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绳猪肉文化中猪肉祭祀的考察

2017-03-10 20:11王育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祭品冲绳猪肉

王育洁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对冲绳猪肉文化中猪肉祭祀的考察

王育洁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冲绳肉食文化异于日本本土,同于中国。琉球王国王府为了接待明清的使臣,自1385年从中国引入猪种,18世纪以后猪肉料理已经深深根植于冲绳的传统料理中。冲绳猪肉文化始于祭祀时使用的三味,这一风俗来源于中国福建,是中国福建地区简化的三牲流传到冲绳的缩影。冲绳祭祀时使用猪肉祭祀多集中于正月及秋季的祭祀活动。当地也有腌制猪肉或者熏制腊肉的习惯。如今的冲绳,虽祭祀活动渐渐弱化,猪肉祭祀却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形式。

冲绳; 猪肉; 三牲; 祭祀

日本冲绳县是位于九州与中国台湾之间的一系列群岛,古代称作琉球国。因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冲绳这块土地自诞生起就不断接收形形色色的海外文化,日积月累便诞生了迥然异于日本本土的历史文化。冲绳民俗文化具有混合性,其饮食文化也体现了琉球本岛文化同中、韩、日、美四国文化的交织,带有强烈的“复合”特征。其中又以中国对其影响最为显著。论及中国文化对冲绳饮食文化的影响,那不得不提到冲绳异于日本本土的肉食文化—猪肉、羊肉料理。因为明清时代主食猪肉的习惯,琉球王国王府为了接待明清的使臣,自1385年从中国引入猪种,之后猪肉作为宫廷料理的主角便在上流阶层蔓延开来。1605年,出使中国的野国总官带来了甘薯,这种植物极大程度推动了冲绳地区生猪养殖的普及。自此之后,冲绳食用猪肉的习惯便渐渐在民间盛行,18世纪以后猪肉料理已经深深根植于冲绳的传统料理中。冲绳的猪肉文化发展至今经过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宫廷料理阶段、民间祭祀—共食阶段、战后美国文化浸润阶段,现代“混合性”的猪肉料理阶段。其中民间祭祀—共食阶段始于18世纪,至今还在冲绳得以保留。因跨越时间最长,自然对冲绳的食肉文化影响也最为深远。

在东亚的历史研究中论及中国文化影响有“猪肉文化圈”之说,而冲绳正位于“猪肉文化圈”的区域内,因此其肉食文化的产生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冲绳猪肉文化的研究,现国内多偏重于琉球与中国历史交流的研究,对其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少。日本国内主要研究冲绳肉食文化的学者有比嘉理麻、平川宗隆、岛袋正敏。岛袋正敏的《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 (1989) 则从冲绳肉食文化圈的角度阐述猪肉同冲绳人生活的关系。比嘉麻理的《沖縄の人とブタ》 (2015) 从现代冲绳猪养殖业入手,探讨了产业社会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平川宗隆的《復活のアグー琉球に生きる島豚の歴史と文化》 (2016) 围绕冲绳的本土猪种阿古黑猪,从阿古黑猪猪种产生、发展、消亡、保护等角度来解读冲绳人养猪的历史。由上所述,这三位学者的研究集中在解读猪种和冲绳人生活的关系方面,对冲绳猪肉文化的祭祀环节鲜少提及。因此,本文拟从冲绳猪肉祭祀的起源、传统节日中的猪肉祭祀表现、祭祀用猪肉的保存、祭祀时是否专用猪肉四方面进行分析,考察冲绳猪肉文化中猪肉祭祀这一因素的具体表象。

一、冲绳的猪肉祭祀及起源(18世纪— )

冲绳在琉球王国时代,猪肉主要是作为宫廷料理的食材。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猪肉是奢侈品,只有在盛大节日祭祀时才能食用。18世纪到战前,冲绳的猪肉文化主要体现在祭祀方面。岛袋正敏在《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写道“冲绳的食肉文化根植于祭祀中的共食文化,而非日常生活食兽肉猪肉文化。古代,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基本来源于谷类、芋头、鱼贝等。”[1]11并随后论述道“猪肉作为祭品的风俗,是近年才有的事情。”[1]109,渡边欣雄在《世界のなかの沖縄文化》中谈到“猪肉作为祭品是近来的事情。比起食猪肉的历史,猪肉祭祀的历史可以说更早。……拿东村平良的例子来说,据八世纪的史书记载,稻穗祭的祭品是神酒一、五水四合、鱼一斤半、神酒一、五水一合、鱼三斤半。猪肉并未作为祭品出现在神座前。这就说明,八世纪的时候,猪肉并不是作为祭品的。…猪肉作为祭品,推断至少最早在18世纪才得以普及。”[2]108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冲绳猪肉文化中最初起源于各种节日的猪肉祭祀,其食用方式最初也为祭祀之后众人当即在举行祭祀的广场共食的形式。冲绳的一些传统节日,例如火神祭、海神祭、猪祭等,在战后还保留了共食猪肉的习俗。冲绳猪肉文化的这两大特征同于中国汉族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因为汉族祭祀时使用猪肉,饮食习惯也有共食的形式。究其冲绳祭祀的食肉及共食的风俗的来源,岛袋正敏在《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中论述道:“冲绳的食肉风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未受佛教忌肉食的影响,其二是冲绳地理位置临近东南亚、中国、朝鲜,在互相交易的过程中,接受了别国的食肉文化。同时,冲绳各地的祭祀都有共食家畜肉的习俗,本来就具备食肉文化发展的环境。共食是指向神灵祈祷丰收,祛除恶灵;在祭祀的时候,家畜和肉类缺一不可。”[1]11。由此可见,冲绳的猪肉文化是为近代的产物,18世纪才在民间普及。其形式也多为共食。

至于冲绳的三牲祭祀是否源于中国,窪徳忠在其著作《中国文化と南島》里论述道“冲绳县一些地方譬如与那国、石垣市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回烧纸钱,并同时在墓前供奉三味或御三味。我认为供奉三味的风俗受到了中国祭祀时供奉三牲的影响。中国最早从殷朝末期就使用三牲进行祭祀,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其三牲为羊、牛、猪各一头。三牲在汉代成了祭祀时的主要祭品。根据《清俗纪闻》的卷一、卷一一、卷一二等资料记载,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用羊、牛、猪祭祀的风俗在当时的福建及江浙一带也继续沿用。…从中国殷朝到唐朝,三牲基本上为牛、羊、猪三种。因此16世纪至17世纪来访冲绳的册封使的使录书类里,首当其冲使用牛羊猪三种牲畜作为册封大典的重要祭品。1799年访问冲绳的册封使李鼎元的《使琉球纪》的卷五有(琉球)同年八月七日祭祀释迦菩萨时也使用三牲,类同于中国的祭祀的记载。”[3]131,由此可见冲绳的三牲祭祀和中国的祭祀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清俗纪闻》卷一的祖祭中写道“每月朔望,向祖先神主供奉香烛点心等进行礼拜。太祖考妣、祖考妣、显考妣生日之时,将该人之画像悬挂于厅堂上,供以香烛三牲等,进行祭奠。三牲应为鸡、羊、猪,后略为鸡、鱼、猪肉等。”[4]15,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福建及江浙等地祭祀时使用的三牲为鸡、羊、猪或者鸡、羊、猪肉等。那为何原本为鸡、羊、猪的三牲变成了鸡、鱼、猪肉呢?主要是因为当时老百姓饲养家畜数量少,生活贫困,不得不使用较为便宜的鸡、鱼、猪肉来祭祀。十七到十八世纪的福建省等地,祭祀时的三牲普遍认为是鸡、羊、猪,对于农民来说,一年中要多次祭祀祖先及神灵,每次都用鸡、羊、猪来供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近河海边的百姓为了节约,便用鱼代替羊,并且将高昂的整猪换成了若干猪肉,随后这种简约型的祭祀用三牲便渐渐流传于民间。14世纪后,随着“闵人三十六姓”移居冲绳,中国尤其是福建一带的民间信仰融入冲绳民间信仰中,冲绳的祭祀也沿袭中国祭祀时间及祭祀方式。中国古代皇室祭祀宗庙的三牲通常为牛、羊、猪,普通百姓则用猪、鸡、鱼来祭神。台湾的汉族和冲绳的地方习俗则是后者,即用“猪、鸡、鱼”来祭祀,冲绳称作“大御三味”。冲绳祭祀时的大三味—鸡、鱼、猪肉被认为源于福建地区简化的三牲。冲绳的大三味最初由琉球王府及唐荣(现今久米村)祭祀时沿用,随之渐渐普及于冲绳民间祭祀,并加入了新的祭品,构成了如今冲绳地区祭祀时的新形式。如今在冲绳一些村落,为了庆祝墓地新建和修理,祭祀时一般用猪(有时也用猪头代替)、虾、整只白煮鸡来祭神。大三味在彼岸、清明、盂兰盆节、命日、年忌、墓忌等重大节日祭祀中,是不可缺少的祭品。

二、冲绳传统节庆中猪肉祭祀的表现

冲绳县由数十海岛构成,共有七百五十多个村落。每个村落的习俗或祭祀的习惯也不尽相同。笔者总结冲绳节日相关的书籍,发现冲绳群岛地区一年四季的都有用猪肉祭祀的节日,但在正月及秋季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猪肉尤为集中。

(一)正月祭祀中的猪肉

正月祭祀是指在新年前的祭祀活动。在冲绳,为了迎接正月,家家户户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屠宰生猪。在没有冰箱的时候,剩下的猪肉往往被熏制保存,每逢节日祭祀时,祭后众人分食之。渡边欣雄的《世界のなかの沖縄文化》里谈论道:“猪肉作为普通老百姓的食物及祭品,是在全岛普及芋头栽培之后才盛行开来。战前,普通百姓一年也只杀一次猪。临近正月时,几户人家便屠宰家养的生猪,之后分配猪肉。大部分猪肉用盐腌渍好,放到瓦罐内保存,每逢祭祀活动,便取出来和村民一起食用。腌好的猪肉最长能吃半年,不够的时候只能去市场买猪肉。这种情况在战前司空见惯,战后也延续了一段时间。”[2]109。正月(即十二月) 中使用猪肉祭祀的活动主要包括杀猪日、灶神祭、除尘日、正月十四日祭和正月二十日祭。这几个节日中,火神祭、正月十四、正月二十祭要分食猪肉,杀猪日则食猪血。1960年后随着冰箱的普及和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猪肉渐渐成为日常食材之一,正月的时候,猪肉也可以直接在市场购买。

杀猪日因村落而异,但主要集中在十二月下旬,屠宰后,猪肉或排骨采用熏制或者腌制的方法保存。脂肪部分用来榨油。猪血和内脏不利于保存,当地百姓便用其将和白萝卜、海带、胡萝卜、大蒜等翻炒,做成类似像猪血旺的料理。杀猪日当日,冲绳人民将此料理供奉于神台,祈祷来年家畜兴旺猪儿壮。

除尘日也有吃猪肉的习俗。除尘日的料理根据地区不同而异:日久米岛吃红豆糯米饭;喜如嘉吃鱼;有些地方和日本本土一样荞麦面。此外,还会以猪肉为中心做很多菜肴,例如白萝卜豆腐煮猪肉等,晚餐时将其供于佛坛、神龛,不仅感谢神灵过去一年能够平安度过,也祈求新的一年能美满如意。灶神祭也要吃猪肉。中国的灶神信仰传播到冲绳,因此冲绳也流传着为了报告家中一年的情况,十二月二十四日升天的火神一般会在一月四号降临凡间的传说。冲绳祭祀灶神的猪肉料理有猪肉杂炊,为何要用杂炊的形式来祭祀,冲绳的备濑和今泊等地据传是为了扫除正月初七杀猪带来的晦气。也有一些村落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祈祷多子多孙。

冲绳的中部和北部在正月十四日祭祀,其他地方未见。正月十四和正月七日所采用的祭品多以猪肉料理为主。与那地方将猪腿骨和白萝卜一起煮后,和米饭、油一起供奉佛龛前。除此之外,还会将锄头、钓竿置于佛龛前。晚饭的时候会将加芋头一起煮的汤放到佛龛前,祈祷丰收。备濑和今泊当日祭祀时会在佛龛前放将加入猪肉煮的汤。正日二十日祭祀的区域主要以岛尻为中心,冲绳的中部和北部也有祭祀。正月二十日时,正月行事接近尾声,座喜味的人们把加入猪脚煮成的杂炊放到佛龛前祭祀。汀间地区则放猪肉和米饭。那霸的泊地区在佛龛前摆放放猪肉料理,读谷的波平地区则在麦饭里加猪腿骨煮成料理,置于佛龛前。

(二)秋季祭祀中的猪肉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如果说春天的祭祀是祈愿丰收,那么秋天是感谢收获的喜悦。秋季祭祀用到猪肉的节日主要为海神祭、猪祭等,且海神祭、猪祭受到中国文化深远的影响。

海神祭是自然信仰的重要部分。在沿海一带盛行,并且受到了中国的妈祖、九天玄女等海神信仰的影响。冲绳靠海,人民靠海为生,为了祈祷海上安全及渔获丰富,自然而然就要祭拜海神。冲绳的海神祭不仅受到中国的影响,后来也接受了神道教的影响。冲绳在海神祭的时候也会将猪肉当作祭品。例如国头郡地区会准备神酒、年糕、猪肉、小鱼、蟹、蜜桔,装盘置于桌上,祭祀海神。之后着盛装舞蹈,模仿猎捕野猪的动作。

猪祭则在石垣市名藏举行,石垣市名藏称作台湾部落,因大正末期来自台湾省的中国人到冲绳来开辟荒地,后便移住此地。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开拓地疟疾肆虐,再加上之前水土不服、思乡成疾等病也一度流行,移民为了抵抗疾病,恢复垦荒的信心,向名藏著名的灵山—名藏狱嶽祈求后,大病得治。之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中国人便会在名藏狱嶽举行猪祭。祭祀当天,在拜祭的庙前广场搭棚,摆满染成红、黄、蓝三色的各种料理。在近处置一桌,摆上一头猪,猪上面叠放一头山羊,山羊背部插两把菜刀,桌下挂着鸡和鱼。这些祭品一部分是由村里面共同置办,一部分是由家里面生了男孩子,家人对神表示感谢而供奉。据当地人介绍,这个仪式是为了感谢台湾的土地公和名藏的神灵。人们焚香一来感谢神灵庇佑,二来祈求来年丰收。香燃完后烧纸钱。猪祭多会燃放爆竹,在祭祀场地搭舞台,请当地的舞蹈团助兴。参加者除名藏的台湾住民外,其他地方的台湾住民也会来参加。大家通过这样的祭祀,增进彼此的感情和民族凝聚力。冲绳自古以来便有御嶽信仰,类似于中国的山岳信仰,豚祭其实就是以中国祭祀形式来拜山神。所以采用的祭品为中国小三牲。

(三)其余时节祭祀时的猪肉

相对正月和秋季,冲绳人民在其余时节中较少使用猪肉进行祭祀。春季祭祀中使用猪肉的节日是火神祭和清明节。火神祭是一种古老的祭祀,一度兴盛于整个琉球国。战前几近于消亡,战后也只有极少数地区举行火神祭。祭祀当日,村里共宰一头牛,家家户户将树枝沾上牛血后插到自家门门口和家里的各个角落。牛肉平均分给各家各户,祭拜神灵的菜肴也会在公民馆祭拜神灵后分给各家孩子。在祭祀当天所杀的牲畜一般是牛,但近来随着牛的价格高涨,有些村落用猪来代替牛。滨比嘉和宫城等地用山羊来代替。座间味则用屠宰猪、山羊、甚至鸡来祭拜火神。也就意味着现代的火神祭是屠宰猪并分食猪肉了。

夏季是病虫害、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这些灾害容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日本农村逐渐兴起了驱赶病虫害的活动,如“害虫祭(虫送り)等。在冲绳,祛除虫害的祭祀也会用到猪肉。比如,在距离海较远的系数等地,每个村落的家家户户祭祀当日会杀猪,村里的男人们聚集到一起摆酒宴,各家各户把豆腐和猪肉料理放到佛坛前,口中边念叨边跪拜。因为系满的村民也是靠打鱼为生,所以村民在害虫祭除了祈祷神灵祛除虫害外,也同时祈祷海上平安、渔获丰盛和祛除恶灵。

冬季祭祀节日使用猪肉的节日主要为岛仲祭和锻冶屋祭。前者是为了祈祷丰收和航海安全的节日。每逢祭祀时,村里便敲锣打鼓,杀猪或牛。锻冶屋祭其实就是中国某些地方的炉神祭,一来为了感谢冶炼的工具,二来为了祈祷健康和生意兴旺。祭祀的时候黑岛和多良间会杀猪,有些地方村落会杀鸡来祭祀。

根据冲绳一年四季的祭祀活动中利用猪肉祭祀的情况,不难发现冲绳民间一般是将猪作为三牲之一,以村落而不是每户为单位进行屠宰,宰杀后猪肉用于各种节日的祭祀而非家庭内部食用,并且食用方式多为祭祀之后众人当即在举行祭祀的广场共食之。例如上文的灶神祭、海神祭、猪祭等节日。那为何一定在祭祀的时候就要使用猪肉呢?因为冲绳近代以前,老百姓非常贫穷,根本吃不到肉类。正因为日常生活非常贫困,所以祭祀的意义才得以凸显。岛袋正敏在《冲绳的猪与山羊》里说道“因为日常生活贫困,食材缺少,正月、播种、清明、旧盆、运动会、冬至、鬼饼等等节日,是老百姓可以享用肉类和米饭的不可多得的机会,大人小孩都翘首以盼节日到来。所以生活越贫困,祭祀的意义便越大,祭祀活动也越盛大。”[1]11。这一点也侧面解释了节日里用肉类祭祀的意义。

三、祭祀用猪肉的保存方法

祭祀时使用的猪肉,有新鲜的猪肉,也有腌制过的猪肉。因冲绳地处亚热带,高温多湿,食材容易腐坏。所以多余的肉类往往要加工保存。虽说如此,冲绳的肉类加工的储藏技术非常落后。16世纪中叶开始的四五百年,甚至在明治39年冲绳的猪和山羊饲养头数占日本第一的情况下,在肉类烧烤、干燥、熏制等加工保存技术方面,也鲜有进步。尽管如此,较之牛羊肉,猪肉的保存方法相对来说还是要多一点。岛袋正敏的《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中便详细记载了腌制猪肉、熏制猪肉的过程。旧历正月杀猪,为了在之后祭祀活动中还能用到猪肉,便用盐腌制好。这样一来,大年夜、正月、春分、清明、除虫、甚至到初夏时节的节日祭祀的时候,都能用上腌制好的猪肉、猪骨和猪舌等。腌制猪肉时,用大量盐在肉和带肉的骨头上擦好,放入阔口瓦罐中。这样的瓦罐每家每户都备有两个三个,多则四到五个,专门用来腌制猪肉。多取脂肪多的白肉(当时比起瘦肉,人们更偏好脂肪肥厚的白肉),一块一块切好后放入大锅中和海带一起炖煮。煮好之后其油脂取出加盐少许放入器皿中待日后食用。肉则放入瓦罐底部,用盐腌制,直至颜色发黄,方可食用。考虑到猪肉的鲜度和风味,腌制猪肉最多保存四个月。

猪肉除了腌制之外,冲绳人民还利用熏制法保存猪肉。是将用盐腌制好的猪肉,表面裹上蒿草或蒲葵叶,挂到火棚上,下用炭火熏烤。或者将腌肉直接挂到房梁上风干。熏制猪肉保存时间最长,而且不会影响猪肉的鲜美。这种熏制猪肉的风俗战前在冲绳北部还保留。例如八重山地区有将腌制好的猪肉裹上蒿草或者蒲葵叶,挂在房梁上风干保存的习俗。

四、祭祀时是否专用猪肉

在冲绳,其实有些节日祭祀时一开始并不是用猪肉祭祀的,而是牛肉。岛袋正敏的《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中就说过“冲绳食用家畜的文化和祭祀有着重要关联。祭祀时祭品的元祖是牛,但是从各地的祭祀记载来看,猪肉当做祭品的情况也很常见。”[1]21。推测后因牛肉价格高涨,才用猪肉或者山羊肉代替。涌上元雄、山下欣一的《沖縄·奄美の民間信仰》的《动物供奉》章中曾记载“在正月时,喜界岛地区会宰牛,砍下牛头,随后用树枝沾上牛血,插在门口和院墙的石缝里。牛肉平均分给众人,即刻便在广场上分食之。但今三十年前,因为牛的价格高涨,便用山羊代替了。在手久津的附近的嘉铁,正月时也要宰牛。牛头砍下后,牛血煮汤喝。并将牛肉和牛血放到广场的角落放置的圆石前祭祀。随后平均分配牛肉给各家各户。花良治地区以前祭祀也用牛,但四十年前用猪代替。猪肉平均分给众人,猪头骨则吊在村落入口的树上。把猪骨挂在村口树上祛除恶灵这个习俗在冲绳随处可见。二月和十月的时候,很多部落会在广场上杀牛或猪,用树枝沾上猪血或者牛血,插到家门口,并把猪骨或牛骨用绳子挂到村入口的树上。祭祀后,平均分配猪牛肉并在广场上共食之。目的在于祛除邪祟。”[5]149-151。当然,冲绳并不是所有祭祀都有猪肉的身影,有些地区猪肉是忌讳品,不能供奉神灵。涌上元雄、山下欣一的《沖縄·奄美の民間信仰》里曾提到:“冲绳本岛固有的神灵祭—麦稻四祭的贡品只限于稻穗、花米、甜酒、酒、拌野菜等,没有肉类。在山上祭祀的时候,因为血是污秽之物,尤其忌讳鱼和肉类。向本岛神灵祭祀的时候,只能供奉生鱼、干鱼或牛肉,决不能供奉猪肉。”[5]41。可见年中节日祭祀、祖灵祭祀能使用猪肉祭祀,而本土的神灵祭祀中将猪肉视为禁忌。

本文从冲绳猪肉文化的特征—祭祀角度入手,首先分析了冲绳猪肉文化始于祭祀时使用的三味,并且祭祀时供奉三味—鸡、鱼、猪这一风俗来源于中国福建,是中国福建地区简化的三牲流传到冲绳的缩影。其次,详细分析了冲绳祭祀时使用猪肉祭祀节日,其中正月及秋季的祭祀活动中使用猪肉的情况较多,集中于杀猪日、灶神祭、除尘日、海神祭、豚祭等。并且在战前,祭祀之后往往众人分食猪肉。因为日常生活的贫困,节日里用肉类祭祀的意义才更加凸显。再次冲绳并不是所有祭祀都使用猪肉,有些地区因为价格原因用猪肉代替牛肉,有些地方在祭祀本土的神灵时禁止用猪肉。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冲绳,祭祀活动渐渐弱化。一方面是因为祭祀的形式简化和冲绳部落的组织渐渐瓦解,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肉类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食物,食肉文化的基础—祭祀的意义相当程度弱化。目前,祭祀的形式已经简化,有些地区供奉神灵也不一定需要屠宰家畜了。但是日常生活中为了庆祝出海或者其他喜事而屠宰家畜的新食肉形式却多起来。庆祝时,人们杀鸡宰牛甚至山羊,宴请亲朋好友。因为现在花少许钱便可买到猪,所以甚至在数年前,在冲绳的各地还出现了众人共食烤全猪的新光景。传承几百年历史文化的猪肉,在新时代也发展出了祭祀的新形式。

[1]岛袋正敏.沖縄の豚と山羊―生活の中から[M].那覇:ひるぎ社,1989.

[2]渡邊欣雄.世界のなかの沖縄文化[M].那覇:沖縄タイムス社,1993.

[3]窪徳忠.中国文化と南島[M].東京:第一書房,1995.

[4]中川忠英著.方克·孫玄齢(訳).清俗記聞[M].香港:中華書局,2006.

[5]湧上元雄·山下欣一.沖縄·奄美の民間信仰[M].東京:明玄書房,1974.

Study on the Tradition of Pork Sacrifice in Okinawa Pork Culture

WANGYu-ji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4)

Okinawa meat culture was introduced from ancient China rather than originated in Japan.To entertain the envoys from China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Ryukyu King's Palace brought pigs from China and raised them in Japan since 1385.And since 18th century pork dishe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food in Okinawa's.The root of Okinawa pork culture is about three livestocks for sacrifice,a custom in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Pork is usually used for the ritual activities held in the first lunar month and autumn.People in Okinawa also have the tradition of processing port with salt or smoke.Nowadays 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sacrifice is declining,there are new activities.

Okinawa; pork; three livestocks; sacrifice

C953

A

1671-9743(2017) 10-0017-04

2017-09-25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日本南部与我国华南几种民俗事象的比较研究”(13XMZ037)。

王育洁,1987年生,女,湖南双峰人,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祭品冲绳猪肉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马来西亚推“防疫祭品礼盒”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独一无二的祭品
猪肉卷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
冲绳抗议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