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实践*
——基于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角度

2017-03-10 23:36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导向实训

王 璐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财会金融系,湖北 武汉 43007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实践*
——基于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角度

王 璐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财会金融系,湖北 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是以培养高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满足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金融专业的实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在具体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上,探讨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实施该教学法以后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金融实训课程;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金融结构日益丰富,金融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此背景下,未来几年内,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将会出现较大的缺口,特别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将会达到较大的规模,这就给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就业前景。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业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我院对金融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的更新等进行改革,特别是在金融实训课程中广泛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金融专业很有必要加强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时,金融实训课程作为职业技能课,不同于金融理论基础课,它更侧重于金融操作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学生不仅要掌握金融交易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进行金融交易实践操作、分组探讨,通过不同金融产品的合理组合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就需要对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诸如学生缺乏创新与持续学习能力、所培养的人才技能单一、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培养相分离等问题,它倡导的是以“认知意向”和“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工作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技能为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分组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过程和评估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培养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体现教学效果,即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更合理、动手能力和技能更强、团队合作更充分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特指某种教学方法,它包括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导入法、情景教学法等等。具体到金融实训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金融企业的客户经理和客户,共同完成业务;采用案例分析法,由课题组的企业成员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工作人员业务处理的对与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问题导向法,实训教师课前根据实训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虽然这些方法的技术不尽相同,但都能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掌握日后金融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学以致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金融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课题组成员调研后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包括我院金融专业课程改革之初,理论教学占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比重较大,而实训课程所占较小,且大多数教师在实训课程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较低。部分年轻教师在参加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后,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较为肤浅,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只注重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学生,使得部分实训设计的活动往往与实训的内容没有实质性联系;有的教师对金融企业业务操作不熟悉、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欠缺,导致设计的实训项目与专业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效果有限;有的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课堂掌控还缺乏自信,对课堂参与的“度”把握不好,不是过度参与课堂,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就是下达任务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解决,放任不管。

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自己听的课堂模式,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自己去按照行动方案寻求答案,于是出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现象。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弱,自我要求也较低,一遇到问题就轻易放弃。因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往往会出现“放羊”现象,在教师划分的学习小组里,只有少数学生在思考、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大多数学生学习惰性大,不会学习也不愿意学习,很少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在仿真实训室进行,采用的是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实训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实训的硬件和软件都能满足实训项目的完成。但是,没有真实情景的实践场所和角色道具,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融入其中,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而仿真实训室大多数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设计的学生面向教师的固定桌椅,使得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课堂秩序非常混乱,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针对我院及大部分职业院校金融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的教师成员尝试着深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将这种先进的理念运用在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1)要提高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的教学素质,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和研究,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示范课的观摩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条件。

(2)要在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实训教学,并且实训教学的学时比重不低于50%。很多职业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在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基础上修改的,对金融专业高职层次学生不太适用。课题在研期间,课题组的教师成员、企业成员和金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两次开会研讨,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训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以目前金融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对金融企业适合高职层次学生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提炼出具体的典型工作项目,形成了包括证券交易操作、期货交易操作、外汇交易操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保险业务操作等的实训课程体系。

(3)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类型的项目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举例说明,课题组成员在实训课程开始前,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每组4-5人为宜,每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避免有的小组成员任务过于简单,甚至不参与小组学习的情况出现。其次,实训教师对实训项目进行设计,下面以外汇交易操作的项目一“外汇交易行情认知”为例进行阐述。外汇交易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虽然学生前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在刚开始实训时,往往仍搞不清楚如何进行交易,交易平台如何使用。具体而言,买卖价如何判定,点差如何计算,交易成本如何计算,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由此,实训教师设计了问题导入法和模拟情景法两种教学方法。具体到本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为课前预习,情景导入,知识认知,操作应用,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学生展示,教学考核八个部分。第一,课前预习,上课前,实训教师先通过QQ群将预习的问题发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浏览专业网站的相关新闻,思考为什么投资者热衷于外汇交易。第二,上课后,由实训教师展示一些官方数据、新闻,让学生结合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讨论课前预习问题和思考题。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小组发言人展示问题的答案,比如流通价值较高的货币主要是7大工业国的货币,外汇市场的特点是全球24小时交易,盈亏可以简单通过点差来计算。第三,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并进行知识扩展,比如外汇交易平台怎么使用等。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探讨中完成知识认知环节。第四,就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操作应用,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第五,学生完成操作以后,教师对本项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扩展,如欧元美元是最活跃的货币对,占每日全球交易量的28%,另外,虽然外汇市场24小时交易,但是交易最密集的时间段是纽约和伦敦这两大市场同时交易的时间,即北京时间晚上9点到凌晨12点半。第六,教师归纳总结完了以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填写实训报告。第七,学生完成实训报告以后,分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完成情况,交易价格判断正确没有,交易仓位控制情况,盈亏情况。最后,进行评价考核。其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训报告情况的评价占40%,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占30%,其他小组对本小组的评价占30%。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教学应用中的成效反馈

在金融实训课程中广泛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明显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任务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明显增加,从不爱学习、不愿学习、被动学习到产生从自身需要出发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下课后回到寝室仍在查找资料、进行交易、和小组同学讨论。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技能,而不是书本上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教师不再以传统的考核形式即考试分数来约束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更为多元的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更为和谐。其次,教师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是实训教师讲半节课,学生自己操作半节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仅仅体现在讲授知识的正确性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接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在课堂上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实训教师也要到金融企业去实地调研、学习职业技能,提升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挑战下,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工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和肯定。课题组的企业成员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更明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往届学生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实训课程中的运用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后续学习、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都将是至关重要的。

[1]陈穗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投资理财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4(12).

[2]边俊杰.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行动法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0).

[3]许晓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6).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游 涛

该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金融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基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的视角”(课题编号2014B543)的最终成果。

2017-02-12

王 璐(1982-),女,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和实务、职业教育。

G712.4

A

1009-1890(2017)01-0071-03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导向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