公述志论文,首贻雅唱。其余寻声响答,望形影赴,故亦峻碧池之涟漪,增瑶琳之沃若。盖奉古之徒是也。’”[2]214据此,是诗为魏奉古所作之结论,可以坐实矣。

上序所言“崔”,乃崔日知,字子骏。其时“日知在洛,日与韦嗣立、张说酬唱”[2]213。

[1] 宋祁,欧阳修,范镇,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775.

[6] 陈寿.三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18.

[7] 高棅.唐诗品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628.

[8] 秦公.碑别字新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9] 黄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0] 薛安勤,王连生.国语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810.

[11] 崔仲平,崔为.老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191.

[12] 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597.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The Worthy Person in Shenzhou in the Tang Dynasty Wei Zhigu and the Annotations of His Poems

GUO Dianchen

(College of Literature,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3, China)

Wei Zhigu, who was an official in the reign of Wu Zetian in the Zhou Dynasty and Zhongzong, Ruizong and Xuanzong in the Ta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pright and honesty. In the, four poems, which are usually known as five poems, are included, and another poem, which is Wei Fenggu’s poem, has been compiled from. Compared to the early, thousand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are foun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judged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changes of the names of obj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

Wei Zhigu; brief biography; poems; annotations

10.3969/j.issn.1673-2065.2017.03.011

郭殿忱(1940-),男,辽宁沈阳人,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G127.223HS

A

1673-2065(2017)03-0064-05

2016-11-21

猜你喜欢
侍郎异体字纪事
杨塘纪事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侍郎湖
正月纪事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古代的侍郎官是个啥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