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需求探讨网球专项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7-03-10 19:26徐开朗刁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网球专项人才

□ 徐开朗 刁鸥

(贵州省安顺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从就业需求探讨网球专项人才的培养模式

□ 徐开朗 刁鸥

(贵州省安顺学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为了提升网球专业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提升网球专项人才的培养水平,校方和教师需要从就业需求出发,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就业需求的角度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之后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就业需求等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就业需求 网球专项人才 培养模式

网球运动受到人们的更多喜爱,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网球专项课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教学方法、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网球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为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作用和效果的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1、研究分析

1.1、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对1 0 0位网球专选班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及调查工作对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进行综合应用:首先,将调查问卷下发给1 0 0位学生,要求学生对其中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开放性题目进行作答;题目设计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就业观念、自我认知、就业现状等方面的问题融入其中,对就业前景、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然后教师将问卷进行回收。其次,教师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现状一类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且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应往届毕业生进行交流,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进行沟通等。最后,教师统计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及相关信息,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结合调查结果完成分析等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教师对网球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进行了解,发现整体而言就业率较好,约有4 9%左右的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约有1 3%左右的学生选择灵活就业,1 4%左右的学生进入部队或机关单位,1 1%左右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凭借网球专项能力就业的学生仅占其中2成左右,剩余8成学生均通过公招考试及其他选项获取就业机会;对比分析后,发现网球专项人才较健美操、篮球一类的专项人才相比就业方面具有较多不同,而这种情况同网球专项人才企业及单位较少相关。之后对2 0位凭借网球专项能力找到工作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工作单位较好,由此可见网球专项人才就业去向较好,但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社会需求情况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对知识劳动型人才、体育教练人才、竞技人才、培训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有所增加,并且更多的单位和企业对网球专项人才具有需求;在网球项目逐渐稳定,网球赛事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上,对网球教师具有更多需求,网球专项人才就业前景较好;此外,网球俱乐部方面有所发展,社会对网球教练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样为新时期的社会需求现状及特征,教师需要结合就业需求、特征等开展教学工作,为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就业需求导向下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虽然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及网球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较好,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2.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网球专项课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多的对网球运动基本战术基本步伐、高压球、截击球一类的技术进行讲解,而在网球比赛心理、战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长此以往学生仅能对基础性网球技术进行掌握,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进而不能将网球技术和知识更好的传授给他人,不能对今后工作中的指导性工作任务进行更好的应对,导致学生就业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增加其就业难度。

2.2、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徒手练习——有球练习的步骤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但是学生对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可能不会产生过多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学校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不能对一些新式优秀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应用,并且因网球专项课人数较多的问题,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学生甚至不能获得足够的练习机会,无法获得教师的更多针对性指导。教师往往仅能先要求学生徒手挥拍,之后对其错误进行纠正,在之后的分组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纠正,教学工作无法系统的开展,不能对网球运动自身的娱乐性、健身性等优势作用进行发挥。

2.3、课程时间方面的问题

部分学校在网球专项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课时安排不够、时间不合理等,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在这种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不能使学生对网球知识、技能等进行更好的掌握,无法更好的夯实学生网球基础,进而不能对高压球、截击球、正反手抽球等技术进行掌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仅能粗略掌握各项技术,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4、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

部分学校对学生个人技术方面较为看重,对网球竞赛组织、竞技、裁判、普通训练方面的能力有所忽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便是校方和教师未能对学生今后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更多考虑,未能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最终导致网球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就业需求方面并不切合。

3、基于就业需求的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及提高方法

新时期教师需要结合社会需求、教育发展实际等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新时期就业市场方面的需求,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如今就业形势方面的内容相符,使相关课程体系、网球专项人才培养课程结构等方面日趋完善,下面对就业需求导向下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3.1、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传统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侧重于基本技能方面的培养,对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所忽视,基于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网球战术、心理一类知识融入教学工作中,促进学生比赛竞技能力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方和教师可组织安排更多的网球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机会,进而使其积累更多比赛经验,并且通过总结和反思对自身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网球专项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升,因此校方和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提高重视,对学生就业范围进行扩展,最终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3.2、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创新优化

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网球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师生双方的负担和压力均较重,在教师和学生消耗过多精力之后,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造成一定打击。针对上述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将更多有趣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至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网球专项课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教师根据选择网球专项课的学生人数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班级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能够兼顾所有学生,对学生进行更多的针对性指导,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使学生对网球相关技术等进行更好的掌握,为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性的提升。最后,教师可对游戏教学法、竞争教学法等进行合理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胜心理,提高学生课下自主练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个人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3.3、对课程时间进行科学安排

为了实现网球专项人才培养目标,校方及教师需要确保课程时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练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而使学生对更加系统、全面的网球理论知识、技能、基本技术等进行掌握,为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讲校方和教师需要做好网球专项课与其他课程课时设置之间的协调工作,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尽最大可能将网球专项课时间提前,对专项课程学时进行合理增加,确保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3.4、根据就业需求制定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方向正确,使网球专项课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就业需求方面的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大纲,为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提高网球专项人才质量,最终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教师需要对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进行适时调整,进而使人才培养模式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就业需求等内容更加匹配,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今后竞赛、训练以及教学等工作,提高网球专项人才自身就业优势。

4、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对高校网球专项人才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校方和教师需要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分析,针对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问题采取适宜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上文已经对就业需求导向下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高校教师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文中培养模式及措施对网球专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整,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未来发展及就业率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1]柯伟涛,黄春林,赵健等.基于就业形势下的网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运动,2013(4).

[2]周杰,郭立亚.从就业需求探讨网球专项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西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

[3]黄正.就业为导向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体专业网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

[4]夏有浸.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网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5.

[5]白春林.成都市网球俱乐部教练员现状调查及对高校网球人才培养的思考[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6]张芸菲.天津体育学院网球专项毕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0).

G812

A

1006-8902-(2017)-09-ZQ

徐开朗(1981-),男,贵州普定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网球类);刁鸥(1980-),女,贵州开阳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网球类)。

猜你喜欢
网球专项人才
人才云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