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彭玉麟的伦理思想

2017-03-10 18:14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彭玉麟伦理思想

周 旋

(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8)

论彭玉麟的伦理思想

周 旋

(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8)

彭玉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综观彭玉麟一生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了军事伦理思想、政治伦理思想、家庭伦理思想。本文主要从彭玉麟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彭玉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研究,以期对全面从严治党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有所启示。

彭玉麟;伦理;思想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湖南衡阳人。他是晚清时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齐名的湘军重要将领。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1853年领湘军水师,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72年奉清廷之命巡阅长江水师,独专江防。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嘴脸的日渐败露,民族矛盾再度激化,才开始从狭隘的阶级利益中走出,积极主张抵抗外国侵略,谋求民族自强,是抵抗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他的思想代表着清朝统治阶级中有民族正气感的汉族新贵阶层,体现了浓厚的爱国保疆意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及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观。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彭玉麟的伦理思想。

一、彭玉麟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彭玉麟伦理思想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其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理论渊源: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湖湘文化对彭玉麟伦理思想的影响

彭玉麟生于安徽而长于湖南,“为湖湘文化所沾被”。他不仅深受湖湘学派所创立的“尊奉程朱理学,包容众家之长,注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的熏陶,而且还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更兼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从而形成了个性色彩比较鲜明的伦理思想,为其积极入世、探求“救亡图存”储备了强大的内驱力。修身:彭玉麟一生矢志不渝地寻道、从道。他说:“夫人不可为名所驱!为利所驱,尤不可为势所驱,终须为正义作前驱。”集中而明确地表明了他的重义轻利、唯“正义”是瞻的价值追求,这里的“正义”其实就是道,在儒家传统文化中道与义是相提并举的;齐家:当然,在儒家传统文化以及彭玉麟的伦理思想里也必定包含有孝梯、忠君成分,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彭玉麟常常强调:“孝梯为人伦之本”、“闺门为万化之原”[1]259。不仅立身“笃孝”,并“竭为尽心供国课”,作忠教孝永家传[1]131。以孝为兴家之本:“子孝而恭、父恭而教、夫和而义、妇顺而正、尊卑长幼、内外上下各得其所,而家有不兴隆者乎”[1]253。治国、平天下:于家为孝,于国则为忠。移孝作忠,千古定义。爱国主义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具有启蒙意义的爱国主义思想。彭玉麟继承了湖湘文化的这一传统,也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并把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实践方式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在《三修彭氏谱序》中谈到:“国家之制,世族作家谱三十年一修,不修则违制,又安能教忠作孝”“圣人既以忠孝治天下,世族以忠孝传一家,吾族世守忠孝,愿子子孙孙忠君爱国、尊祖敬宗。”[1]245-247他的自题门联:“绝少五千柱撑肠书卷;只余一副忠君爱国心肝”[1]203更凸现出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倾向。他期待的是一个繁荣、昌盛、富强,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礼记﹒礼运》中所描绘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既同又不同的社会。这就是彭玉麟的理想,也是他的伦理思想的精髓。

(二)现实基础:清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大变革”

彭玉麟所处的时代,是内忧外患的时代。从清统治集团来看,清王朝的统治已由盛转衰,不复再有“康乾盛世”的气象,这不仅表现统治机制紊乱、吏治昏暗、军纪涣散、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而且更体现在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清王朝对天下大事茫然无知。以至于鸦片战争两年以后,道光皇帝还在向地方大员询问英国的情况:“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最高统治者昏聩如此,可见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再则,从19世纪中期起,“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以亚、非、拉广大地区为边缘地带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这是人类社会向文明迈进的重要一步。但是,“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2]390。随之而来的是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疯狂的全球殖民扩张,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1840年开始它们凭借武力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救国救民成为时代的主题。彭玉麟置身于这样一个“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3]6,耿耿此心,如负重担。由此而产生了深重的强国强军危机意识,并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他认为:“为国计民生通筹大局,诚有函宜自强,不容一日稍缓者”[1]255。为反对帝国主义,维护华夏民族的主权和尊严,他身体力行,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斗争,扶危定倾,中兴政权。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历史人物的活动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使他们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彭玉麟的爱国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与这种“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3]7

(三)主观条件:彭玉麟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社会实践

彭玉麟的父亲彭鸣九曾任三桥(今安庆市三桥镇)巡检,“性刚直,疾奸佞,廉洁明干”。父亲的廉洁干练性格潜移默化地对彭玉麟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道光十一年,因彭鸣九母亲去世,彭玉麟随父守丧回衡阳渣江。次年,遭亲族横暴欺夺,父亲忧愤而逝,家境日益贫苦,后随母亲避居衡州。自此,彭玉麟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此等经历在彭玉麟心上留下了深深烙印,促发了彭玉麟耿直廉洁、嫉恶如仇的刚毅性格和发奋图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后来的投笔从戎、画梅守节、官至封疆大吏等如掷水之石,激起一圈圈涟漪,亦催发了彭玉麟的政治伦理、廉政思想及家庭孝道伦理观一层一层的圆成。

二、彭玉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少有对彭玉麟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然而彭玉麟的伦理思想却很丰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军事伦理思想

“德刑并用”“先抚后剿”相结合的思想。德与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自封建社会制度确立起来,士人普遍认识到德与行是治国的两大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彭玉麟饱读诗书,专攻“致用”之术,同时也深受“德刑”学说的影响,在军事制敌战争中,彭玉麟将“德刑”两大利器运用得恰到好处。彭玉麟在实际应用中将德对应抚,刑对应剿,运用抚剿两手为清王朝建功立业。彭玉麟将“德刑并用”的法律思想引入到军事领域,确立了“抚剿结合”的军事伦理思想。因此,当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克安庆后,立刻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甚至连幼孤病老都不放过。彭玉麟得知此消息后,非常愤慨痛心,他要求曾国藩大义灭亲,诛杀曾国荃。在1864年曾国荃攻克江宁后,又一次率部大肆屠城,彭玉麟得知后,感慨曾国潘藩用人不当,再次请求诛杀曾国荃。虽然曾国藩并未大义灭亲,但是从中足以看出彭玉麟不仅秉性刚直、公义,同时一直奉行德刑并用、抚剿结合的军事伦理思想。

“可战不可和”的逐岛夷振国威思想。世纪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频频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肆意践踏和掠夺,彭玉麟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主张要对这群“性同犬羊,贪婪无厌,只知畏威,不知怀德”的入侵者予以最坚决的抵抗和还击,反对以任何形式的屈辱求和。正如其言,与敌“决一死战可也,何用家为”特别是耳闻目睹法国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他更是义正辞严地表明“凡有血气者莫不发指毗裂,咸思奋力一战,以申同仇敌汽之忱。”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彭玉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积极地整军备战。为此,他准备了一系列应付战争的措施和工具,力图“逐岛夷而振国威”。其实,近代中国所面对的敌人是历史上最强大的,而此时的清政府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显得无比的屠弱。在这场力量相差悬殊的战争中,国人所能做的确实非常有限。然而,彭玉麟利用自身的经验、策略,并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与他们一起创造了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再来聆听彭玉麟当初坚决、慷慨激昂的主战声音真如珠玉落盘、掷地有声。这一点可能是那些沽名钓誉之辈以及跪地求饶、屈膝求和的投降派永远无法企及的。据统计,当时封疆大吏所上阻和议的奏疏,“以彭玉麟为最多,反对议和亦最强烈”。他的《力阻和议片》“尤为体现当时爱国热情之作”[4]5。彭玉麟身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军事家,尽管他的思想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豆剖的危难关头,他的后期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优秀传统,客观上起到了团结全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积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他对清政府事事求和所流露出来的种种不满,更是提高了他后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二)政治伦理思想

闪耀着“民本主义”的光辉。“民本主义”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观彭玉麟的政治伦理观和实践也无不闪耀着这种思想的光辉。这首先应归因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另外,也与彭玉麟在早年颠沛流留的生活中与劳动人民结成的深厚情谊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历次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让彭玉麟感觉到人民群众所蕴藏的巨大能量。所以,他由衷地认同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说。他认为,只要“民心安靖不扰,即可外侮潜销”,也就是说,民生关系到国运。故而,“民生与国脉相须而治”。于是,彭玉麟围绕它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吏治的整顿可以说也多少是出于这种考虑。因为,彭玉麟从现实中看到“民之困,不困于朝廷之法令,而困于奉行法令之人。”“民生多困,实由吏治多疏”。他常常问民生疾苦,为百姓撑腰。当他深刻地体会到“邦以民为本”,然民又以食为天时,便建议政府开地利,兴水利等。正如其言“自古富强之策未有不从百姓始。”诚然,彭玉麟重视“民生”的举措与历代开国明君所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也不乏相似之处。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正视,那就是历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权宜之计,彭玉麟对“民生”的关注却最终是要将之导向保家卫国的轨道上来。正像他自己在中法战争中所说的那样,“官兵不足,民兵尚多可用”“所赖众志成城,人定足以胜天”。一般地说,地主阶级都是非常害怕人民的。所以,在对外战争中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而徒恃武器与西洋决战,彭玉麟突破了这个怪圈。他敢于发动农民、渔民,甚至还有投诚的海盗等广大民众,共同创造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的一个辉煌——“镇南关一谅山大捷”,赢得了对外战争的局部胜利。如果说从重“民生”这一面来看彭玉麟还不乏地主阶级意识的话,那么就其视普通人民为国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将人民视为对外战争的重要力量这一点而言,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彭玉麟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实践己具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本主义”色彩。

奉行着“清正廉洁”的信条。“三不要”是彭玉麟的座右铭,即“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在权贵当道、腐败之极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成为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义的名臣。咸丰五年(1855)六月,彭玉麟因攻剿武汉有功授金华知府,仍留营督带水师。这是彭玉麟投湘后第一次不赴官。其后,朝廷屡屡授官,彭玉麟次次疏辞。从道台、按察使、巡抚、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到兵部尚书,无论是世人眼中的肥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还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均不赴官。每次辞官一而再、再而三,意诚而志笃。在国家危难之时,彭玉麟抱着年迈多病之躯,临危受命,抵御外敌,披肝沥胆,不辱使命。他以“生平最薄封侯愿,愿与梅花过一生”这句明志。这种淡泊名利、泰然处世的人生境界让人叹服!也正是如此,彭玉麟刚正不阿,敢于为民做主。如他路过安庆时遇见老百姓拦马喊冤,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他得知李秋升仗着自己是李鸿章的侄儿,经常横行乡里、夺人妻女的事实后,彭玉麟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即使有李鸿章这张王牌,也未能使彭玉麟网开一面、刀下留人。在彭玉麟任职期间,他还先后弹劾处置了腐败无能官吏两百余人,其中不乏高官。彭玉麟在去世前还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经费等等加起来上百万两的收入全部捐出来做了军费。他曾说:“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1]348,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三)家庭伦理思想

重孝、行孝、守孝。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其义为养亲、事亲、尊亲和敬亲,主张以敬重、顺从作为子女对待父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彭玉麟在家庭中以孝为先,侍奉父母。因为母亲不同意他和梅姑的感情,他终止了这段姻缘。初来湖南,因为亲戚欺骗和欺负,患重病的父亲被气去世、弟弟被亲戚推入水塘差点丧命,彭玉麟为了家人要去拼命,因为母亲的阻拦而放弃,他孝顺地听从母命到衡州求学。1852年,王夫人在衡州府城仙逝,彭玉麟悲痛欲绝,发誓要替母亲守孝三年[5]33,在曾国藩“三顾茅庐”时,之初还不愿出山,最后因曾国潘的一句“你不下山,不将逆贼镇压下去,天下不知还有多少稚童失去父母!”他心系天下之大孝,才出山。“小孝于家,大孝于国。”这就是彭玉麟的孝道。

重情、痴情、深情。彭玉麟小时候曾住在安庆外婆家里,最喜欢跟外婆养女梅姑一起玩耍。梅姑虽只比彭玉麟大一点点,但是从辈份上讲,她是彭玉麟小姨。两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是由于家庭伦理辈分思想,两人是有缘无份,彭玉麟压制了这份感情,将它放在心底。后来梅姑因为难产早逝,彭玉麟伤心得捶胸顿足,在梅姑坟前立下誓言,要一生画梅,以万幅梅花纪念她。彭玉麟说到做到,他画了整整40年,才完成了以万幅梅花纪念梅姑的承诺。他画的梅花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辞官隐居期间,彭玉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湖口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即石钟山著名旅游景点梅花坞;二是在家乡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诗作画,画梅数量达万幅余,而且每幅必自题一诗,无一雷同,而句意必有所托。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6]2。彭玉麟对梅姑的深情可谓终身不渝,从“少小相亲意气投,芳踪喜共渭阳留。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的少年柔情,到“皖水分襟十二年,潇湘重聚晚春天。徒留四载刀环约,未遂三生镜匣缘”的成年叹息,直至年逾古稀,彭玉麟督师广州,一夜梦到了梅姑,醒来后清泪满襟,写下《梦亡友情话甚洽》:“墓草青青万里遥,片时缱绻足魂销。谈心促膝依情甚,一唱金鸡复寂寥。”……这些诗作无疑清晰地勾画出彭玉麟的情感脉络,展现出这位一生戎马倥偬行伍人的侠骨柔肠,其痴情奇绝、遗世独立,令人感动、令人敬佩、令人深思。

三、彭玉麟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

彭玉麟践行的传统伦理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对于国家一统的形成与发展,就是通过像彭玉麟这样的民族脊梁发扬光大的。彭玉麟的伦理思想和实践对于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尊严、以及家国安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今天看来,我们的社会仍需要这样的思想。

(一)严以治家的家风

家风,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即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尊崇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家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其成长既是一种“熏习”教育,又是其行为规范的“校正器”,更是陶冶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好家风是一个人拥有好人生的根基。彭玉麟留下的家训则是彭氏家族的这块根基,彭玉麟的家国情怀和他对家人的要求都可从他的书信中考证。咸丰四年(1854)冬,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陷了田家镇后,清廷奖励4000两白银,他却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他在给叔父的信中说:“想家乡多苦百姓、苦亲戚,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还要求他叔父从中拿出一些银两在家乡办所学堂,期望为家乡“造就几个人才”。对自己和家人却甚为严苛。当他得知儿子花费2000串铜钱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即去信严辞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说他一贯将“起屋买田视作仕宦之恶习,己身誓不为之。不料汝并不来信告示于我,遽兴土木;既兴土木之后,又不料汝奢靡若此也。外人不知,谓吾反常,不能实践,则将何颜见人!”其实,他儿子修葺后的老屋也不过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彭玉麟敦厚、朴质的家书对培养子弟的廉政意识和树立淳朴勤勉的家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足以为世人借鉴。当今,许多官员自身能力很强,工作时能独当一面,可就是挡不住妻子“枕头风”的吹袭、抵不住子弟们为谋私利的软磨硬泡,落得身败名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教不严甚至疏于家教所至,值得警惕。官员要加强对子弟、亲戚的教育,让廉政教育走进家庭,以防止“陪臣执国命”的悲剧重演。历史上大义灭亲的廉吏不乏其人,彭玉麟就是其中之一。彭玉麟的外甥志大才疏,贻误军情。彭玉麟没有徇于私情,以军法处以极刑。事后送上挽联,联曰“定论盖棺,总系才名辜马谡;灭亲执法,自挥老泪哭羊昙。”[7]3读来着实让人由衷钦佩彭公在情与法之间的无私抉择,并为其强忍丧亲之痛而深深震撼。谁说铁面彭公无情?治大国如烹小鲜,家国从来就不分彼此。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彭玉麟深谙其中之要义,以德育人、以德立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现如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如何明辨是非曲直,坚守道德底线原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彭玉麟清廉简朴的作风,让我们在良好的家风中汲取道德的给养,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国情怀在家风中延续传承。

(二)自省常清的党风

党政队伍要有良好的党风首先要多自省。孔子曰“日三省吾身”,强调了自省对于自我品德修为的重要意义。自省是培育刚强性格的重要手段,使人不断进步。也是党政干部从政的必修课。彭玉麟曾筑庐于衡阳湘江边,名曰“退省庵”,并自号“退省庵主人”,以表达他无意功名利禄的情怀和不断自省的高贵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可是,当今不少官员的眼睛总在看外界、盯别人,一味苟求别人,甚至以揭人所短为能事。这种人很少对自我心灵进行扣问,不反省、不鞭策自己,这样就养成了一身娇气和逸气,时日长了就积重难返,与百姓的距离愈拉愈大,日益脱离群众,破坏了干群鱼水关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被群众和时代所抛弃。当前,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注重强化自我监督,坚持党要管党。就是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建设好自己。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更好地增强政治免疫力。近年来,在党的反腐倡廉风暴中倒下的干部之所以逐步走上违法违纪的犯罪道路,不难发现,他们违纪情形不同,蜕变过程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自我反省,无视组织监督,致使在作风上出现了缺口,在行动上放松了自我要求和党性原则,最后发展到理想信念动摇,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对于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学习彭玉麟自我革命的精神,只有坚持自省才能发现错误和不足,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后,能够勇于承认和改正,及时纠正自己的缺失和错误。这样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为国担当的国风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部分作品是汉族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笔者认为一个国家也应该有国风,国风的首要要义则是忠。忠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其既属伦理范畴,也属政治范畴。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忠于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敢于“站出来”。励精图治、忠君为国也是彭玉麟一生的追求。清代后朝,中华危机四伏,列强入侵,纷纷染指。彭玉麟屡上奏疏,为加强海防献策。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不顾伤病年迈,钦差办理广东防务,统筹措置,为中法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法战争结束后,彭玉麟上《海防善后事宜折》,力主大修军政,以为未雨绸缪,充分体现了彭玉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为了表彰彭玉麟督办广东防务有功,慈禧太后特颁赐御书“建节绥疆”四字匾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的党员干部就要学习彭玉麟为国担当的情怀,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党员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将担当转化为一种自我砥砺的契机和动力,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敢于喊出“向我看齐”。在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同心同德,共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5、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1] 彭玉麟.彭玉麟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王光宇.试论彭玉麟的国防思想及其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 于坚.彭玉麟的后期爱国主义思想[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02).

[5] 廖正华.晚清强人:雪帅彭玉麟[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6] 罗小如.彭玉麟画梅原因之我见[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7] 邱展雄.彭玉麟风范略评[J].益阳师专学报,1991(02).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编校 邓胤龙)

On Peng Yu-lin's Thought of Ethics

ZHOUXuan

(Party School of CPC Hengyang Municipal Committee,Hengyang Hunan 421008,China)

Peng Yu-lin is a distinguished statesman,military strategist and calligrapher and painter in modern China as well as a theorist who has extensive and rich ethical thought.Peng Yu-lin's thought of ethics mainly includes the thought of military ethics,political ethics and family ethic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ried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ing of Peng Yu-lin's thought of ethic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ethical thought hoping to achieve the enlightenment in comprehensive strictly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Peng Yu-lin; ethics; thought

2016-12-02

周旋(1985—),女,湖南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政治伦理学研究。

B249.9

A

1673-0313(2017)01-0055-05

猜你喜欢
彭玉麟伦理思想
奉天法古:董仲舒家庭伦理思想的双重样态
彭玉麟:晚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
我社承办“纪念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
纪念彭玉麟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彭玉麟请君入瓮
民女巧夸名臣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不懂官场的湘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