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生 造势而为 乘势而上
——麻城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纪实

2017-03-10 08:38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湖北省蔬菜办公室郑术亮
长江蔬菜 2017年3期
关键词:麻城芦笋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湖北省蔬菜办公室 郑术亮

顺势而生 造势而为 乘势而上
——麻城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纪实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湖北省蔬菜办公室 郑术亮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麻城有着悠久的种菜历史,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种菜技术力量雄厚,十分利于发展蔬菜生产。常年蔬菜种植面积8 633.3 hm2,商品蔬菜基地面积1 000 hm2,其中大棚666.7 hm2,露地333.3 hm2。拥有蔬菜经济合作组织13个,蔬菜营销人员2 000多人,运输车辆200多台,每年外销蔬菜5万多t。

麻城是蔬菜种植大市,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蔬菜产业以迅猛发展之势,成为麻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农民人均依靠蔬菜增加纯收入1 5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商品蔬菜除满足本市之需外,还大批外销湖北武汉、黄石、鄂州、黄州、孝感、大悟、红安、罗田,河南新县、光山,安徽金寨等周边20多个市县区。

◆创新理念,推进土地流转与集约经营◆

曾经大而不强的农业,让麻城一众农户逐渐看清:单打独斗,分散种植,带不来农业发展的春天。“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目标,着力调整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发展。”2014年春天,麻城市委书记杨遥在三级干部大会上,向全市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在全市“十改五创”工作中,“落实农民财产权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被列为重要内容,定期督办,限期落实,促进土地向产业园区流转。同时,在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倾斜下,2014年麻城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5家,实现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5%,同比增长26.3%,土地流转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黄冈各县市前列。

土地流转,集约经营,麻城风生水起,将土地向园区集中,将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近年来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5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7个。

从1994年就开始投身蔬菜产业的颜建国对这一切转变颇具发言权,许多年前在他的家乡歧亭古镇,村民们靠种植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获得微薄收入,一年的辛劳往往还换不了人情往来的花销,“叹惜农民面对艰难生活的无能为力,想为无力外出而驻守农村的农人们寻一条出路,一条致富之路。”成了他进入农门的初衷。

在颜建国的带领下,2014年歧亭微农蔬菜生态合作社注册成立,“微农”是一位老农人对农业经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微”有细小、贫贱、薄弱等意味,在他的眼里,前路是波涛汹涌、狂风大作、暴雨倾斜的海面,农民就像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微小、薄弱到一袭大浪就可以瞬间将其倾覆,只有集众人之力,借众人之手,打造一艘巨型航母,农人们唯有一起面对、患难与共才能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微农”之名时刻提醒着他:不忘初心,为农服务。

合作社成立之初,颜建国流转了8.7 hm2土地,带领着仅有的6户社员开始了抱团经营。通过不断比较分析,选择了辣椒、茄子、黄瓜作为主打品种,并利用春提前、秋延后的技术实现错峰上市。经过2年的探索发展,合作社种植面积已扩大至18 hm2,吸引200多位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的经营发展中来,全村有70%的村民种起了蔬菜,种植效益由之前的1 500元/667 m2增至3 000~10 000元/667 m2,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初步凸显。

◆示范牵引,3年打造“鄂东蔬菜第一村”◆

2016年7月22日,在农业部公布的第6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麻城市宋埠镇彭店村赫然在列。彭店村共有2 700多人,耕地面积124.7 hm2,家家念菜经、户户种大棚已蔚然成风。依靠“麻城辣椒”这一地理标志品牌,全村实现90%的耕地种蔬菜,90%的农民种蔬菜,90%的收入来源于蔬菜,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鄂东蔬菜第一村”。

彭店村种菜,颇有年头。早在1999年,村政府就从安徽和县请来农业专家,指导开展设施蔬菜栽培。因彼时响应者寥寥,村党员干部带头种了6.7 hm2示范田,第一年便喜获丰收,667 m2纯收入6 000元,大棚蔬菜才在村民心中扎下了根。2008年7月,麻城国土局投资3 327万元在彭店村开展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改造基本农田133.3 hm2,新建生产生活道路,新修灌溉沟渠,整治坑塘河道,为蔬菜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升级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彭店村村民种植设施蔬菜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至2013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12.4 hm2,其中八成大棚种的都是辣椒,余下两成则是番茄、黄瓜、茄子、豇豆,每667 m2大棚年收入超过5万元,是露地种植效益的8倍。

而彭店村能有如今的局面,有一个人厥功至伟,他就是湖北兆至现代农业科技股份公司的掌门人——肖明兆。2003年,他回乡发展大棚蔬菜,并在随后的13年间,将麻城辣椒打造成蜚声全国的地理标志名片,也使“兆至”蔬菜成为麻城蔬菜产业首屈一指的品牌。

怀着推广大棚蔬菜,致富一方乡亲梦想的肖明兆,回到宋埠接管大别山蔬菜批发市场,将之同武汉等大中城市对接,并倾尽全力拓展市场空间。在他的灵活运营下,麻城蔬菜终于叩开了全国市场的大门,畅销武汉、河南、安徽、江苏、广州等地,批发市场内的车流量也由每天20辆上升至每天400辆,许多车辆甚至直接开到地头抢收。

随着收货商的逐渐增多,为了保障供应量,肖明兆在随后5年里辗转宋埠镇辖内5个村,寻找最为合适的地点尝试建立连片设施蔬菜基地,最后在种植商品蔬菜积极性最高的彭店村征地8.53 hm2,成立麻城市兆至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兆至蔬菜”商标,开启了麻城蔬菜抱团生产和品牌化发展的新时代。

截至目前,兆至蔬菜基地发展到533.3 hm2,兆至蔬菜先后荣获第二十二届、第二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首届湖北名优蔬菜银奖,首届湖北好食材金奖;兆至蔬菜专业合作社名列“全省十强蔬菜专业合作社”榜首。

“着重扶持做大做强‘兆至’蔬菜品牌”被列入麻城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如今,彭店村新农村建设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宋埠镇其他村纷纷搞起了特色产业,李胜村利用交通优势,正在兴建鄂东蔬菜交易大市场,郝铺村的新型社区也正在规划申报之中。

◆特菜兴起,“五朵金花”之后再添新羽翼◆

汤汤长江水,巍巍大别山,沃野流金稻菽香。杜鹃花、福白菊、玫瑰花、山茶花和杏花“五朵金花”在大别山中轮番绽放,将麻城市装扮成中部湖北的四季花城,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居于全省前列。

福白菊种植面积3 466.7 hm2,总产量3 250 t,系列总产值5.5亿元,品质和产量居全国三大菊花基地之首;板栗面积达到5.3万hm2,总产量4.8万t,系列产值8亿元,产量居全省前列;蔬菜总产量超过67万t,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全省第1;地理标志产品7个,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3,在黄冈市位居第1;2014年,麻城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6 720元,同比增长12%,收入总量和增幅都位居黄冈前列。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民增收,麻城正在践行。

楚天云雨第一雷,便是芦笋破土声。每天6:30,位于中馆驿镇王集村的鸿发芦笋专业合作社就开始忙活起来,一捆捆新鲜采摘的芦笋经过挑选、称重,打包装车,运往武汉、合肥、南京、长沙等地的大型农批市场及商超配送中心。在这里,一根小芦笋逐渐撑起一个产业,鸿发芦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正是麻城特色农产品种植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种了六七年芦笋的杨老汉,一大早就将自己种植的芦笋送到合作社,经过统一分级和包装,杨老汉的芦笋和其他村民送来的芦笋一道装车启运。早几年,棉花一直是王集村村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虽然效益不高,但是种植风险低,旱涝保收。而芦笋作为一种从外地引进的新型作物,受制于其生长特性,种植首年基本没有任何收入,这让村民们有些难以接受。

因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芦笋被国际公认为十大名菜之首,是各大超市和高档酒店的抢手货。与其他蔬菜种植截然不同,芦笋种植对技术要求较高、劳力投入要求较少,一次性播种育苗可连续采笋12~15年,在前2年较大投入后生产效益方能显现。种植第3年667 m2产量便可达1 000~1 500 kg,按13元/kg的平均收购价,667 m2可获得超过万元的收益。很快,当地村民就看到了芦笋的发展前景,大家纷纷开始弃棉花栽芦笋,6年后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已扩展到42.8 hm2,其中76户社员的种植面积为17.6 hm2,107户非社员的种植面积为25.2 hm2。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看似不起眼的芦笋为中馆驿镇开辟了一条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子。此外,近年来该镇还依托良好的土壤资源和地理优势,引进民营资本在官田畈村创办大别山蓝朋观光种植园,兴建冬暖棚、无立柱拱棚和连体棚,种植甜瓜、番茄、茄子、豇豆、辣椒、樱桃、葡萄等10多种天然无公害特色蔬果,并让游客现场体验采摘乐趣,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得益彰、融合发展的共赢之路。

猜你喜欢
麻城芦笋蔬菜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奇怪的蔬菜
湖北麻城上半年石材出口达1467万美元
蔬菜
湖北麻城石材税收达4.16亿
绿色崛起中的麻城林业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How to apply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