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研究论述

2017-03-10 19:26黄莉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灵敏性滑冰耐力

□ 黄莉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研究论述

□ 黄莉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基于体能训练为速度滑冰项目竞赛取胜关键点这一实况,提出了积极探究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的建议。具体在阐述体能训练在速度滑冰训练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规划速滑运动员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比重,以及在体能训练中重点做好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等运动素质培养策略。希望在推动速滑体育项目发展方面有所帮助。

速度滑冰运动员 一般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速度滑冰为冬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其始终是中国运动事业中重要的培养与发展项目,当下中国速度滑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极为可观的,在国际上遥遥领先。速度滑冰这一体育运动是对个体身心综合素质的考验,做好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是强化其战术创新的动力。可以的调配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比例,探寻出促进当下速度滑冰体育项目发展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做出如下论述内容。

1、1500m速度滑冰的功能特征

参照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G水雪运动》一书中所涉及到1 5 0 0 m速度滑冰的功能特征大体上是以有氧与无氧供能为主导的,并且各自所占比重均为5 0%。

1.1、有氧供能系统

有氧供能系统的训练即有氧代谢长距离的训练,这一训练活动开展之时合理的设定负荷强度、有氧强度以及运动员个体无氧闭强度是基础,继而对上述数值进行动态化评价与检测,其宗旨在于;连贯性的提升无氧阈的水平。对于速滑运动员而言,强哈其有氧供能能力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其共性特点为管控好个体无氧阈的训练强度。

1.2、无氧供能系统

等同于对无氧无乳酸的训练。相关研究资料记载,无乳酸供能系统完全恢复所需时间大概为3 m i n,3 0 s之时可回复一半,故此在对无氧无乳酸的供能系统训练之时最好采用间歇训练模式,存在一定的恢复时间,强度要参照训练目的的差异性而存在异同。若训练的目标为提升最高功率,强度做功时间为1-5 s,1 0 0%用力(做功:息=1:2)。每组最多7次,组间休息5-1 0 s。若训练的目标为维持最高功率,强度通常为(9 5%)-1 0 0%,做功时间不超过1 5 s,休息时间2 5-8 0 s(做功:休息 =1:5或者1:6)。大概5组,每组5-6次,组间休息。

4-1 0 m i n:整个训练过程运动强度大概为9 0%,持续时间为1 5-3 0 s,休息时间为9 0-1 5 0 s。大约4组,每组5次,组间休息5-1 0 m i n。练习方式是多样的,通常参照运动员的现实情况去设定,常见的有跑步、滑冰、自行车等。训练的重点在于强度而绝非是方式。

2、体能训练在速度滑冰训练中的作用

一是调整与改善运动员身体素养、强化其身体机能,协助其维持较高竞技水平。能量始终是维持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动力,运动过程中总会有批量的能量耗损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以适度的强化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能够协助其维持优良的身体素养,使其有能力应付后续高强度的运动,其身体素养也会稳步提升。

二是有利于培养速滑运动员优秀的意志品质。这主要是因为合理的体能训练能够确保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优良的心理环境也是速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取胜的关键点,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能够协助运动员塑造良好的心态。

三是科学的布设体能训练,能够延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时限。这主要是因为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能够使速滑运动员机体免疫能力处于稳步提升状态中的缘故。在安排体能训练强度之时一定要以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为准,确保体能训练的科学性,规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过度损伤现象,最终实现大幅度提升机体能力的目标。

3、科学规划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

速滑的体能训练可以被细化为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两种类型。一般体能训练可以被视为专项训练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专项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提升运动员运动成绩。一般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针对运动员速度、耐力、弹跳、韧性与敏捷性等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最终使受训者机能强于寻常人,这为专项训练活动的开展做出一定的铺垫。专项体能训练实质上就是整合运动项目所需专门力量进行的训练,对于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而言,通常体现蹬冰力量、腿部力量、速度耐力、身体灵敏性与战略技术应用等方面,专项的训练方法有静蹲、滑跳等,将其与负重、有氧、无氧训练等训练方法整合在一起,在强化速滑运动员专项素质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速滑运动员历经长期的训练,其专项运动水平处于连贯性提升的状态中,此时就更能证明体能训练的意义。

3.1、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速滑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最好体现出整体性特征,以提升受训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为目标,此时参与运动的肌肉得到同步发展,强化肢体与手眼的协调能力。把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以及韧性提升到规定水平上,弥补身体和姿势上存在的不足。专项体能训练最好应用与滑冰动作相类的训练形式,与速滑运动员技术动作施展情况、肌肉用力本质与强度、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负荷量以及心理松弛程度等相适应,专项体能训练务必体现出针对性特征,伴随着速滑运动员年龄的增加与运动技能的优化,一般体能训练的比例应该逐渐降低,一些能够强化其专项能力的练习活动应该不断增多。应该科学布设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者的比重,例如对于青少年速滑群体而言,若其训练年限为2-3年,那么一般体能训练为6 0%,专项体能训练为4 0%;而对于高水平的速滑训练者而言,其一般体能训练为2 0%,专项体能训练为8 0%。

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体系中所占比例以及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比重,不同的受训群体以及不同的训练时段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3.2、规避过早专项化现象

通常情况下,只有跳水、体操等运动员其训练重点在于协调性与高难度动作,对于其他类型项目1 2-1 5岁的运动员而言,训练的目标多数是为了强化其一般能力,速度滑冰项目亦如此。对于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群体而言,其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巅峰时期,所以要对其采用系统性长久式训练模式,不仅要遵照寻常规律,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规律与力量、速度、灵敏性等多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一个全面性掌握是极为必要的,同时认识到其和成年运动员生理特征上的差异性,最后明确与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年龄特征相匹配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模式。待其达到高水平训练时段后,体能训练重点转移至专项训练上。此外体能训练应该巧妙的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整合在一起,从而使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拥有更大的可能性。

4、体能训练所体现的运动素质

4.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实质上就是指速滑运动员在滑行环节中最大程度的攻克外力的能力,从而使其比赛的顺畅性与优质性得到切实的保障。在对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之时,侧重点在于强化其腿部肌肉收缩能力与爆发能力,借助连贯性对腿部肌肉进行训练的方式,强化其协调性。力量训练手段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即负重训练、专门力量训练、肌肉耐力训练、等长力量训练等。

4.2、耐力素质

耐力训练大体上被细化为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两个类型。一般耐力为专项耐力提升的基础,专项耐力也和技术、战术的规范性存在关联性。项目的差异性也使其规定的专项耐力性质上存在差别,所以教练员应参照专项特征去进行耐力训练,在专项耐力训练进程中,应始终维持一般耐力滑跑的绝对速度。

4.3、速度素质

速度滑冰运动对速度提出较为苛刻的标准。例如在1 5 0 0 m速度滑冰运动中,男子优秀运动员一般要滑行1-3 0左右,而女子通常要滑行2 m i n左右。因此最好应用专门性的力量训练方法,一方面强化运动员肌肉的爆发能力,一方面使运动员在竞赛进程中维持极快速度与有效的能源系统供能。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而言,发展与强化其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发展期位移速度均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速滑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产出的先决条件,大脑活动使肌肉处于紧张或放松状态中,同时产生带有协调性特征的肢体动作。速度质量与个体运动技术水平、肌肉力量与弹性以及关节的灵敏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要想实现大幅度提升速滑运动水平这一目标,强化速滑运动员的肌肉质量是基础,从而使其具备快捷最大力量的能力。为达上述目标,当下很多速度滑冰运动员应用令项性负重的力量训练去强化速度能力,取得的效果是极为可观的。

4.4、灵敏性

速度滑冰运动可以被视为一项周期性运动,其动作高度协调,这也是对运动员的灵敏性要求较高的内在原因。运动员训练早期应该格外重视灵敏性的训练,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环节中,总会受到来自多样化外界因素的因影响,对其正确技术动作的施展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势必受到干扰,但是若速滑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灵敏性,那么肢体恢复平衡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姿势或动作得到及时的整改,对预期比赛或训练效果的取得不会造成干扰。同时在专项训练环节中,整合发展其他素质来提升灵敏性。

4.5、关节柔韧性

机体在活动过程中关节的灵敏性被叫做柔韧,关节的韧带、肌键、肌肉的弹性强弱与张力高低决定着速滑运动员柔韧性。速滑运动员关节产生的最大活动度会受到处于松弛状态下肌肉的柔韧性不足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主要因为关节的柔韧性能与其周边肌肉相关联的缘故,在抗肌神经能力优良的情况下,关节在运动之时收到的的阻力就越小,肢体活动目标的实现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为了达到优化速滑运动员的柔韧和肌肉弹性的目标,可应用训练方法是多样化的,常见的有屈伸动作、摆动动作、静止紧张动作等。

5、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对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意义、方法以及内容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了使速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科学规划规划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掌握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各项素质不同的训练方法是极为必要的,从而使中国速滑运动这项体育项目的长久发展有更为强大的队伍做支撑。

[1]王林.击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

[2]陈文红,蒙猛,杨春怀.新型速度滑冰陆地全相模拟场地与训练方法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5,05.

[3]王佩春,胡艳红.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的消除与恢复[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4]季朝新,刘俊一,靖泽全,刘立伟,郭锐.3种项群优秀运动员运动心理技能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03.

[5]胡睿哲.论网球运动中的体能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7,06.

[6]关荣鑫,任可,白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优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16,03.

G808

A

1006-8902-(2017)-09-SY

猜你喜欢
灵敏性滑冰耐力
奥运会滑冰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小兔毛毛 学滑冰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