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与健身运动情绪的关系研究

2017-03-10 19:26何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情绪身体运动

□ 何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体育课程改革与健身运动情绪的关系研究

□ 何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00)

科技的进步带动社会形态的改变,也改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上的压力与忙碌使身体与心理造成许多的文明疾病,健身运动在心理层面的研究愈来愈重要。以往探讨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研究,大多以运动生理学及流行病学的方向加以探讨,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健身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有很大的贡献。通过健身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体适能,进而增进身体的健康已被众人所认同,但近年来健身运动的研究,开始注意到心理层面的效益,包含稳定情绪、降低焦虑、增进自尊等等,许多临床的心理医师也开始建议病人配合适度的运动改善心理的症状,这对于现代人而言,无非是最佳的宣泄通道。

学校体育 健身运动 情绪

1、引言

许多研究证实,长期与规律的运动对于人类的心理有很大的正面效果,包括降低紧张和焦虑,增加自尊心、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安宁,作为生活压力缓冲剂,以及增进乐观心理,就曾针对健身运动的效果提出非常多的心理助益看法,包括增加学术表现、果断力、信心、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正向身体意象、自我控制等。减少生气、焦虑、困惑、恐惧、压力反应、紧张等。在这么多心理益处中,情绪可以说是立即可以很快感觉到的,且会影响到其它相关心理问题的发展,对日常生活也特别重要。情绪是影响运动者的重要关键,并提出情绪包含认知、生理、心理状态的观点。现在对于心理状态会影响生理状况的观念已经有部分研究支持。

既然情绪可能改变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使认知或想法偏向某一方。如果情绪是正面的,不愉快的社会互动都能忍受,相反的,如果情绪不好,常常愉快的活动,也会觉得无聊和没趣。悲痛的情绪更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引发特定的疾病。

2、情绪的概念定义

情绪兼具心理和生理的成分,它是一种过程而非静止状态。情绪由人类神经和荷尔蒙系统所调节,很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心向,它能引起人们情意上的经验、快乐和不快乐、产生认知过程、激起体内广泛的生理调整、常导致某种行为的产生。而测量情绪的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上最常为人熟知的工具包括:状态与特质性焦虑量表(S T A I)、正负面情意量表(P A N A S)、心情量表(P O M S)、健身运动感觉量表(E F I)等等。

有关情绪的用词不论是中文或是英文,都有一些意思相近的用语,常常使用到的三个用词:情绪、情感和心情。在许多研究当中这三个用词时而互相替用,并无明显的区分,如果要区分三者的不同,可以从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度去区隔。情绪是反应出对特定事件或评价,所产生的特别感觉,如遇到塞车开始焦躁不安。情感是我们感觉如何的整体指标。而心情是指情感状态。心情持续的时间比情绪久,比情绪较不强烈。在本文中则都以相同的用词,皆称之为情绪。

3、健身运动与情绪调适的机制

健身运动对于情绪的影响可以生理层面及心理层面两个角度来说明。运动时提高身体的体温使我们感觉更好,可能的原因是因为调节体温的下视丘感觉到核心温度升高,因此而抑制视丘造成皮质活性降低,运动后降低皮质活性可引出放松和感到更好的感觉。其他支持过热模式的研究也提出间接证据证实于下午时从事有氧运动,可以增加睡觉时的慢波睡眠,但有趣的是,实验参与者如果在感觉冷情况下在跑步机运动,慢波睡眠不会改变,反之,在不感到冷的情况运动则会增加慢波睡眠,因此增加慢波睡眠与促进正面情绪的联系。

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的回馈,其认为运动时持续的节奏性回馈对大脑部分区域有抑制的作用,因而达到放松的状态。持续的运动也可以增加脑部的血流量,使脑部功能正常运作,从而改善情绪,研究就显示运动后心血管功能、身体适能提升,可以大幅稳定情绪,产生镇定效果。

运动会分泌安定情绪的化学物质。运动能增加体内胆固醇的量,使身体能够对抗压力,而胆固醇是一种由肾上腺释放出来的荷尔蒙。研究也显示,运动让更多色胺酸这种天然氨基酸进入脑部,使情绪改善。它是一种血清素的前导,许多忧郁症患者都有色胺酸偏低的情形。另外,激烈的运动会促进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分泌,因为在运动时身体需要肌肉与能量,透过此两种化学物质支持肌肉的活动力、加快心跳、急促的呼吸与神经功能,运动结束后,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会消耗殆尽,此时血清素就会升高,血清素升高会使人有安宁感,身体因为运动获得生物化学方面的补偿,因此使参与者受到鼓励而持续保持运动习惯。但竞技运动因处于和他人竞争的状态,体内释出的多巴胺与去肾上腺素增加,而在想赢却输了时,血清素含量变低,而赢时血清素会上升,此时运动可能不足以耗尽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因此会令人感到不安,要平衡情绪可透过非竞技性的运动,才是降低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的最佳方法。

另一个解释运动改变情绪的机制是运动会产生安多芬,安多芬是一种脑内会自然分泌的化学物质,有止痛与使人感到愉快的作用。运动对大脑深层边缘系统十分有益,因为运动时脑中会释放出令人有幸福感的安多芬,而情绪边缘系统有许多安多芬受体,因而使人在运动后有愉快的感觉。

4、健身运动对情绪效益的研究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针对运动与心理健康研究发现:运动和状态性的焦虑减低有关。长时间运动通常和负面人和特质的减低有关。如神经质和焦虑。运动可以附加在极度抑郁的专业治疗上。运动导致许多的压力指标减低。运动对所有年龄及两性都有益于情绪的效果。

事实上,从1 9 7 0年开始,运动介入心理治疗就开始受到注意,很多医生和生理健康专业人员也习惯建议病人运动。在心理学会研究提出后,许多在运动对情绪的研究也接连展 开,有氧运动或长时间的运动及较高体适能水准对状态性焦虑都有降低的效果。运动治疗抑郁病人中,包括成年人、青少年和小孩,大部分研究都指出可以减轻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状。运动用于心脏病患康复,实际上也减低了愤怒和敌意、抑郁、焦虑和情绪干扰。长期而规律的运动可以提升心理安宁,作为生活缓冲剂,增进乐观心理。

从事运动能降低焦虑及沮丧,从事运动可以提升活力感、心理的平静与快乐的状态。另外,由运动所获得的心理效益,可改善生活品质,特别是心理的安适,因为运动可以使人远离焦虑、沮丧等负面的情绪。在过去二十几年与情绪相关的研究中,有两大主轴,其一以情绪状态量表所架构的正负面情绪议题;另一方面是“竞赛特质焦虑”或状态焦虑的议题。身体活动和心理的良好感觉有很明显的相关,正面的情绪和身体活动有相关,不论男女,抑或是年龄大于或小于4 0岁。中等强度的运动有情绪的增进效果,但是高强度的运动则否。虽然并非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运动有益情绪的效果。

由此可知,健身运动确实对情绪有稳定与改善的效益。但如果使用健身运动在临床的治疗上仍有一定的风险,如受伤、加重已存在的医疗问题、其它心理的风险等,因此,不应开运动处方给极度抑郁、与现实薄弱接触或自杀倾向者。而在提供运动处方时对运动作心理治疗提出应注意的重点问题包括:要探究当事者的运动史(好或不好的经验);心理问题正确的诊断;个人化的运动处方(持续、强度、频率);评估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促使支持);使运动实用及实际性(如骑脚踏去工作);应附属于其它形式的治疗,多形态比单一介入有效;采用多样化的活动。

以上的研究显示运动的确有调节情绪的功能,跟据古典情绪理论,情绪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或动机。规律运动或增加身体活动量不但可以提升体适能,也有助于人体健康,像人际互动与心理与情绪的改善。运动除了可以减低沮丧外,也可以改善心情缓解压力,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每种情绪的主观体验会提供意识一种独特且明确的特殊动机。在运动对情绪调节的机转主要应为参与者,对于某一种运动体验可以带来感觉或知觉的正面情感反应,例如感到有乐趣、愉悦、快乐等感觉的产生,因此个体在从事运动时,即可将平日所累积的压力、疲劳、不满等负面的情绪,加以宣泄、转移与转化成为自信的、使人愉悦的、有信心的等正面的力量,在肯定、愉快与自信的感觉中提升个人心理和生理的幸福感并得到新的力量。

5、小结

科技的进步带动社会形态的改变,也改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上的压力与忙碌使身体与心理造成许多的文明疾病,健身运动在心理层面的研究愈来愈重要。以往探讨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研究,大多以运动生理学及流行病学的方向加以探讨,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健身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有很大的贡献。通过健身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体适能,进而增进身体的健康已被众人所认同,但近年来健身运动的研究,开始注意到心理层面的效益,包含稳定情绪、降低焦虑、增进自尊等等,许多临床的心理医师也开始建议病人配合适度的运动改善心理的症状,这对于现代人而言,无非是最佳的宣泄通道。既然情绪可能改变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使认知或想法偏向某一方。如果情绪是正面的,不愉快的社会互动都能忍受,相反的,如果情绪不好,常常愉快的活动,也会觉得无聊和没趣。悲痛的情绪更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引发特定的疾病。

[1]刘晓云.健身教练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2]黄璐.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意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6).

[3]贺亮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

[4]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

[5]金胜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2).

[6]马强,等.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1).

[7]王子朴,闫晓,王晓虹.中国学校体育时局分析[J].体育学刊,2017,(03).

[8]张松奎,李丽.学校体育教育本真解读及人文价值回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02).

[9]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01).

G804

A

1006-8902-(2017)-09-ZQ

何娟(1 9 8 1-),女,汉族,湖南省道县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情绪身体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情绪认同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