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绣艺术的现状与营销策略思考

2017-03-10 20:40张怡怡
辽宁丝绸 2017年3期
关键词:绣品南通刺绣

张怡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仿真绣艺术的现状与营销策略思考

张怡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1 仿真绣艺术的发展现状

很多公司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南通是仿真绣传承人和仿真绣作品最集中的地区,整条产业链中仿真绣公司日渐增多,通过代理或销售并扩大绣品与市场的接触规模,使绣品在市场旅游业中已逐渐突破旅游纪念品的角色,努力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不少公司从事仿真绣作品的代理和销售,而且这些公司已经建立了设计、加工、贸易的一整条产业链。南通是仿真绣传承人和仿真绣作品最集中的地区,例如,天香绣工艺品有限公司,较早地开始搜集保护仿真绣的作品。目前已拥有画师、绣工、装裱师等人才近200人。建立了20多条收藏渠道,有经销商、加盟商20多家,省、市、县级政府采购点10多处。同时,公司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刺绣文物的收藏。

2 仿真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人们开始重视仿真绣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但它仍因种种原因面临着萎缩、失传等问题。

首先,面临后继无人。其选拨条件是精通刺绣和具备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其精耕细作的工作状态和当今年轻人快节奏生活状态不符,且刺绣机构自筹自支,入不敷出,保护经费严重匮乏,工艺美术师的工资待遇较低,仿真绣艺术面临失传萎缩;缺少专门的刺绣保护、研究机构的基础与支撑,高级人才少且松散,不能形成保护、传承,研究、开发的合力;缺乏历史作品研究素材,早期绣品遗存不多,且散于社会难以收集,或自然及人为损伤严重,不利于对“仿真绣”历史渊源的研究,且没有专门的征集经费,使征集工作难上加难;艺术精品凤毛麟角,完全依赖政府拨款,未能形成产业规模,且受到纺织业工业化发展影响,作品赶制、机绣粗制等市场情况多有发生,影响了仿真绣的发展;缺少非遗传承场所,沈寿艺术馆展不能满足馆藏、展览和旅游接待的要求,更难支撑开办沈绣艺术学校或培训班。繁琐和精细的沈绣制作技艺,必须得到正统的传承,将来才不会走型变样或失传。

3 仿真绣艺术发展策略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弘扬仿真绣艺术,应做好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南通现有的四家仿真绣传承基地:南通沈寿艺术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博物苑、南通天香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四家被南通市文化局列为南通仿真绣传承基地。

3.1 文化传承

南通博物苑加强对无形的刺绣艺术理论、技艺的研究,建立刺绣艺人档案等学术支撑,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庄锦云刺绣设计工作室,传承培训接班人;南通天香绣工艺品有限公司组织仿真绣艺人,采用产业带动产品,招商扩展销售途径发展仿真绣;南通沈寿艺术馆多次承担国礼的制造,为弘扬传统仿真绣艺术,制作精品做出了贡献。

首先,要走“以产养研、以学传艺、以研创新”的仿真绣艺术保护发展之路,可以通过建立专项保护基金或捐款募资等方法来加强保护基金投入,提升技术人员待遇的同时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嘉奖鼓励。建立以学术为支撑,传统历史素材为依托的专业研究机构,扩大产业市场规模,多制作刺绣精品佳作。

在仿真绣的传承中,学校的教育传授是今后继承和传播工作的中心所在,是精心培育传承人和传习者的重要手段。仿真绣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引进传承人,成立研究所与传习馆,开设刺绣选修课与刺绣手工课,普及刺绣知识与技能,或者参加学术研究与交流,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进行专题教学与科研,为保护、传承、发展仿真绣提供学术支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主办专题展览、参观艺术博览会与评比,培育仿真绣忠实消费人群。

工艺保护手段方面,不断研究传统针法、创新技法,并制成针法刺绣实物保存。鼓励和支持沈绣传人创作刺绣精品,用于沈绣艺术馆藏保存。对沈绣装裱工艺加以研究保护,达到百年不蛀、不损、不霉的目标。

全学科产品一般使用通用的学科分类作为分类导航,但是到单学科服务产品,其分类导航一般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细分,由专家评审后使用,通过标引或与传统学科分类进行映射,以和内容进行关联

3.2 商业传承

1)商业传承,商品化经营的尝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层次地开展仿真绣的商品化推广是实现文化传承的辅助手段,注重产品的内涵与品质,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盲目地进行工业化生产,而应依旧以手工工艺和文化底蕴为核心发展可持续化的非遗发展之路。对南通沈绣技艺及制作过程进行摄影、摄像,对仍在从事刺绣的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国家、省市认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建立完善的声像、影像资料及相关数据库。制作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保护档案。

弘扬,加大对仿真绣的宣传,多举办活动多参加比赛,如参加各类艺术博览会,组织团体进行传承基地的参观,开办绣品艺术展览等。鼓励旅游业的发展,把仿真绣与南通本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有效地整合,可以借助媒体宣传技术,带动仿真绣旅游产业的销售,将文化资源与实体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旅游开发意识的培养与加强是仿真绣文化传承的重要开端。传统刺绣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融合、创新,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仿真绣品的推广,将仿真绣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用品针法完全可以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与服装服饰、家纺等相结合,将南通沈绣资源转化为地方拳头产品,使沈绣走出南通,走向国际。在创造艺术价值的同时,创造财富价值,进一步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升级。

总之,在经济化时代的今天,仿真绣应该结合现代社会市场需求融入时代气息与现代化元素,融合传统工艺技艺和新时代的审美,这样传统的仿真绣艺术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更深层次的传承与创新。

3.3 仿真绣定制思考

多思路多渠道地把仿真绣技艺发扬更光大,使产业更繁荣。培养具备一定文化水平,不再单纯继承父辈传统,善于创新技法寻求多元发展的知识“绣娘”,送其到大学的美术、设计专业继续进修,继而在电子商务等商业领域汲取更多营养。

使仿真绣置身国际高级舞台,扩大知名度,增加产品定制机会。国内日益重视个性的家居生活的品质,仿真绣艺术品可以放置在家的任意一个角落,小到一件衣服披风或者挂件书签,大到屏风、背景墙类等等,都可以进行仿真绣产品的定制销售。有时为了让顾客找到合适的绣品,甚至直接参与到家庭装修的设计中去,而不是简单地把成品拿来推销。

仿真绣产品对商家来说绣品生产耗时长、成本高,而客户面对琳琅满目商品却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挑错又难退换。“个性化创意苏绣”项目可分析市场,结合当下消费群体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售卖方式,提升竞争力,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元素,提升仿真绣品素材的个性和时尚元素,融入现代市场。

仿真绣是细致的,可分为高级定制和普通定制。高级定制例如定做一件承载着重大事件的屏风等家居摆设,普通定制可以是平时披风或宴会服饰。主要流程是:顾客给出想法或要求,设计师利用电脑将刺绣作品图片和家居风格、个人气质进行电脑配比,让顾客进行选择,双方商榷好后,由绣娘绣制完成。达到个性化定制,使顾客心理诉求得到最大满足。刺绣的精细运用在品牌产品上不但能体现品位,也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应与品牌合作开发融入刺绣元素的工艺产品,例如为商家提供服装、家具、工艺品等产品的局部刺绣定制服务。

4 结语

仿真绣独特的刺绣技巧和艺术风格是中国民间艺术与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民族精神在民间艺术创造性中的表现,跟随社会潮流的发展,加强对仿真绣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创新,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我们的独特民间艺术长盛不衰,并日益绽放光芒,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懈地努力。

B

1671-3389(2017)03-44-02

猜你喜欢
绣品南通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南通职业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