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滨城区各中小学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7-03-10 19:26周国慧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滨城区武术体育教师

□ 周国慧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53)

武术在滨城区各中小学的发展对策研究

□ 周国慧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53)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更是中国的国粹。它充分的展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中国人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强身健体方面,还是在精神需求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座谈会方法对滨城区部分中小学学生、家长及体育教师、校领导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出我区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良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设想与建议。

武术发展 现状问题 教学改革 对策建议

1、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滨城区第四中学、滨城区第五中学、滨城区逸夫小学、滨城区第一小学、杨柳雪镇中学,杨柳雪镇实验小学、尹东小学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分析武术在滨城区各中小学的普及发展状况,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集武术在不同地区发展情况的有关资料,并阅读和学习有关专著,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以此来分析武术在滨城区各中小学的发展对策研究。

(2)问卷调查法。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5 0 0份,回收4 7 6份,教师调查问卷1 0 0份,回收8 7份。

(3)专家访谈法。

在此,有幸拜访到了滨州市燕青武馆的馆长,也是燕青拳的嫡系传人郭宝申郭师傅,在他的指导下,使我对整个滨城区武术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4)座谈法。

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有机会拜访了滨城区逸夫小学边兆林校长,吴秀琴校长,滨城区第四中学徐连成校长,杨柳雪镇张振旗校长等,在与各位校长的谈话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也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2、滨城区各中小学武术的发展现状

2.1、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

经过查阅相关书籍,我们不难发现武术的普及程度很低,各地武术学校很是贫瘠,武术课程的开设也很有限。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校开设武术课的仅仅只有3 2%,没有开设的高达6 8%。出现这种情况主的主要原因是:各级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一切以应试考试为主,武术课被视为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对武术的学习认为非常重视与重视的共占2 3%;认为一般和不重视共占到7 7%。这充分显示武术在本地区各中小学中的受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因此武术改革要开展的顺利,首先应该是解决作为主体的学校对武术发展的意识问题。只有思想意识提高了,认识到武术的重要性。

(2)当前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学生们了解武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占到了8 8%,但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师了解武术的仅仅只有1 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影视传媒的强大力量。同样我们也会意识到电视电影中武打场景过于夸张,虚构,这就与现实当中真正的武术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也正是受这些影视作品中武打特技的影响,学生对真正的武术产生错误认识,对自身习武过于幻想化,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就会形成挫败感的心理,对学习武术就会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当前影视作品对中小学生产生的错误诱导,提前解释给学生听,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再就是我们能看到武术是一种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就有教育价值,我们应充分发挥出武术的教育功能,讲给学生什么是武德,培养学生习武先习德的优良品质。

(3)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程度。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竟然有4 0.5%和2 4%上的学生认为跆拳道、拳击是武术项目。这充分显示出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武术内容的认识是不明确,还处在模糊地认识程度。如何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认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只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才能内在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4)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在对习武动机调查中发现:动机是强身健体为6 6%,动机是防身自卫的有7 7%,主要是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有1 3%,想培养自己坚韧品质的为2 5%,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学生对武术课功能的期望,另一方面也看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不屑一顾。这也同时为下一步我们进行武术教学改革、选编武术教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选择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学生人数如此之低。说明在各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不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提高武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传统文化的认识。

(5)学生在校外学习武术类项目的情况。

在全部的学生之中,在校外学习武术的学生占到1 6.5%没有学的高达8 3.5%。在校外学习其他非武术类项目的有4 6.5%。由此可见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又是中国的国粹的武术受到了冷落,失去了他应有的霸主地位。

2.2、教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滨城区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抽样调查结果。

滨城区各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是2 2-3 5(岁)的体育老师占到了6 3.5%,这说明本地区的体育教师年富力强,掌握前沿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就教龄来看,本地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可能会在教学经验上欠缺一些。根据大学期间的专项来看,学习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仅仅占到了1 5%,相对于球类和田径而言的话就很少了。因此这也成了武术发展的一大障碍。

(2)滨城区中小学武术项目开设情况。

对滨城区中小学武术项目开设情况调查表明:计划有,能完成占2 5%;计划有,部分完成占 4 5%;计划有,课堂无占3 0%;计划没有占0%。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武术教学从计划到课堂是需要执行力的,而现实当中计划很好,但没有把它真真正正的拿到课堂上来,武术的发展就成了一纸空文。

(3)武术师资状况。

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体育教师来完成,体育教师是中坚力量。但体育教师当中的武术专业的老师就很少了,仅仅只有1 4%。相比较来看其他专业的体育老师就占到了很大的比重(5 5%),面对武术专业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

(4)怎样提高武术教学的被重视程度。

调查显示:在学校教学中,武术课的课时是严重不够的,有7 6%的体育教师觉得武术课的课时比例与其所处的地位是不符的,需要给与增加课时。对于提高武术在各中小学的发展,这也是一项很有力的举措。实践可知,认为起码有必要对体育老师进行培训的占到了7 8%,理性的看来,这也是最快最便捷的手段,在现有老师的基础上对本校的老师进行培训,既可以让老师有所学,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以给武术的普及带来良好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各中小学领导、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的发展也持无所谓的态度;

(2)广大的媒体对武术的宣传是一把双刃剑,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人们了解武术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感觉到武术离自己很遥远,理想的武术与现实差距很大。于是人们失去了对武术的兴趣,失去了对武术更深层次的追求;

(3)本地区存在着武术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在年富力强的这些年轻教师之中,是武术专业的又很少,专业的限制阻碍了武术的交流与发展,使其失去了在基层活跃的生命力;

(4)武术课的课时少,是影响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播发展的另一大障碍。课时少一方面说明了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就是会影响到武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5)在本地区的武术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对武术内在精神的探索上有待进一步强化,使其感受到武术的灵魂,体会到武术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去颂扬。

3.2、建议

(1)武术的宣传普及工作要想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必须要提高各级领导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在制度上根本解决武术被忽视的问题。政府和各级的教育决策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以此必要的手段来解决武术在各中小学的推广普及问题。其次,要加大对武术教学的监督、检查与评比的力度,在此基础上还要贯彻政策法规的长效机制。在评比工作方面可以定期组织一定的教学比赛,以比赛的方式带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再次,还需要建立武术科研中心,加强武术的科学研究,充分挖掘武术的精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重视武术的传播途径。

要想让武术得到根本性的普及与发展就必须加大武术的宣传力度,在当今发展如此迅猛的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传播途径,使其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科目,加强学校武术教学活动的力度与质量,真正发挥其在增强家长和学生武术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第二,可以充分利用广大的社会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广告、网络,利用其强大的宣传力度,为广大观众提供多个渠道去了解与欣赏武术,增强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与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武术活动。第三,通过各级部门的交流学习,改进和完善武术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武术,跟上时代的进步。

(3)加强武术教师的师资力量。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对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武术培训,根据现在滨城区的体育教师所呈现出的年富力强的特点,对年轻的体育老师进行培训,他们学的快,对当前武术的发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方面就是对各个高校的武术专业学生的分配工作进行提前预约,让其毕业就能工作,实现真正的专业对口。这也不仅提高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弥补了本地区严重缺乏统一教师的现象。

(4)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挖掘武术的精神内涵。

武术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特点与风貌,也是整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有所继承与发扬。在普及中小学义务教育的今天,武术必须打好基础,走进课堂。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出武术真正的作用,实现武术的精神力量。以此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民族文化。

[1]李凤芝.浅议武术教学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J].体育学术研究,1997,8.

[2]段克发.武术功能与终身武术锻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3).

[3]龚良新,易子斌.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J].南昌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张世国.成教学校有必要开设武术课[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5]周永奇,付孔辉,曹华.浅谈大学生习武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天中学刊,2004,(6).

[6]王林.浅析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的关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7]朱亚林.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泰安师专学报,2002,6,21(7).

[8]邱丕相,周伟良.论现代武术运动的主要发展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9).

G852

A

1006-8902-(2017)-09-SY

猜你喜欢
滨城区武术体育教师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相册里的祖孙情
滨州市滨城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武术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